韓國刑法中對被脅迫行為的規(guī)定及其對中國的啟示
[Abstract]:As a complicated crime or exoneration reason, coercion in criminal law is stipulated in the criminal law of all countries. Different from the common civil law countries, Korean criminal law clearly distinguishes the act of being coerced and the emergency from avoiding danger, and legislates the subject of coercion and emergency avoidance as the reasons of liability and illegal obstruction respectively. In China's criminal law, coerced acts are mainly embodied in the provisions of coerced offenders, and also in the provisions of emergency avoidance. Due to the fact that coerced acts are ambiguous in the legislative provisions of Chinese criminal law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criminal law theories, there are many controversies on the nature and scope of application of the acts in both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circles. In contrast, the Korean criminal law is more explicit provisions of coercive acts, worthy of reference by China.
【作者單位】: 吉林大學法學院;
【分類號】:D931.26;D924.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童德華;英美刑法理論中刑事辯護事由之間的區(qū)別[J];人民檢察;2005年05期
2 郭澤強,邵劭;反思被迫行為之借鑒意義——與李立眾先生商榷[J];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1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曙光;;一種“事實關系”型行為——刑法中持有之規(guī)范論描述[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0年01期
2 楊明;陳結淼;;論我國刑事法領域中弱勢群體的程序保護[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3 周銘川;;片面共犯研究[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4 梅錦;;論我國犯罪構成理論的完善——以不同犯罪論體系的比較為視角[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5 高仕銀;;罪刑法定明確性原則的本土化進路——以域外明確性判斷標準考察為基礎的展開[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6 劉大元;挪用公款罪共犯研究[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5期
7 彭鳳蓮;略論傳染病防治失職罪[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8 郭超;;關于結果犯未遂形態(tài)的幾個問題思考[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9 張元;;金融詐騙罪之目的要件及罪過形式探析[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10 唐世月,賀志軍;中、德污染環(huán)境犯罪的若干問題比較[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2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黨惠娟;;試論環(huán)境犯罪客體的界定及刑法規(guī)范的相關完善[A];水資源可持續(xù)利用與水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法律問題研究——2008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08年
2 焦艷鵬;;環(huán)境犯罪概念的再定義——兼論環(huán)境犯罪法律關系的構建基點[A];水資源可持續(xù)利用與水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法律問題研究——2008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08年
3 張懷偉;;論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則的內涵與貫徹[A];當代法學論壇(二○○九年第2輯)[C];2009年
4 郭俊峰;;以社會危害結果判定危險物品肇事罪與非法制造爆炸物罪的定性[A];當代法學論壇(二○○九年第2輯)[C];2009年
5 華穎霖;;公開盜竊之邊界[A];當代法學論壇(二○一○年第2輯)[C];2010年
6 郭勇;;淺論轉化型搶劫[A];當代法學論壇(二○一○年第2輯)[C];2010年
7 夏涼;;對婚內強迫性交行為出入罪之理性探索[A];當代法學論壇(二○一○年第2輯)[C];2010年
8 曾ng;;試論刑法受賄罪中“索而未取”“收而不受”“受而不收”等情況的處理[A];當代法學論壇(二○一○年第3輯)[C];2010年
9 李欣;;網(wǎng)絡犯罪問題研究[A];當代法學論壇(二○一○年第3輯)[C];2010年
10 孫云云;;重大環(huán)境污染事故罪主觀方面之粗探——從江蘇鹽城2·20水污染案入手[A];當代法學論壇(二○一○年第3輯)[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趙寧;罪狀解釋論[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陳玲;背信犯罪比較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許青松;間接正犯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李長坤;刑事涉案財物處理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吳波;共同犯罪停止形態(tài)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張少林;被害人行為刑法意義之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朝華;刑事訴訟中被害人財產(chǎn)權益保障制度之完善[D];湘潭大學;2009年
2 李昀;廢物污染環(huán)境犯罪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09年
3 汪菁菁;破壞監(jiān)管秩序罪若干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陳振光;刑法疫學因果關系問題研究[D];湘潭大學;2009年
5 余勝;認罪從寬制度芻議[D];湘潭大學;2009年
6 劉覓瓊;論脫逃罪的身份與共同犯罪[D];湘潭大學;2009年
7 譚天瑤;論冒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騙取他人財物行為的定性[D];湘潭大學;2009年
8 陳威;空白罪狀與罪刑法定之沖突及其解決路徑[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9 劉永強;組織未成年人進行違反治安管理活動罪研究[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10 宋曉龍;論不真正不作為犯的作為義務來源[D];湘潭大學;2009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李立眾;略論被迫行為及其借鑒意義[J];政法論叢;1999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董潔;;關于判例法在中國可行性的討論[J];改革與開放;2011年12期
2 湯海軍;徐留成;;科索沃地區(qū)刑法典之淵源及其內容[J];學術交流;2011年07期
3 羅鳳梅;;韓國反腐敗的經(jīng)驗與啟示[J];經(jīng)濟研究導刊;2011年24期
4 佚言;;科技諜案驚呆韓國[J];科技與企業(yè);1998年07期
5 張運書;;日本住房保障制度的法理分析與借鑒[J];現(xiàn)代經(jīng)濟探討;2011年06期
6 凌宇;;論多媒體技術在高職法律事務專業(yè)課程教學中的應用——以《刑法》教學為例[J];四川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7 錢廣福;;淺談清朝末年刑法的現(xiàn)代化歷程[J];赤峰學院學報(科學教育版);2011年06期
8 吳凱;;美國“法庭之友”制度述評及其對我國專家法律意見書的借鑒意義[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1年07期
9 包振宇;;歐美反邪教立法模式比較及其借鑒研究[J];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年03期
10 梁建;;韓國憲法法院建立的背景和基本體制[J];憲政與行政法治評論;2007年00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鄒云翔;刑法沒有暴行罪壯了施暴者的膽[N];檢察日報;2005年
2 張建 俞小海;反思趙作海案 維護刑法信用[N];檢察日報;2010年
3 黃京平;勞動刑法的成熟需要學界的努力[N];工人日報;2005年
4 正晨律師事務所 郝斌律師;私闖民宅 刑法處置[N];河北科技報;2004年
5 本報記者 賈麗;交大昂立前高管案明日開庭 蘭先德自認“只是違規(guī),未觸及刑法”[N];證券日報;2009年
6 謝清華;收保護費施敲詐 觸刑法領罪退錢[N];法治快報;2010年
7 陳步雷;勞動刑法具有相對獨立的地位[N];工人日報;2005年
8 許成磊 趙錦旭;刑法中基于自愿承擔引起的作為義務[N];法制日報;2004年
9 李太薰;韓國刑事司法改革的動向和展望[N];法制日報;2006年
10 記者 車文秋邋通訊員 江錦蓮;一加盟商狀告韓國美伊戀[N];中國知識產(chǎn)權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趙洪興;明代刑法思想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2 宋永華;韓國憲法法院制度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3 金星均;韓國公司重整制度立法的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4 王敏;規(guī)范與價值:近代中國刑事法制的轉型[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方莉;韓國圖書館法制化建設探析[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2 呂嫻;論美國刑事訴訟的憲法性質及其借鑒[D];鄭州大學;2009年
3 徐暢;安樂死合法化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5年
4 華建文;清末司法官考試制度研究[D];蘇州大學;2006年
5 殷杏玲;美國技術出口管制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9年
6 胡駿;雅典司法制度初探[D];華東政法學院;2006年
7 王卓雅;美國反網(wǎng)絡不正當競爭法律制度及其借鑒[D];暨南大學;2007年
8 蘇晏;論中國古代的調解制度[D];對外經(jīng)濟貿易大學;2007年
9 向晉衛(wèi);西漢刑法觀念之分析[D];陜西師范大學;2000年
10 賀福春;韓國公司治理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29769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2297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