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法律論文 > 法史論文 >

詮釋“法治方式”

發(fā)布時間:2018-10-25 10:08
【摘要】:對"法治方式"可做法學、政治、文化等多角度的解讀。雖然法治方式是根據(jù)現(xiàn)實政治的需求提出來的,但對法治方式卻不能僅從政治的角度去理解。法治屬于政治上治國理政的一種方式,然而從其功能發(fā)揮的根本屬性上看,它是對政治行為的約束,與其他治國理政的方式相比較,法治方式有很多優(yōu)點。法律規(guī)則、程序所體現(xiàn)的理性精神,法治方式所必備的嚴密邏輯、恰當修辭、融貫解釋、縝密論證等構成了法治思維與其他思維不一樣的特征。盡管這種排除個人主觀因素的冷峻的、理性的判斷,構成了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基調,對于限制權力、促進公平正義以及長期穩(wěn)定的社會關系、保證經(jīng)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有重要的意義。但是,法治方式在中國會遇到很多難題甚至風險,這些需要人們認真研究予以解決。
[Abstract]:The way of ruling by law can be interpreted from many angles such as law, politics, culture and so on. Although the way of rule of law is put forward according to the demand of realistic politics, the way of ruling by law cannot be understood from the angle of politics alone. The rule of law belongs to a way of governing the country and managing politics politically, however, from the basic attribute of its function, it is the restriction of political behavior, compared with other ways of governing the country, the way of rule of law has a lot of advantages. The legal rules, the rational spirit embodied by the procedure, the strict logic necessary for the way of ruling by law, the proper rhetoric, the consistent interpretation and the careful argumentation constitute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hinking of rule by law and other thinking. Although this cold, rational judgment, which excludes individual subjective factors, constitutes the keynote of the rule of law thinking and the way of the rule of law, it can limit power, promote fairness and justice, and promote long-term and stable social relation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nsur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However, the rule of law in China will encounter a lot of problems or even risks, which need to be seriously studied to solve.
【作者單位】: 山東大學威海法學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法律方法理論研究”(10JJD820008)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D920.0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張超;;能動司法與實用主義后果論——基于“法治”理念的一個檢討[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2年05期

2 謝惠媛;;美德與規(guī)則——從道德訓誡方式的轉變看現(xiàn)代道德中心問題的轉換[J];甘肅社會科學;2012年06期

3 鄭成良;論法治理念與法律思維[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0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琴;執(zhí)政黨依法執(zhí)政能力的概念解析及其意義[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2 聶小明;;高職學生法律思維方式培養(yǎng)探析[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3 聶小明;;論法律思維方式對高職學生職業(yè)道德培養(yǎng)的作用[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6期

4 葛磊;;論犯罪構成要件事實認定的基本方法——以法律思維方式為視角[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5 李恒廣;;論電大開放教育法科學生法律思維方式建構[J];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01期

6 張建華;;關于說明理由義務[J];北京仲裁;2011年02期

7 陳君;;法律本科教育中的法律思維培養(yǎng)[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8 王國龍;;從語言追問法律的意義[J];邊緣法學論壇;2006年01期

9 崔卓蘭;盧護鋒;;建構行政公益訴訟制度的若干問題探析[J];長白學刊;2006年05期

10 王毓南;;培養(yǎng)大學生法律思維方式的途徑[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王國龍;;由語言追問法律的意義[A];邊緣法學論壇[C];2005年

2 陳富國;;倫理視野下的法學教育探析[A];邊緣法學論壇[C];2005年

3 李擁軍;劉雪斌;韋霏;;中國法理學三十年(1978—2008)[A];中國法學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4 薄曉波;馮嘉;;論綜合生態(tài)系統(tǒng)管理理念的法律化——兼談法律思維的作用[A];生態(tài)文明與環(huán)境資源法--2009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09年

5 吳俊明;;法律思維的轉型與法治建設[A];第十四屆全國法律邏輯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6年

6 趙玉增;;從主體視角看法律思維對法治建設的意義[A];第十四屆全國法律邏輯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6年

7 印大雙;;論現(xiàn)代法治理念語境下的警察法律思維[A];第十六屆全國法律邏輯學術討論會論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國法律邏輯三十年)[C];2008年

8 于立深;;行政立法中的事實問題[A];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郭濟環(huán);標準與專利的融合、沖突與協(xié)調[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2 李玄;中國業(yè)主維權運動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3 劉曉宏;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權力、程序、文件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4 張忠野;公司治理的法理學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5 馬國強;和諧社會視閾中的糾紛解決機制[D];吉林大學;2007年

6 張云鵬;刑事推定論[D];吉林大學;2007年

7 辛博聰;現(xiàn)代法的博愛之維[D];吉林大學;2007年

8 顧學松;尋求輿論監(jiān)督與司法公正的平衡[D];吉林大學;2007年

9 高淑貞;論受教育權[D];吉林大學;2007年

10 孫記;現(xiàn)代刑事訴訟結構論的法理學分析[D];吉林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卞曉偉;新時期我國農(nóng)村糾紛的多元化解決機制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2 王麗梅;我國行政復議和解制度的具體設計[D];湘潭大學;2010年

3 梁繼偉;法律方法在公安機關偵辦邪教類案件中的應用[D];山東大學;2010年

4 王春瑩;中國內(nèi)地與香港結婚制度比較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5 可欣;我國授權行政立法的實證分析[D];吉林大學;2011年

6 王春英;行政復議調解制度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7 田保軍;“公司社會責任”之權利品質及踐行[D];天津商業(yè)大學;2011年

8 傅麟;論社會主義法律解釋體制的完善與發(fā)展[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9 馬存真;論我國民事裁判文書的說理性[D];江南大學;2011年

10 馮偉;從認知沖突導向話語同構[D];西南政法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方樂;;能動司法的模式與方法[J];法學;2011年01期

2 陳景輝;;裁判可接受性概念之反省[J];法學研究;2009年04期

3 陳金釗;;“能動司法”及法治論者的焦慮[J];清華法學;2011年03期

4 王勝俊;;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 堅持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J];人民司法;2009年05期

5 陳景輝;;法律的內(nèi)在價值與法治[J];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12年01期

6 王立君;;能動與克制之間的功利追求——讀波斯納《法官如何思考》[J];政法論壇;2011年03期

7 陳金釗;;法律人思維中的規(guī)范隱退[J];中國法學;2012年01期

8 陳銳;;“能動司法”:喧囂過后的反思[J];浙江工商大學學報;2011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朝陽;法律方法之基礎:司法能動性[J];華東政法學院學報;2004年05期

2 葉明,葉世清;法理天空 用精取宏——評《法理學:法律哲學與法律方法》[J];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3 ;書評[J];法律方法與法律思維;2007年00期

4 王國龍;;法律方法:問題與語境[J];法律方法;2007年00期

5 王雪瑩;;淺析法律的相對客觀性[J];法制與經(jīng)濟(下旬刊);2008年07期

6 于志勇;;淺析法律方法的價值與局限[J];工會論壇(山東省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7 王濤;;論法律方法的價值與局限[J];金卡工程(經(jīng)濟與法);2009年07期

8 王云鶴;;論法律方法的價值與局限[J];知識經(jīng)濟;2010年24期

9 楊建軍;法律語言的特點[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10 陳金釗;;法律研究與學習的智慧之窗[J];政法論叢;2006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郭志強;;論法律論證(摘要)[A];第十四屆全國法律邏輯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6年

2 陳金釗;侯學勇;;法律關系及其邏輯模型的建構[A];第十四屆全國法律邏輯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6年

3 郭哲;;論法官在法律規(guī)范沖突中的選擇適用權[A];法律邏輯與法律思維——第十七屆全國法律邏輯學術討論會交流論文[C];2009年

4 鄭磊;;“法律學方法論”的復合結構[A];第十四屆全國法律邏輯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6年

5 解志勇;于鵬;;法律利益的界分及其沖突處理[A];修憲之后的中國行政法——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6 李擁軍;劉雪斌;韋霏;;中國法理學三十年(1978—2008)[A];中國法學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7 林來梵;鄭磊;;關于“法律學方法論”——為了一個概念的辯說[A];第十四屆全國法律邏輯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6年

8 金承光;;新編《法律邏輯學》撰寫大綱[A];法律邏輯與法學教育——第十五屆全國法律邏輯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7年

9 呂存誠;;論證實踐中的法律邏輯[A];第十六屆全國法律邏輯學術討論會論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國法律邏輯三十年)[C];2008年

10 呂存誠;;試探實用主義進路的大前提證立——一個案例引發(fā)的思考[A];第十六屆全國法律邏輯學術討論會論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國法律邏輯三十年)[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林勁標;徐tD和她的“均衡對價”法治思維[N];人民法院報;2011年

2 本報記者 張國香;法律方法對司法裁判的影響[N];人民法院報;2001年

3 云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 田成有;社會管理的法治思維[N];人民法院報;2010年

4 省政協(xié)常委、致公黨云南省委副主委,,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 田成有;社會管理的法治思維(上)[N];云南政協(xié)報;2010年

5 蘇州大學王健法學院教授 周永坤;法律方法也是法[N];檢察日報;2011年

6 余劍;法律方法與司法公正[N];人民法院報;2001年

7 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院長 教授 謝暉;“小技”不修,“大道”不彰[N];檢察日報;2010年

8 李克杰;用法治思維看待大學生“扶”老太被判賠[N];檢察日報;2010年

9 王樂群;從本案看法律思維、法律方法在法律實踐中的應用[N];人民法院報;2002年

10 張帆;多重視角下的轉型社會與法律方法[N];法制日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光寧;可接受性:法律方法的一個分析視角[D];山東大學;2010年

2 沈仲衡;價值衡量法律思維方法論[D];吉林大學;2005年

3 劉成安;論裁判規(guī)則[D];山東大學;2009年

4 武飛;法律解釋:服從抑或創(chuàng)造[D];山東大學;2006年

5 朱良好;法律適用類型歸屬技術范式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6 胡君;原則裁判論[D];西南政法大學;2009年

7 周峗;“應當”的法哲學分析[D];山東大學;2006年

8 孟祥鋒;法律控權論[D];吉林大學;2007年

9 賈煥銀;漏洞補充與民間規(guī)范關聯(lián)性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10 范春瑩;法律思維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守玉;規(guī)避法律的對策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2 王盈;法治視野下的法律方法[D];鄭州大學;2010年

3 劉拓;法律方法研究的實踐面向[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4 史敬良;“李莊案”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5 郭志強;論法律論證[D];西南政法大學;2005年

6 徐莉娜;論法律推理[D];蘇州大學;2006年

7 鞏方健;民間法與法律解釋的相關性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8 葉玲;我國公共政策對法律運作過程的影響機制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9 紀春娥;論司法過程中法律論證的運行模式[D];河南大學;2007年

10 徐恒濤;論法律修辭在法律文本中的應用[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29339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229339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9b2ea***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