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刑法典中的贓物犯罪之比較
[Abstract]:Both China and Russia concentrate the crime of stolen goods on the criminal law and change the legislation at the same time, but the crimes belong to different criminal law system. The two countries are not entirely in agreement on the scope of the predicate offence. The two countries have a consistent understanding of property as criminal booty. The criminal codes of both countries list the criminal acts of stolen goods by enumeration, but the enumerations of the criminal codes of our country are more detailed. Both sides agree that natural persons can commit crimes, but Russia denies that units can commit crimes. It is more reasonable to stipulate the subject of Russia's heavier responsibility. The two sides hold different views on whether indirect intent constitutes a crime. On the standard of accomplishing the crime of stolen goods, the detailed provisions of the criminal law on the behavior of the crime of stolen property are more advantageous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accomplished crime of stolen property. Russian penal code sentencing conditions specific, various types of punishment, punishment humanization of the practice is worthy of reference.
【作者單位】: 天津師范大學法學院;武漢大學法學院;
【基金】:司法部國家法治與法學理論研究項目(06SFB5012)
【分類號】:D951.2;D924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陳婷;趙小波;;世界主要國家反民族分裂的法律措施研究[J];政法論叢;2011年04期
2 丁延松;;法治語境下我國秘密偵查制度的現(xiàn)實困境和出路[J];政法論叢;2011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翟中東;;法學層面上的刑罰裁量根據(jù)[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1年00期
2 於恒強,洪流;中國四法域量刑規(guī)則比較研究[J];安徽大學學報;1999年05期
3 張晶;韓建成;;頂罪替刑犯罪的刑法思考[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4 程宗璋;試論跨國欺詐的法律對策[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1999年04期
5 張洋;鄒晶;;俄羅斯的死刑制度[J];鞍山科技大學學報;2006年05期
6 杜國強;論我國假釋制度的缺陷與立法完善[J];安陽師專學報;2000年01期
7 蔣連舟;;隱私權(quán)崛起原因及民事立法之完善[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8 許華珂;;教育機構(gòu)侵權(quán)責任辨析[J];安陽工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9 郝秀輝;;中國航空刑法問題研究述評——中國航空法學30年研究綜述(二)[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10 王玉章;;交通肇事案件中對受害人的賠償問題[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10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8條
1 袁真富;;專利默示許可制度研究[A];專利法研究(2010)[C];2011年
2 鄭成思;;知識產(chǎn)權(quán)若干問題再析[A];專利法研究(1996)[C];1996年
3 劉憲權(quán);;新中國60年:罪刑法定原則的演進與內(nèi)涵精神[A];社會主義與中國現(xiàn)代化 政治·法律與社會: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shù)年會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會學科卷[C];2009年
4 趙秉志;時延安;;董必武刑事法治思想研究[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二輯)[C];2003年
5 張媛媛;;未成年犯罪處遇與刑事和解立法——從董必武立法思想談起[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輯)[C];2008年
6 李萍;;論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的運用——以“搶劫致人死亡”的認定為視角[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六屆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7年
7 林維;;論精神病與刑事責任能力的判定[A];犯罪學論叢(第六卷)[C];2008年
8 魯磊;李勇;;律師在金融證券業(yè)務活動中犯罪的構(gòu)成研究[A];中國律師2000年大會論文精選(上卷)[C];200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少林;被害人行為刑法意義之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劉源;論我國犯罪構(gòu)成結(jié)構(gòu)之完善[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鄭現(xiàn)U,
本文編號:227035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2270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