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中國古代重刑主義
[Abstract]:The doctrine of severe punishment originates from the superstition of severe rule of law, which 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exual evil and legalism. The political structure of Confucianism and the idea of heavy code of Legalists formed the combination of external Confucianism and internal law in penalty system, which has great historical limitations. China's legal modernization still needs to reflect on this issue, to establish individual rights, and to establish an inclusive system environment is the only way to abandon the doctrine of heavy punishment.
【作者單位】: 中山大學法學院;
【分類號】:D929;D924.1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龐凌,繆嵐;法家重刑思想淺析[J];江南社會學院學報;2001年02期
2 高紹先;重刑考[J];現(xiàn)代法學;2003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翟中東;;法學層面上的刑罰裁量根據(jù)[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1年00期
2 韓軼;;西方國家的刑罰目的觀及其對我國刑罰目的界定的啟示——兼論懲罰犯罪應界定為我國刑罰目的[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1年00期
3 王圣揚;夏珍珍;;論中國當代傳媒與司法的關系[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3年02期
4 金澤剛;;犯罪原因與死刑限制——死刑案件給我們的一點啟示[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5年01期
5 施鵬鵬;;論無罪推定的本質(zhì)[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5年02期
6 張訓;;打開刑法之門——評刑法學家陳興良教授的學術情懷[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0年01期
7 郭世杰;;論“監(jiān)企合一”與我國監(jiān)獄職能的實現(xiàn)[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1年02期
8 李婷;次道德現(xiàn)象及其刑事法理依據(jù)探析[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9 陳嬰虹;論農(nóng)民利益的缺失——從國家與農(nóng)民契約關系的角度[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5期
10 高新華;論以人為本司法觀的理論基礎——從新憲法修正案談起[J];安徽大學學報;2005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趙秉志;陰建峰;;新中國刑法立法60年——以影響刑法立法的客觀范疇為視角[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2 李澤明;;人民監(jiān)督員制度研究[A];首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5年
3 鄭青;;我國刑事審前程序的重構[A];首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5年
4 郭云忠;;檢察權謙抑性的法理基礎[A];第二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6年
5 馮仁強;;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司法適用解讀[A];第三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7年
6 鞏富文;姚宏科;;刑事從寬政策之困境探析[A];第三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7年
7 楊迎澤;朱全景;;和諧社會、法律監(jiān)督與檢察官職業(yè)培訓[A];第四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8年
8 楊會新;;檢察官分類培訓的幾個問題[A];第四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8年
9 熊春泉;童春榮;;規(guī)范量刑與自由裁量——博弈中的納什均衡[A];2011年(第九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論文集[C];2011年
10 黃學賢;趙中華;;農(nóng)民平等權的學理分析[A];新農(nóng)村建設的制度保障[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進德;協(xié)商性司法在西方的興起[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吳曉暉;論宏觀調(diào)控決策的法律調(diào)整[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張玉堂;邊沁功利主義分析法學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夏菲;論英國警察權的變遷[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趙寧;罪狀解釋論[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陳玲;背信犯罪比較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7 張少林;被害人行為刑法意義之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8 劉源;論我國犯罪構成結構之完善[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9 王忠春;清代無訟思想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10 淡樂蓉;藏族“賠命價”習慣法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雪霞;恢復性司法問題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2 李昀;廢物污染環(huán)境犯罪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09年
3 陳軍;監(jiān)督管理過失犯罪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陳春娥;重大環(huán)境污染事故罪若干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賀磊;自由心證的法理與制度初探[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潘愛青;增設執(zhí)業(yè)資格刑的立法探析[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7 劉婷婷;利用影響力受賄罪若干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8 馬健;犯罪情境預防的理論與實踐[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9 錢元昌;淺析一人公司的刑事主體地位[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10 曹俊華;犯罪數(shù)額累計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淼;;對重刑主義之思考——以明朝朱元璋時期為視角[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8年10期
2 羅靜;;族刑源由論考[J];出國與就業(yè)(就業(yè)版);2011年14期
3 何磊磊;;淺析先秦法家思想對秦漢君主的影響[J];大眾商務;2009年18期
4 趙運鋒;儒家法律思想與現(xiàn)代法律思想的共鳴[J];焦作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5 韓曉峰;謝錫美;;重刑主義的蛻變[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7期
6 王威宣;論商鞅的法律思想[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01期
7 王旭艷;;淺析韓非重刑主義下的刑罰思想[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10期
8 羅東升;;“人肉搜索”引發(fā)的法律思考[J];金卡工程(經(jīng)濟與法);2009年10期
9 張文安;;以刑去刑:商鞅學派的預防犯罪心理學分析[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10 侯銘峰;;法家“法治”理論及其當代價值[J];西安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李光燦;倪健民;;董必武對中國刑法學和中國法律史的理論和指導思想[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一輯)[C];200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樂欣;刑法現(xiàn)代化:要借鑒更要創(chuàng)造[N];檢察日報;2003年
2 謝鵬程;從子產(chǎn)的寬嚴論說起[N];法制日報;2007年
3 趙虎;芻議儒、法、道家的無訟思想[N];江蘇法制報;2006年
4 福建省建甌市檢察院 李詩燦;法律信仰是法律職業(yè)的靈魂[N];檢察日報;2008年
5 徐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李富成;追求法律的實質(zhì)公平[N];法制日報;2003年
6 許道敏;對刑罰反腐敗功能的理性認識[N];檢察日報;2003年
7 鄒志宏;王某的行為是否成立犯罪中止[N];人民法院報;2002年
8 省政協(xié)常委 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 田成有;尊崇法律還是符合民意(上)[N];云南政協(xié)報;2009年
9 吳峻 王存逸;家庭成員能否構成巨額財產(chǎn)來源不明罪共犯[N];檢察日報;2002年
10 徐文成;對盜竊電話卡如何確定犯罪數(shù)額[N];人民法院報;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張固光;論韓非的“法治”思想[D];鄭州大學;2007年
2 于青明;龍崗秦簡禁苑律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3 于力;商鞅的“變法理論”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4 鄭學嬌;量刑規(guī)范化之法理分析[D];吉林大學;2011年
5 蔣瀟;從中日對比中評斷中國刑罰的輕與重[D];華東政法大學;2011年
6 劉乾坤;朱元璋的重典思想及其實踐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27016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2270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