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專利無效案件中“既決事項”初探
[Abstract]:The United States rules of res judicata include the principle of exclusion of claim and the principle of exclusion of points of conten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exclusion of claim and exclusion of points of contention through relevant cases of invalidation of pat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judicial provisions related to res judicata in China are analyzed accordingly, and some thoughts and suggestions are also given.
【作者單位】: 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xié)作北京中心;
【分類號】:D971.2;DD91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張臨偉,呂強;論美國民事訴訟法中的“爭點排除規(guī)則”[J];當代法學;2005年03期
2 鄧輝輝;;論既判力理論在民事訴訟司法實踐中的適用[J];河北法學;2012年06期
3 周曉霞;;論民事判決理由中判斷之拘束力[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5期
4 耿博;楊波;;既判力理論在知識產權審判中的適用[J];知識產權;2008年01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王文泳;民事訴訟禁反言規(guī)則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2 王艷紅;一事不再理原則中“一事”之界定標準[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3 劉曉西;中美專利無效制度比較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4 蔣陸軍;爭點效理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顧雙平;蔡立旺;;典型案例引發(fā)的農業(yè)技術司法鑒定問題的思考[J];安徽農學通報;2006年09期
2 張小濤;;試論行政抗訴制度[J];安陽工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3 藍燕;;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權益保護研究[J];安陽工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4 霍海紅;;主觀證明責任邏輯的中國解釋[J];北大法律評論;2010年02期
5 肖建華;正當當事人理論的現(xiàn)代闡釋[J];比較法研究;2000年04期
6 何正兵;我國體育仲裁程序制度的建構[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年11期
7 肖建華,吳小隆;非正當當事人及其更換的法理分析[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1期
8 畢玉謙;證據(jù)保全程序問題研究[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9 毛玲;民事管轄制度若干問題研究[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10 肖建華,王德新;證明責任判決的裁判方法論意義——兼評傳統(tǒng)證明責任觀之謬誤[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龔家林;;淺議立法語詞規(guī)范化[A];邊緣法學論壇[C];2005年
2 ;效率與保障:調解機制如何在我國民事爭議解決中發(fā)揮作用[A];2011年(第九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C];2011年
3 馮國超;;物權登記錯誤賠償案件審理方式之選擇——以《物權法》第21條為例的分析[A];全國法院系統(tǒng)第二十二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1年
4 何麗新;付超偉;康南;陳悅;朱明;;無單放貨實務問題研究——國內各級法院153個無單放貨案件之分析[A];中國律師2005年海商法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瑞;民事審級制約機制研究[D];武漢大學;2009年
2 鐘淑健;民事抗辯權及其基本規(guī)則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3 龔賽紅;醫(yī)療損害賠償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孫加瑞;公司股東權訴訟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吳華;行政訴訟類型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6 解志勇;論行政訴訟審查標準[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7 徐勝萍;民事訴訟簡易程序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8 周孟炎;民事審判程序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9 王娣;強制執(zhí)行競合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10 李章軍;國際海運承運人責任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學院;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曉影;論行政訴訟簡易程序[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2 張亞萍;第三人撤銷之訴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魏群;網(wǎng)絡著作權侵權問題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4 王良明;我國民事訴訟調解制度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0年
5 雷恩輝;民事訴訟若干先決問題案例探究[D];蘭州大學;2010年
6 劉霞;代表人訴訟制度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7 張偉;西藏法院民事調解現(xiàn)狀、成因及完善[D];中國政法大學;2010年
8 何霈鋒;關于建立法律援助擔;鸬脑O想[D];西南政法大學;2010年
9 楊麗;論民事抗訴制度的完善[D];西南政法大學;2010年
10 陳紅;我國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學在;既判力論在中國的困境探析——以民事訴訟為視角[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2 楊宇冠;論禁止雙重危險原則[J];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0年03期
3 袁彬;既判力客觀范圍再研究[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4 張臨偉,呂強;論美國民事訴訟法中的“爭點排除規(guī)則”[J];當代法學;2005年03期
5 段厚省;周恬;;英美民事訴訟中訴因制度的歷史變遷[J];東方法學;2008年05期
6 何倫健;中外專利無效制度的比較研究[J];電子知識產權;2005年04期
7 劉翔光;;“一訴不再理”及其法理性辯證[J];福建法學;2001年03期
8 江偉,徐繼軍;民事訴訟標的新說——在中國的適用及相關制度保障[J];法律適用;2003年05期
9 耿寶建;既判力理論的發(fā)展及在審判中的運用[J];法律適用;2004年02期
10 馮文生;爭點整理程序研究[J];法律適用;2005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張滄;;專利權無效宣告請求審查制度辨析——試論專利權無效爭議的非民事屬性[A];專利法研究(2006)[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郭紅標 付蕾;[N];人民法院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林瑞成;民事判決既判力與程序保障原則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0年
2 陶志蓉;民事判決效力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婁家杭;禁反言規(guī)則的比較研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2年
2 張曙;民事訴訟失權制度研析[D];西南政法大學;2004年
3 陶建國;既判力與我國民事再審事由的重構[D];湘潭大學;2004年
4 高鵬;民事判決既判力范圍研析[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5 林海濱;論專利侵權訴訟與專利無效程序的一體化安排[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7年
6 蔣陸軍;爭點效理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7 齊會濤;淺析我國專利復審委員會在專利無效行政訴訟中的地位[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8 艾可頌;我國專利無效制度的完善[D];華東政法大學;2008年
9 張昌;論民事訴訟中的一事不再理制度[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10 秦霞;中國專利行政訴訟制度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伯陽;陳蔚如;;對抗德國法院民事生效判決的法律保護[J];中德法學論壇;2007年00期
2 李海龍;俞鋒;;法律行為的成立要件抑或生效要件——以強行性規(guī)范為中心[J];現(xiàn)代營銷(學苑版);2011年08期
3 張根大,侯淑雯;試論相對法律效力[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1998年02期
4 陳洪杰;;美國民事既判力對當事人的效力規(guī)則評述[J];沈陽大學學報;2008年04期
5 陳洪杰;;外國判決既判力的主觀范圍問題初探——以英國法為中心[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6 陳洪杰;;美國民事既判力之訴求排除效規(guī)則述評[J];廣東商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7 陳洪杰;;美國民事既判力之爭點排除效規(guī)則述評[J];陰山學刊;2008年01期
8 許靜;唐京;;德國瑕疵行政行為制度及其啟示[J];中共四川省委省級機關黨校學報;2007年04期
9 馬靜;治理破產逃債的法律對策——猴王集團破產案的啟示[J];行政與法;2002年07期
10 韓蘇冬;;論違章建筑[J];廣西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路紅青;;論董必武的司法權威觀及其現(xiàn)實意義[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輯)[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劉金林;從維護既判力角度適用“一事不再理”[N];檢察日報;2003年
2 王永亮;美國法中既判力規(guī)則對案外人的適用[N];人民法院報;2006年
3 葉自強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前訴中的判斷對后訴有既判力[N];人民法院報;2002年
4 廖 春;陳女可依調解書辦房產過戶[N];人民法院報;2005年
5 杜 聞;美國的事物管轄權和既判力[N];人民法院報;2004年
6 郭明龍;該調解書效力應如何認定[N];人民法院報;2004年
7 任永芳 吳衛(wèi)軍;判決生效后發(fā)現(xiàn)起訴有誤能否啟動再審抗訴[N];檢察日報;2004年
8 □ 江 偉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 楊 劍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博士;牽連訴訟中的事實認定問題[N];人民法院報;2005年
9 葛玲 張婷婷;部分請求給付案件法律分析[N];法制日報;2005年
10 劉曉軍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法官;后訴法院能否直接援引生效判決[N];人民法院報;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郎治國;日本民事再審事由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2 薛春艷;強制反訴制度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3 奚瑩;日本民事訴訟中的消極確認之訴[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4 鄧爽;日本人事訴訟制度的分析與借鑒[D];復旦大學;2011年
5 高倩;論行政權與審判權的關系[D];甘肅政法學院;2012年
,本文編號:22586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2258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