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法律論文 > 法史論文 >

法治的政治之維——對凱爾森基礎規(guī)范的另一種解讀

發(fā)布時間:2018-09-07 14:05
【摘要】:本文提出了解讀凱爾森基礎規(guī)范理論的另一種角度,即從凱爾森法與國家的同一性出發(fā),不僅考慮基礎規(guī)范對法律體系的功能,且同時兼顧基礎規(guī)范對實現(xiàn)國家合法化的意義兩個角度,在此基點上論證基礎規(guī)范真正涵義應為"國家機關的行為應當符合法律秩序"。進而從對"法治"之基礎規(guī)范的不同解釋之對比中,引出名義法治觀、形式法治觀和目的法治觀三種不同法治觀,并分析其各自的實踐后果,進而主張唯有目的法治觀才能達至一個民族真正的政治成熟。
[Abstract]: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nother angle of interpreting Kelsen's basic normative theory, that i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identity of Kelsen law with the state, it not only considers the function of the basic norms to the legal system, At the same time, considering the significance of basic norms to the realization of national legalization, the author argues that the real meaning of basic norms should be "the behavior of state organs should conform to the legal order". From the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 of the basic norms of "rule of law", this paper draws out three different views of the rule of law: nominally, formally and purposely, and analyzes their respective practical consequences. Furthermore, it holds that only the view of the rule of law can reach the true political maturity of a nation.
【作者單位】: 武漢大學;
【分類號】:D90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史際春;孫虹;;論“大民事”[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1年00期

2 周世中;;西方法的合理性思想的演進[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2年02期

3 孫曉光;;從家庭本位到個人本位——古代法與近代私法主體之比較[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2年02期

4 楊海坤;曾祥華;;行政過程的社會正當性——利益平衡[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5年01期

5 何志鵬;;非社會契約論[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5年01期

6 王慶廷;;法律的親情化求證——一個法理學的視角[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6年02期

7 顏良偉;陳慰星;;侵權責任成立要件新論[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6年02期

8 曹險峰;;羅馬法中的人格與人格權[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7年02期

9 張洪松;;公司法人格否認:要件解析與類型定位[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9年01期

10 陳曉聰;;動物保護立法的倫理思想源流[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0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溫輝;;我國檢察機關性質分析[A];第三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7年

2 朱全景;;論檢察機關貫徹公平正義的法治理念[A];第三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7年

3 楊迎澤;朱全景;;和諧社會、法律監(jiān)督與檢察官職業(yè)培訓[A];第四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8年

4 張黎明;楊國章;;從法秩序利益看檢察權的正當性[A];第五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9年

5 王梓臣;;執(zhí)行釋明權初論[A];第二屆全國邊緣法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6 朱富強;;兩類立法原則之評述:法理的基礎[A];2008年度(第六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下)[C];2008年

7 廖建求;姜孝賢;;法經濟學語境下的環(huán)境侵權歸責原則重構[A];2009年度(第七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C];2009年

8 趙一強;;法律倫理主要問題研究簡述[A];中國倫理學三十年——中國倫理學會第七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9年

9 劉茂林;;村民自治權之規(guī)范求證及解題[A];新農村建設的制度保障[C];2005年

10 楊立新;王軼;王竹;王天凡;趙可;;中國民法學三十年(1978—2008)[A];中國法學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旅燕;論我國私有財產權的憲法保護[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吳曉暉;論宏觀調控決策的法律調整[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張玉堂;邊沁功利主義分析法學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薛磊;當代國際法中的承認制度[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徐子良;經濟法司法實施之應用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趙寧;罪狀解釋論[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7 陳玲;背信犯罪比較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8 吳波;共同犯罪停止形態(tài)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9 劉源;論我國犯罪構成結構之完善[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10 張瑾;主權財富基金國際監(jiān)管制度法制化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屈怡;湖北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yè)法律問題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邵江婷;基于社區(qū)發(fā)展的我國農業(yè)生態(tài)補償法律問題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3 廉靖;基于社區(qū)發(fā)展的我國農村矛盾化解機制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4 李研;論刑事法官自由裁量權[D];河北大學;2009年

5 張念明;形式法治下的實質課稅主義[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6 王國濤;納稅人權利保護司法論[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7 張園;不正當競爭行為法律認定相關制度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8 張玉;我國農村飲用水源保護的法律問題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9 楊鵬章;非強制性環(huán)境行政執(zhí)法行為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10 安光;論我國公民受教育權的法律保護[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再踐;;北京市憲法學研究會成立[J];法學雜志;1983年06期

2 張彩鳳;現(xiàn)代英國法治理論的經典表述——戴雪的法治觀及現(xiàn)代批判[J];公安大學學報;2002年01期

3 馬曉燕;;韋伯與龐德的法律發(fā)展觀比較研究[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07年02期

4 小(山島)和司;趙友琦;;戰(zhàn)后憲法學的特點[J];國外法學;1981年01期

5 趙思洪;貴州省法理、憲法學研究會成立[J];貴州警官職業(yè)學院學報;1996年02期

6 周敏;從“一條砂繩”到“美國聯(lián)邦”——評美國憲法的特色與功能[J];比較法研究;1988年03期

7 周恩惠;;開啟憲法學知識寶庫的一把鑰匙——評《憲法學與政權建設理論綜述》[J];政治與法律;1991年04期

8 周葉中;;一部頗富創(chuàng)見的憲法學著作——評何華輝著《比較憲法學》[J];理論月刊;1991年04期

9 張曉輝;一本全面反映憲法學研究成果的新教材——《憲法學》評介[J];思想戰(zhàn)線;1993年01期

10 李龍,張守文,周葉中,陳安,范健,劉心穩(wěn);中國法學教育的改革與未來[J];中國大學教學;2001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莫洪憲;汪習根;;論董必武的法治觀[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一輯)[C];2001年

2 陳軍;;提高各級領導干部憲政素質,推動民主法治建設[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輯)[C];2008年

3 武延平;;學習董必武的法制思想 進一步提高依法辦事的觀念[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二輯)[C];2003年

4 朱祖永;;論法治理念在當代中國的建立——董必武法治思想探析[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輯)[C];2007年

5 陳守一;蔡定劍;;依法辦事是進一步加強法制的中心環(huán)節(jié)——《董必武政治法律文集》學習筆記[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一輯)[C];2001年

6 張華;;弘揚董必武法治思想,推進依法治國方略的實現(xiàn)[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四輯)[C];2005年

7 朱維究;徐文星;;英國公法傳統(tǒng)中的“功能主義學派”及其啟示——兼論中國21世紀“統(tǒng)一公法學”的走向[A];中國行政法之回顧與展望——“中國行政法二十年”博鰲論壇暨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8 宋毓均;;從“依法辦事”到“依法執(zhí)政”——重讀董必武同志“八大”發(fā)言的體會[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輯)[C];2007年

9 楊瑞廣;;歷史辯證法呼喚董必武法學思想[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一輯)[C];2001年

10 田君;康巧茹;;從語言邏輯角度對法律規(guī)范詞“必須”與“應當"的界定[A];1997年邏輯研究專輯[C];199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呂勇 李健;我們的尊嚴不容侵犯[N];中國消費者報;2001年

2 韓大元;憲法學要關注生命權[N];檢察日報;2002年

3 周芳 李曉兵;姑蘇名城 學者論憲[N];檢察日報;2001年

4 張有義;立法五年法治彰顯“民生為本”[N];法制日報;2007年

5 顧虎明邋施琛耀;2007年年會在揚州舉行[N];江蘇法制報;2007年

6 陸永勝 朱中一 莫紀宏;中國憲法學未來研究之走向[N];法制日報;2001年

7 本報記者 肖雨楓 實習記者 青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回顧與展望[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8 本報記者 望田;憲法學與民法學正面交鋒[N];社會科學報;2006年

9 朱偉一;法律與智慧[N];法制日報;2010年

10 梁治平(作者為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兩種法治觀[N];文匯報;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顧元;衡平司法與中國傳統(tǒng)法律秩序[D];中國政法大學;2002年

2 付海晏;變動社會中的法律秩序[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3 韓秀桃;變革社會中的法律秩序[D];中國政法大學;2002年

4 楊力;社會分層與法律秩序[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5 周峗;“應當”的法哲學分析[D];山東大學;2006年

6 張超;基于合法性價值的法概念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7 王彬;就業(yè)中的前科歧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9年

8 鄒立君;良好秩序觀的建構:朗·富勒法律理論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9 陳振一;類型與動因:當代中國法律發(fā)展的機理分析[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10 魏治勛;禁止性法規(guī)范的概念[D];山東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楚紅梅;論凱爾森法律規(guī)范理論[D];山東大學;2007年

2 劉委;法律秩序的生成[D];湘潭大學;2010年

3 李松;論昂格爾的法治觀[D];海南大學;2012年

4 宋剛鋒;論法律秩序之生成[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5 吳芳;法律秩序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6 劉明皓;法治生態(tài)化的歷史邏輯[D];黑龍江大學;2004年

7 劉超;法律秩序存在之社會情境[D];重慶大學;2010年

8 彭磊;以人為本的法治觀研究[D];淮北師范大學;2011年

9 李鑫;對凱爾森基礎規(guī)范性質的探究[D];吉林大學;2008年

10 王俊;中國城鄉(xiāng)二元社會結構與一元法律秩序的實現(xiàn)[D];西南大學;2011年

,

本文編號:222847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222847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7d47f***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