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雷爾曼與提特卡的地方理論和論式理論
[Abstract]:Compared with Viehweger's the basic Research of Local and Jurisprudence, the "argumentation-New rhetoric" by Perelman and Luci Albrecht Titus has been very limited in China. A full article on its content could not be found. In fact, the value of the book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Viehweger's work, because it inherits the tradition of localism since Aristotle, regards the place as a repository of arguments, and designs a series of place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sex comparison;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transformed some places that the ancients said into theoretical forms, thus realizing the division between the local and the theoretical forms of ancient local theory. On the contrary, Viehweger made the local theory purely methodological, unable to put forward his own local system, and seemed withered.
【作者單位】: 廈門大學法學院;
【分類號】:D909.1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西塞羅;徐國棟;阿·貝特魯奇;紀慰民;;地方論[J];南京大學法律評論;2008年Z1期
2 李楊;武宏志;;佩雷爾曼新修辭學的論式系統(tǒng)[J];政法論叢;2014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蒙曉陽;;物的概念價值——由物的歷史演進歸結(jié)[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5期
2 劉少軍;;論刑事訴訟合意的理論基礎(chǔ)[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3 曾江波;;民事善意制度研究[J];北大法律評論;2003年00期
4 蔡桂生;;學術(shù)與實務(wù)之間——法教義學視野下的司法考試(刑法篇)[J];北大法律評論;2009年01期
5 趙春燕;;規(guī)范之中的邏輯[J];北方法學;2007年06期
6 王曉;;法律論證中的因果關(guān)系研究——兼論法律論證中的邏輯關(guān)系[J];北方法學;2010年02期
7 姜朋;;羅馬法的時空[J];北方法學;2010年03期
8 沈玉忠;;法學實踐基地建設(shè)研究[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9 鄭顯文;;中華法系與古代羅馬法之“暗合”[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10 蔡桂生;;走出程序和權(quán)利的洼地——哈貝馬斯理論考察下的中國刑事法治[J];北京大學研究生學志;2008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壽平;劉毅;;構(gòu)建誠信制度與踐行厚德精神[A];北京精神:構(gòu)建精神家園 提升文化軟實力——第五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論文集[C];2011年
2 盧春榮;王森波;;阿列克西法律論證理論述評[A];當代法學論壇(二○一○年第1輯)[C];2010年
3 楊知文;;法律判決形成模式新探[A];第十四屆全國法律邏輯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06年
4 沈海風;;個案裁判中司法正義的實現(xiàn)[A];第十四屆全國法律邏輯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06年
5 蔡琳;;法律論證中的融貫論[A];法律邏輯與法學教育——第十五屆全國法律邏輯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07年
6 萬平;;協(xié)調(diào)性論證研究[A];法律邏輯與法學教育——第十五屆全國法律邏輯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07年
7 沈海風;;司法裁判價值合理性及其實現(xiàn)方式[A];法律邏輯與法學教育——第十五屆全國法律邏輯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07年
8 呂存誠;;論證實踐中的法律邏輯[A];第十六屆全國法律邏輯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國法律邏輯三十年)[C];2008年
9 呂存誠;;試探實用主義進路的大前提證立——一個案例引發(fā)的思考[A];第十六屆全國法律邏輯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國法律邏輯三十年)[C];2008年
10 張靜煥;;論題學法學的邏輯學反思[A];第十六屆全國法律邏輯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國法律邏輯三十年)[C];2008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純輝;司法判決書可接受性的修辭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鄔先江;海事賠償責任限制制度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3 劉鵬;疑難案件中法律裁判的規(guī)范性來源[D];吉林大學;2011年
4 周國興;尋求現(xiàn)實的確定性[D];吉林大學;2011年
5 關(guān)曉銘;財產(chǎn)權(quán)利的政治邏輯[D];吉林大學;2011年
6 王許人;新塘鄉(xiāng)土家族儀典文化與教育法實施的關(guān)系分析[D];西南大學;2009年
7 王錦;環(huán)境法律責任與制裁手段選擇[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8 劉偉;誠信知行的形成機制與教育干預(yù)[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9 胡中華;論環(huán)境保護之為普遍義務(wù)[D];中國海洋大學;2011年
10 李a,
本文編號:221516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2215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