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法律論文 > 法史論文 >

仁慈抑或務實:清朝律例之間有關監(jiān)羈犯證的歧異規(guī)定

發(fā)布時間:2018-08-13 20:35
【摘要】:明清有關監(jiān)羈犯證的律文,在承沿唐宋之基礎上稍有損益,即規(guī)定對笞杖以上一切人犯以及緊要干證實施羈押。律為定憲,但例為變章?滴跛氖迥(1706)的定例一反律文之規(guī)定,試圖將所有笞杖輕犯并干連證佐全然排除出官方羈押范疇,而令其取保候?qū)。但雍正七?1729)的定例又復歸律文之做法,并在明末司法實踐中漸次形成的深監(jiān)、淺監(jiān)、倉羈等三級牢獄體系的基礎上,整并而創(chuàng)為內(nèi)外監(jiān)的二級牢獄制度?滴跛氖迥旰陀赫吣甑亩ɡ,對律文之規(guī)定或變或守,其間既體現(xiàn)出律例之間時離時合的雙面性,同時也反映出兩朝定例旨趣之歧異。
[Abstract]: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on the basis of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there were some gains and losses, that is, the detention of all the prisoners above the cane and the critical certificates. The law is constitutional, but the example is a change of chapter. Kangxi 45 years (1706) a law against the provisions of an attempt to all caning light offenders and even the entire exclusion of the official custody of the scope of their bail pending trial. However, the rule of Yongzheng seven years (1729) reverted to the practice of law, and on the basis of the three-level prison system, such as deep prison system, shallow prison system, curatorial prison system and so on in the judicial practice of the late Ming Dynasty, the second level prison system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prison was created. The prescriptions of Kangxi 45 years and Yongzheng 7 years changed or adhered to the law, which not only reflected the duality of time and time, but also reflected the difference of the two dynasties' prescriptive purport.
【作者單位】: 杭州師范大學人文學院;
【基金】: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清代私牢問題及其治理研究”(12YJC770010) 2011年度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課題(一般項)目“清代竊盜問題研究”(11JCLS03YB)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分類號】:D92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張友好;張春莉;;論我國古代證人之作證責任[J];中國刑事法雜志;2006年04期

2 蔣鐵初;中國古代證人制度研究[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1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強昌文;論當代中國社會法律的價值基礎[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6期

2 吳海濤;北宋時期汴河的歷史作用及其治理[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3 張光輝;明代的首犯與從犯[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4 任丙強;家庭與近代資本主義的興起——對馬克斯·韋伯觀點的闡釋[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5 徐樂軍;;論《香奩集》之于唐末詩壇的意義[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6 裘士京,張翅;略論兩漢察舉制度與人才選拔[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7 史五一;試析明后期財政危機的根源[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8 紀慧娟,宗韻;明代驛遞夫役僉派方式之變化[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9 孫彩紅,陳明光;唐宋財賦“上供、留使、留州”制度的異同[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10 周曉光;徽州學術文化理念的歷史變遷[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唐麗;陳凡;;美國工程倫理學的文化—歷史背景分析[A];全球化視閾中的科技與社會——全國科技與社會(STS)學術年會(2007)論文集[C];2007年

2 李志祥;;道德資本與企業(yè)創(chuàng)新[A];2006年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學術大會論文集(上)[C];2006年

3 張銳智;;試論黃遵憲《日本國志》對中國近代刑法改革的影響[A];繁榮·和諧·振興——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首屆學術年會獲獎成果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姜維公;漢代學制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2 嚴翅君;偉大的失敗的英雄——張謇與南通區(qū)域早期現(xiàn)代化[D];蘇州大學;2001年

3 叢日云;基督教二元政治觀與近代自由主義[D];天津師范大學;2001年

4 張艷國;破與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時期孔子及其學說的歷史命運[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5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與變革——新制度教育學論綱[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6 韓星;先秦儒法源流述論[D];西北大學;2001年

7 姜曉敏;略論西漢對犯罪的預防與懲治[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8 曲新久;刑事政策的權力分析[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9 孔晏;政府財政職能模式選擇與稅費改革[D];廈門大學;2001年

10 穆渭生;唐代關內(nèi)道軍事地理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俊;初盛唐七言律詩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1年

2 劉琴麗;五代司法制度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1年

3 鮑遠航;論杜甫的政治改良思想[D];河北大學;2001年

4 李敏娥;國家財政運行法治化的比較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1年

5 樊育紅;當代知識管理觀分析[D];蘇州大學;2001年

6 白旭東;現(xiàn)代西方文化的哲學反思與當前主導文化精神的確立[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1年

7 張瑞堂;全球化時代:社會主義文化精神和文化建設[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8 劉瀟;論我國鄉(xiāng)村土地立法與制度變革[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9 曹麗華;從死刑的歷史沿革論中國死刑的發(fā)展趨勢[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10 秦小兵;論受賄罪[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曉華;晚清時期待質(zhì)人證問題[J];史學月刊;2005年09期

2 蔣鐵初;中國古代證人制度研究[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1年06期

3 龔春英;;論張之洞的監(jiān)獄改良思想[J];吉林農(nóng)業(yè)科技學院學報;2007年02期

4 趙國玲;二十世紀之中國監(jiān)獄法學[J];中外法學;1998年03期

5 張克蘭;張爾田學術·師友敘論[J];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2年06期

6 范忠信;明清律結構及私法在其中的地位[J];現(xiàn)代法學;2000年04期

7 王志亮;中國監(jiān)獄學世紀嬗變與反思展望[J];現(xiàn)代法學;2001年06期

8 萬安中;關于監(jiān)獄史研究的若干問題[J];政法論壇;2004年02期

9 張友好;張春莉;;論我國古代證人之作證責任[J];中國刑事法雜志;2006年04期

10 何勤華;清代法律淵源考[J];中國社會科學;2001年02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吳敏;論清朝的監(jiān)獄制度[D];華東政法學院;2006年



本文編號:218211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218211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0acb5***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