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卓越法律人才培養(yǎng)的思考
[Abstract]:On December 23, 2011,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ssued an important document entitled "Education and Training Plan for Excellent Legal Talents", which states that in the next 10 years, a number of high-quality legal talents with persistent beliefs, good moral character, rich knowledge and excellent skills should be created. At the same time, the traditional training mode should be broken down and the legal talents should be classified and trained, among which the applied type and the resumed type. Combined legal professionals are the key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programs for outstanding legal talents.
【作者單位】: 山東英才學院經(jīng)濟管理學院;
【分類號】:G642;D90-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白非;對培養(yǎng)高素質法律人才的思考[J];河北職業(yè)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2 衛(wèi)守宇;;關于法律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思考[J];華章;2010年36期
3 金超;張yN江;;民辦本科院校法學人才培養(yǎng)模式探析[J];知識經(jīng)濟;2009年03期
4 劉根;杜輝;;地方高校應用型法律人才培養(yǎng)模式探討[J];法制與經(jīng)濟(下旬刊);2008年11期
5 張影;牟愛華;;理工院校法學教育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J];中國大學教學;2006年08期
6 王春業(yè);;特色化PK國際化——全球化熱點下我國法學教育的冷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10年06期
7 董彪;;我國法學教育中人才培養(yǎng)模式之反思與重構[J];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10年12期
8 公丕祥;;法律人才培養(yǎng)中的創(chuàng)新問題[J];法學家;2000年04期
9 董志峰;;對法學本科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理論構想[J];西部法學評論;2008年04期
10 黃中顯;;適應性法律人才開放式培養(yǎng)理念與路徑選擇——以中國—東盟法律人才培養(yǎng)為視角[J];東南亞縱橫;2009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周昌發(fā);;直面中國法律人才培養(yǎng)[A];當代法學論壇(二○○九年第3輯)[C];2009年
2 陳富國;;倫理視野下的法學教育探析[A];邊緣法學論壇[C];2005年
3 周耕夫;李棟學;;工學結合 期待制度法規(guī)的哺育——來自德國職業(yè)培訓合同的啟示[A];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4 賀志明;曹琳;;法律思維方式自覺培育的缺失及其調整[A];法律邏輯與法律思維——第十七屆全國法律邏輯學術討論會交流論文[C];2009年
5 賈媛媛;;法學教育的面相與轉向——以電子類綜合性大學的本科畢業(yè)論文為觀察[A];中國電子教育學會高教分會2010年論文集[C];2010年
6 徐學鹿;;理念、方式、方法——法學教育斷想[A];法學教育:比較與省思——現(xiàn)代法學教育論壇文集[C];2001年
7 李軒;鄒常樂;;論法學教育視野下的公益訴訟[A];中華全國律師協(xié)會憲法與人權委員會、行政法專業(yè)委員會2010年年會暨“律師參與化解社會矛盾的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8 許慶坤;;論法學教育的管制松綁[A];法學教育:比較與省思——現(xiàn)代法學教育論壇文集[C];2001年
9 李衛(wèi)紅;劉廣三;;對21世紀法學教育幾個問題的思考[A];法學教育:比較與省思——現(xiàn)代法學教育論壇文集[C];2001年
10 穆中杰;;共和國法學教育的實證考察與對策研究[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會學科卷)[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楊晨光;找準人才培養(yǎng)和行業(yè)需求結合點[N];中國教育報;2011年
2 王立民;世界法律大會和法學教育[N];文匯報;2005年
3 譚世貴;我國法學教育的改革與重塑[N];法制日報;2007年
4 本報記者 蔣安杰;以法律職業(yè)為目標導向是法學教育的出路[N];法制日報;2009年
5 蔣安杰;中國法學教育面臨挑戰(zhàn)[N];法制日報;2007年
6 王立民;中國當前法學教育的職業(yè)化走向[N];法制日報;2009年
7 徐顯明;法學教育的責任[N];中國改革報;2007年
8 周志榮;從法學畢業(yè)生的素質缺陷看法學教育[N];法制日報;2006年
9 季衛(wèi)東;亟待培育一代國際型法律精英[N];法制日報;2010年
10 馮玉軍;哥大法學教育種種[N];江蘇法制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韓有亨;中韓法學教育比較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2 焦應達;蘇聯(lián)法學教育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1年
3 房文翠;法學教育價值研究[D];吉林大學;2003年
4 劉星顯;基于關系視角的法律與文學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5 韋洪發(fā);法律全球化的理論與實踐探究[D];吉林大學;2008年
6 葉立周;當代中國法律接受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7 董節(jié)英;1949-1957年的中國法學教育[D];中共中央黨校;2006年
8 穆中杰;上海市法學會歷史變遷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08年
9 尹超;英美法律教育與中國法律教育改革[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10 劉劍;卡爾·盧埃林法律職能理論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蔣毅;法律實用主義視野下我國法學教育的發(fā)展進路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2年
2 李建芬;本科法學教育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10年
3 周超;論我國法學教育與司法考試的關系[D];廣東商學院;2010年
4 劉慧;南京國民政府法學教育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5 夏鋒平;中國法學教育之現(xiàn)狀、問題與發(fā)展進路[D];西南政法大學;2010年
6 張玲;法學教育雙主體教學模式探析[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7 范鶯鶯;日本法制控近代化過程中的法學教育[D];蘭州大學;2011年
8 劉晏平;甘肅省高校法學教育的問題分析與對策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0年
9 郭崇;論本科法學教育中案例教學法之完善[D];吉林大學;2013年
10 謝長發(fā);診所式法律教育及其在我國的實踐[D];廣西師范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17976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2179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