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法律論文 > 法史論文 >

刑事正義的宣諭——寬容

發(fā)布時間:2018-07-17 01:40
【摘要】:在國家刑事立法和司法權的運作過程中,人們往往重視正義性和合法性的要求。但是,除此之外,還應滿足一定的道德約束,寬容則是道德約束的重要內容。在寬嚴相濟刑事司法政策的時代內涵中,鑒于對嚴打政策的修正,寬容正在或理應成為主要的取向。中國古代在忠恕思想的指引下,刑法的適用往往具有寬和與容恕的色彩,尤其是在法律倫理化之后,寬容的理念逐漸起步,并為權力所認可,進而成為權力行使者心中的道德律。在西方,寬容主要體現(xiàn)為宗教和法律的寬容,并成為西方法治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成果。雖然我國刑事政策的寬容要求實際上是中國古代自有觀念的重拾,但西方刑事寬容的實踐無疑可以為我們提供借鑒。在刑法的"合法性"要素缺損的時候,再一味追求法律規(guī)范的法定性,實質上就會出現(xiàn)權力對待犯罪的極度不寬容現(xiàn)象。寬容更深層次的意蘊是對真理和自由追求的結果,也是在高風險社會下管理手段創(chuàng)新的內在要求。就根源上講,國家刑罰權的寬容是政治倫理的具體表達;而從其表現(xiàn)來看,司法寬容則是政策寬容的具體表達。
[Abstract]:In the operation of national criminal legislation and judicial power, people often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requirements of justice and legitimacy. However, in addition, we should meet certain moral constraints, tolerance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moral constraints. In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riminal justice policy of combining leniency and severity, tolerance is or should be the main orientation in view of the amendment of severe punishment policy. In ancient China,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idea of loyalty and forgiveness, the application of criminal law often had the color of leniency and tolerance, especially after the legal ethics, the concept of tolerance started gradually, and was recognized by power. Then it becomes the moral law in the mind of the power executor. In the West, tolerance is mainly embodied in the tolerance of religion and law, an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achieveme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rule of law. Although the tolerance requirement of our country's criminal policy is actually a rediscovery of the ancient Chinese concept, the practice of western criminal tolerance can undoubtedly provide us with reference. When the elements of "legality" of criminal law are defective, the phenomenon of extreme intolerance of power towards crime will appear in essence if we blindly pursue the legalization of legal norms. The deeper implication of tolerance is the result of the pursuit of truth and freedom, and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 of innovation of management means in a high-risk society. At the root, the tolerance of the state penalty right is the concrete expression of the political ethics, and the judicial tolerance is the concrete expression of the policy tolerance.
【作者單位】: 華東政法大學;
【分類號】:D924;D92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孫萬懷;;以實體與程序協(xié)調性為視角看刑事和解舉措入法[J];法學;2011年12期

2 虞崇勝;論政治文明的內在靈魂[J];湖北行政學院學報;2002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天根;;晚清域外報刊與無政府主義學理的媒介鏡像——以《天義》及《新世紀》為中心[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2 李霞;20世紀國內老子研究述評[J];安徽史學;2004年04期

3 劉萍;左拉的“真”——從小說《娜娜》談起[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4 賈毅平;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生態(tài)倫理觀念及其當代意義[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S1期

5 侯且岸;蔡元培教育與學術思想述論[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6 楊雅麗;論《禮記》喪祭之禮的人文意蘊[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7 黃頌;黃琳;;關于中國傳統(tǒng)孝文化內涵特征及其功能的思考[J];濱州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8 陸雪珊;葉寧;;試論基督教的中心化和反中心化問題[J];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年01期

9 水春娟;;淺談《論語》中的德政思想[J];滁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10 趙興宏;法制文明對政治文明的作用[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王秀華;;政治文明建設與改革完善行政決策體制[A];湖北省行政管理學會2002年年會暨“政治文明建設與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尹佳濤;歷史與現(xiàn)實之間的政治思考[D];南開大學;2010年

2 潘新麗;中國傳統(tǒng)醫(yī)德思想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楊春花;論信仰對于社會秩序的價值[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4 隋金波;云間月澄[D];浙江大學;2011年

5 梁德友;轉型期中國弱勢群體倫理關懷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0年

6 李小豹;當代青年道德信仰論[D];中南大學;2011年

7 何繼齡;傳統(tǒng)人生禮儀儀式與古代個體品德培育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0年

8 雷震;中國傳統(tǒng)儒家倫理的邏輯[D];黑龍江大學;2011年

9 孔雁;韓非的管理思想研究[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1年

10 何玉興;社會群體溝通平衡問題學理資源探析[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琳;論中國社會轉型期的政治寬容及其制度構建[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2 魯婷;《禮記》對“禮”的人文詮釋[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張妹;哲學視域下的文化寬容[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鐘斌;先秦兵家管理哲學探析[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5 樊沁永;陸九淵美學思想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6 張向向;《孔子家語·王言解》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7 仝濤;當代大學生的信仰危機及其匡正[D];北京郵電大學;2011年

8 強智霞;新時期四川生態(tài)報告文學創(chuàng)作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9 胡笑彬;“家”的追思[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1年

10 孫存志;墨子政治倫理思想及其當代價值[D];新疆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梁根林;;死刑案件被刑事和解的十大證偽[J];法學;2010年04期

2 虞崇勝;政治文明概念辨析[J];理論前沿;2002年04期

3 孫萬懷;;死刑案件可以并需要和解嗎?[J];中國法學;2010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宏權;;法律、道德與社會秩序[J];制度經(jīng)濟學研究;2005年03期

2 蘇永生;;“賠命價”習慣法:從差異到契合——一個文化社會學的考察[J];中國刑事法雜志;2010年07期

3 ;對“善良綁匪”能不能寬恕?[J];新聞世界(社會生活);2007年07期

4 全淑英;;韓國反壟斷法上的寬恕制度研究[J];商場現(xiàn)代化;2009年08期

5 李秀平;;誰在寬恕——我的采訪親歷[J];法律與生活;2007年01期

6 畢連芳;任吉東;;試析北洋政府對法官非職務行為的道德約束[J];北方論叢;2008年01期

7 李立景;;寬恕與寬容:美槍擊案后的思考[J];檢察風云;2007年11期

8 尚九玉;尚九賓;;法治之不及:亞里士多德法治思想再反思——兼評我國20世紀80年代以來法治與人治的討論[J];探索與爭鳴;2006年04期

9 尚九玉;尚九賓;;法治之不及:亞里士多德法治思想再反思——兼評我國20世紀80年代以來法治與人治的討論[J];寧夏黨校學報;2006年03期

10 伍操;;中國古代赦免制度及其歷史沿革[J];重慶社會科學;2008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李敏;;寬恕與司法:以心理學視角切入的研究綜述[A];中國社會心理學會2008年全國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2 孫平;;學習董必武刑事政策思想有感[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輯)[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時延安 王曉帥(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罪疑惟輕 實踐刑事法治的應然選擇[N];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2004年

2 林琳;道德約束與法律追究不可偏廢[N];工人日報;2006年

3 本報記者沈海平;奠定刑事法治的理論基石[N];檢察日報;2002年

4 高一飛;每個人都可能改寫法治的歷史[N];檢察日報;2006年

5 上海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肖中華;跨越刑法法治的體制性障礙[N];社會科學報;2002年

6 樂欣;刑法現(xiàn)代化:要借鑒更要創(chuàng)造[N];檢察日報;2003年

7 樂欣;偵羈分離偵鑒分離是刑事法治的必然趨勢[N];檢察日報;2005年

8 王北京;“類推定罪”借同性賣淫案“復活”?[N];南方周末;2004年

9 ;法治與和諧社會建設研究綜述[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7年

10 法研;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 推進和諧社會發(fā)展[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張艷玲;論我國政府經(jīng)濟職權的法律規(guī)制與道德約束[D];河北師范大學;2008年

2 周笛;從道德約束到法律規(guī)制[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3 陳昊天;死刑存廢與民意之間關系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

本文編號:212846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212846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4f830***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