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法律論文 > 法史論文 >

論民國初期傳統(tǒng)刑罰的恢復(fù)——以南京市江寧區(qū)司法檔案為例

發(fā)布時間:2018-06-21 13:59

  本文選題:笞刑 + 流刑; 參考:《中國刑事法雜志》2013年02期


【摘要】:法律傳統(tǒng)與法律現(xiàn)代化之間的關(guān)系是抽象的沒有辦法直接回答的問題,我國對外來法律文化和制度的引進更是加劇了這種復(fù)雜關(guān)系。清末已經(jīng)廢除的笞刑、流刑等傳統(tǒng)刑罰在民國初期的恢復(fù)過程,為思考法律傳統(tǒng)與法律現(xiàn)代化之間的關(guān)系提供了活生生的"標本"。以西方制度和理論為資源,而非參照物,發(fā)揮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包容性,實現(xiàn)傳統(tǒng)文化的革新,滿足并促進當今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是一種現(xiàn)實的選擇,也是一種學術(shù)擔當。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gal tradition and legal modernization is an abstract question which can not be answered directly. The introduction of foreign legal culture and system in our country has aggravated this complex relationship. In the early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restoration process of the traditional punishment, such as flogging and floating punishment, which had been abolished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provided a living "specimen" for thinking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gal tradition and legal modernization. It is a realistic choice and academic responsibility to take western institutions and theories as resources, instead of reference, to give play to the inclusivenes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o realize the innov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o meet and promote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today.
【作者單位】: 南京大學法學院;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司法傳統(tǒng)中的理性與經(jīng)驗研究”(11BFX016) 江蘇省2011年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創(chuàng)新計劃立項項目“民國基層的法律運作研究——以江寧縣法院司法訴訟檔案為考察中心”(CXLX11_0006)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分類號】:D929;D924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王宏治;;清末修刑律與世界先進國家刑事立法的對比[J];南京大學法律評論;2005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翟中東;;法學層面上的刑罰裁量根據(jù)[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1年00期

2 韓軼;;西方國家的刑罰目的觀及其對我國刑罰目的界定的啟示——兼論懲罰犯罪應(yīng)界定為我國刑罰目的[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1年00期

3 王圣揚;夏珍珍;;論中國當代傳媒與司法的關(guān)系[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3年02期

4 施鵬鵬;;論無罪推定的本質(zhì)[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5年02期

5 郭世杰;;論“監(jiān)企合一”與我國監(jiān)獄職能的實現(xiàn)[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1年02期

6 李婷;次道德現(xiàn)象及其刑事法理依據(jù)探析[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7 陳嬰虹;論農(nóng)民利益的缺失——從國家與農(nóng)民契約關(guān)系的角度[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5期

8 高新華;論以人為本司法觀的理論基礎(chǔ)——從新憲法修正案談起[J];安徽大學學報;2005年03期

9 韓軼;;論刑罰目的與量刑原則[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4期

10 郭哲;;對“見死不救”的法理學再思考[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5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趙秉志;陰建峰;;新中國刑法立法60年——以影響刑法立法的客觀范疇為視角[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2 李澤明;;人民監(jiān)督員制度研究[A];首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5年

3 呂禮華;;死刑問題探討[A];第二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6年

4 金波;呂晶;萬紹文;;我國檢察制度歷史溯源——古代御史制度與當代檢察制度比較研究[A];第二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6年

5 郭云忠;;檢察權(quán)謙抑性的法理基礎(chǔ)[A];第二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6年

6 馮仁強;;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司法適用解讀[A];第三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7年

7 鞏富文;姚宏科;;刑事從寬政策之困境探析[A];第三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7年

8 陳新生;金石;;檢察機關(guān)對刑訊逼供行為的監(jiān)督查處機制[A];第三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7年

9 楊迎澤;朱全景;;和諧社會、法律監(jiān)督與檢察官職業(yè)培訓(xùn)[A];第四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8年

10 高繼明;;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dǎo)正確處理職務(wù)犯罪偵查中的幾個關(guān)系[A];第五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9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玉忠;宋代刑事審判權(quán)制約機制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2 張進德;協(xié)商性司法在西方的興起[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吳曉暉;論宏觀調(diào)控決策的法律調(diào)整[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張玉堂;邊沁功利主義分析法學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夏菲;論英國警察權(quán)的變遷[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李長坤;刑事涉案財物處理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7 趙寧;罪狀解釋論[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8 陳玲;背信犯罪比較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9 張少林;被害人行為刑法意義之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10 張東平;近代中國監(jiān)獄的感化教育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昀;廢物污染環(huán)境犯罪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09年

2 賀磊;自由心證的法理與制度初探[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潘愛青;增設(shè)執(zhí)業(yè)資格刑的立法探析[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劉婷婷;利用影響力受賄罪若干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馬健;犯罪情境預(yù)防的理論與實踐[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錢元昌;淺析一人公司的刑事主體地位[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7 曹俊華;犯罪數(shù)額累計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8 宋磊;我國死刑執(zhí)行制度中若干爭議性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9 劉基華;論罪刑法定原則在當代中國的實現(xiàn)[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10 羅靜深;論間接故意的意欲要素[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賈志民;李江;;對法律傳統(tǒng)在法律現(xiàn)代化中作用的法理分析[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2 石茂生;吳禮寧;;論法律繼承[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3 聶海晨;;法制的本土化與西方化的思考[J];法制與社會;2009年32期

4 馬作武;;沈家本的局限與法律現(xiàn)代化的誤區(qū)[J];法學家;1999年04期

5 艾永明;中國法律現(xiàn)代化的幾個問題[J];社會科學;2005年11期

6 王勇;;法律移植研究與當代中國的法律現(xiàn)代化[J];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08年04期

7 周永坤;法學家與法律現(xiàn)代化[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1994年04期

8 李曙光;;中國法律現(xiàn)代化的三個取向[J];學理論;1994年11期

9 漢風;;批評·規(guī)則與學術(shù)——有關(guān)《美國學者論中國法律傳統(tǒng)》的幾點雜感[J];南京大學法律評論;1995年02期

10 程德文;歷史與現(xiàn)實:現(xiàn)代法制中的傳統(tǒng)因素及其載體[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馮琳;;清末修律——中國法律現(xiàn)代化的第一步[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shù)論壇2003年卷[C];2003年

2 韋森;;從習俗到法律的轉(zhuǎn)化看中國社會的憲制化進程[A];《制度經(jīng)濟學研究》第二輯[C];2003年

3 蔣燕玲;劉晶瑤;;論董必武立法思想對當代中國法治建設(shè)的啟示[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輯)[C];2008年

4 顧元;曾爾恕;;中國法律史學三十年(1978—2008)[A];中國法學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5 龔恒超;;提高司法判決可接受性需要更多“揆情度理”——學習董必武法學思想的思考[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輯)[C];2009年

6 王儒靚;;法律診所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研究與探索[A];河北省第四屆社會科學學術(shù)年會論文專輯[C];2009年

7 張彥麗;;“比較的”與“文化的”法研究——中、日、美學者圍繞中國“法”問題的論爭及其思想意義(摘要)[A];北京論壇(2006)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對人類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進:近現(xiàn)代東方與西方的歷史經(jīng)驗”歷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增編)[C];2006年

8 強世功;;法律移植的終結(jié)——對當代中國法理學的反思[A];北京論壇(2004)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法治文明的承繼與融合”法律分論壇論文或提要集[C];2004年

9 蘇東;;中國法制現(xiàn)代化的特征與前景[A];現(xiàn)代化的特征與前途——第九期中國現(xiàn)代化研究論壇論文集[C];2011年

10 周禎祥;;美國實用主義哲學視野下的法律和邏輯[A];第十六屆全國法律邏輯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國法律邏輯三十年)[C];2008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 徐愛國;中西法律史的規(guī)范比較與結(jié)構(gòu)比較[N];人民法院報;2011年

2 本報記者 劉卉;“中華法系復(fù)興”意指何處[N];檢察日報;2009年

3 項焱;本土化:法律移植不可忽視的環(huán)節(jié)[N];人民日報;2010年

4 記者魯小彬 通訊員張建;需挖掘傳統(tǒng)文化法治元素[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5 山東省棗莊市中級人民法院 李文;在文學與法律之間[N];人民法院報;2010年

6 曹偉峰;重新認識中國傳統(tǒng)法律的價值[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8年

7 江蘇省徐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閆志開;鄉(xiāng)土中國與和諧社會的法律結(jié)點[N];人民法院報;2010年

8 中國社會科學院 鄭秉文;不同法律傳統(tǒng)對養(yǎng)老金影響各異[N];中國證券報;2006年

9 趙曉耕;關(guān)注傳統(tǒng)法律的精神意蘊[N];人民日報;2009年

10 徐愛國;法律中的兩性戰(zhàn)爭[N];法制日報;201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鄭智航;論法律內(nèi)在邏輯的基調(diào)演變[D];吉林大學;2010年

2 鄭素一;民初民事訴訟的現(xiàn)代轉(zhuǎn)型[D];吉林大學;2010年

3 王家國;作為目的性事業(yè)的法律[D];吉林大學;2010年

4 陳勝;中國傳統(tǒng)文化視閾下的法律與宗教[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5 付育;清末政治改革的法律路徑[D];吉林大學;2006年

6 李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構(gòu)建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7 徐昱春;元代法定刑考辯[D];西南政法大學;2009年

8 王忠春;清代無訟思想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9 鄭現(xiàn)U,

本文編號:204891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204891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70574***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