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法學會體育法學研究會2012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綜述
本文選題:體育法學 + 中國法學; 參考:《體育學刊》2012年05期
【摘要】:正2012年7月4~6日,中國法學會體育法學研究會2012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在上海政法學院召開,主題為"新型體育關系的法律調整",共有一百余人參會,是歷屆年會中規(guī)模較大的一次。中國法學會體育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國家體育總局政法司司長張劍做工作報告。天津體育學
[Abstract]:From July 4 to 6, 2012, the 2012 Annual meeting and Symposium of the Sports Law Research Association of the Chinese Law Society was held at the Shanghai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with the theme "legal Adjustment of the New Type of Sports Relations", with a total of more than 100 participants. It is the largest annual meeting ever. Zhang Jian, vice president and secretary-general of the Sports Law Research Association of the Chinese Law Society, and Director of the political and legal Department of the State Sports General Administration, made the work report. Tianjin physical education
【分類號】:G80-05;D90-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苗生明;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一九九○年年會在大連召開[J];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0年04期
2 ;《法的時代精神》即將出版[J];法學;1996年07期
3 ;致作者與讀者:本刊實行專家匿名審稿制度[J];中國法學;2005年04期
4 卓澤淵;;中國法學需要解決的問題[J];河北法學;2007年10期
5 李伯僑;;法治還在路上——評舒揚教授的《中國法學30年》[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6 李偉紅;蔡媛媛;;靜海深流——訪中國法學會原會長任建新[J];民主與法制;2009年17期
7 李步云;;“五個主義”的摒棄與中國法學的未來[J];中國檢察官;2009年12期
8 張中秋;;我所發(fā)表的第一篇學術論文──為祝賀《法學雜志》創(chuàng)刊30周年而作[J];法學雜志;2010年06期
9 ;中國法學紀事[J];中國法學;2011年03期
10 謝暉,崔英楠;變法與革理──20世紀中國法學發(fā)展的邏輯[J];文史哲;2000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楊海坤;趙富強;;英美法對中國法學教育的影響[A];法學教育:比較與省思——現(xiàn)代法學教育論壇文集[C];2001年
2 周成奎;;在中國法學會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會2009年年會上的講話[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輯)[C];2009年
3 金銀煥;;在中國法學會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會2004年年會上的講話[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四輯)[C];2005年
4 李玉臻;;在中國法學會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會2004年年會上的致詞[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四輯)[C];2005年
5 姜明安;;前言[A];中國法學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6 ;認真貫徹實施中國法學會新章程 全面加強我省法學會建設[A];全國社科聯(lián)系統(tǒng)第十三次學會工作會議論文集[C];2009年
7 公丕祥;;在中國法學會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會2005年年會開幕式上的致辭[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五輯)[C];2006年
8 ;中國法學三十年(1978—2008)[A];中國法學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9 陳春龍;沈其之;;論董必武對中國法學事業(yè)的奠基與開拓[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一輯)[C];2001年
10 袁方;;中國法學教育之審視與展望[A];法學教育:比較與省思——現(xiàn)代法學教育論壇文集[C];200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吉林大學法學院 黃文藝;在焦慮中尋求變革[N];社會科學報;2008年
2 記者 楊文鎖;中國法學法律網合作機制成立[N];人民公安報;2007年
3 復旦大學特聘教授 鄧正來;中國法學的困境與出路[N];文匯報;2008年
4 本報記者 王秋蘋 實習生 陳述;為兩岸暨港澳地區(qū)法學交流打造一個長期穩(wěn)定的平臺[N];中國經濟導報;2007年
5 ;中國法學理想圖景如何可能[N];社會科學報;2011年
6 朱大強;中國法學法律網發(fā)出倡議書呼吁增強網絡公信力[N];中華新聞報;2007年
7 王比學;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莊嚴宣言[N];人民日報;2008年
8 韓大元;“人大學派”突出的學術貢獻[N];法制日報;2010年
9 記者 黎品玉;加強法學交流與合作,,服務區(qū)域經濟建設[N];法治快報;2006年
10 記者 唐曉勇;本報獲得“最佳報道獎”[N];人民公安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侯瑞雪;論“國家—社會”框架下的中國法學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2 王巖云;當代中國權利問題研究檢視[D];吉林大學;2008年
3 穆中杰;上海市法學會歷史變遷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08年
4 王勇;法律發(fā)展的理論建構與實踐表達[D];吉林大學;2007年
5 方立新;傳統(tǒng)與超越[D];華東政法學院;2005年
6 陳友清;1997-2007:一國兩制法治實踐的法理學觀察[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7 蔡宏偉;確定性的尋求[D];吉林大學;2008年
8 王峰;契約式謀劃:關于羅爾斯萬民法的分析[D];吉林大學;2007年
9 孟祥鋒;法律控權論[D];吉林大學;2007年
10 王晶宇;法理學全球化范式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亞鵬;邁向現(xiàn)代化中國法治的探索[D];復旦大學;2008年
2 姚選民;“和諧社會”主題下的法學研究現(xiàn)象之分析[D];廈門大學;2009年
3 于明;愛德華·柯克爵士與英國法學近代化[D];華東政法大學;2007年
4 鄭紅;對中國法學研究中“國家—社會”框架的研究檢視[D];吉林大學;2006年
5 余寺涌;中國法學教育網絡數(shù)據庫建設的理論與實踐[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6 李娜;塞爾茲尼克的法律自然主義及其對中國法學的啟示[D];吉林大學;2008年
7 王麗;實現(xiàn)中國法治的哲學基礎[D];延邊大學;2007年
8 趙國斌;中國近現(xiàn)代法學教育盛衰論[D];黑龍江大學;2007年
9 陳靈燕;美國“法院之友”制度及其借鑒[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10 張東偉;我國社會轉型時期立法模式及其走向[D];鄭州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04160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2041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