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懲罰性賠償?shù)膿p害填補功能——以美國侵權法懲罰性賠償制度為啟示的研究
本文選題:美國侵權法 + 懲罰性賠償 ; 參考:《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2年03期
【摘要】:懲罰性賠償?shù)膿p害填補功能關涉懲罰性賠償制度的正當性證成,這是大多數(shù)美國學者不遺余力對其進行論證的主要原因。懲罰性賠償高于受害人可見的實際損害部分,填補的是受害人私人可見損害背后的無形損害。該無形損害通常難以用金錢衡量,這就是懲罰性賠償通常以可見損害的倍數(shù)計算賠償數(shù)額的原因。無形損害可以是受害人私人難以用金錢衡量的精神損害,也可以是難以用金錢衡量的社會整體利益的損害。于侵權行為對社會整體利益造成巨大損害場合,懲罰性賠償制度能夠激勵受害人積極主張權利,并借助于受害人個人利益損失的賠償填補社會整體利益的損害,令被告承擔應當承擔的責任。
[Abstract]:The compensation function of punitive damages is related to the justification of punitive damages, which is the main reason why most American scholars spare no effort to demonstrate it. The punitive damages are higher than the visible actual damage part of the victim, and the compensation is the intangible damage behind the victim's private visible damage. The intangible damage is often difficult to measure in money, which is why punitive damages are usually calculated in multiples of visible damages. Intangible damage can be a kind of mental damage which is difficult to measure with money by private person, and it can also be damage to the whole social interest which is difficult to measure with money. The punitive damages system can encourage the victims to claim their rights actively, and make up the damage of the whole society by means of the compensation for the loss of the individual interests of the victims. Hold the defendant liable.
【作者單位】: 吉林大學法學院;
【分類號】:D971.2;DD91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翟墨;;食品安全法中十倍賠償?shù)陌赣纱_定和歸責原則[J];人民司法;2011年06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8條
1 本報記者 侯志鴻;誰來為劣質奶粉受害者擔責[N];中國消費者報;2004年
2 福建省閩清縣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 劉立藏 林旭堅 林國輝;拳重才能打痛[N];中國醫(yī)藥報;2011年
3 本報記者 唐茜;正泰施耐德戲劇性和解[N];中國房地產報;2009年
4 中萃;從法律角度看東芝事件[N];山西日報;2000年
5 本報記者 楊大正 實習生 馬想斌;設立藥害事件公共賠償基金[N];南方日報;2009年
6 記者 李廣軍 通訊員 王國光;膠囊上缺說明被判10倍賠償[N];長沙晚報;2010年
7 本報記者李秀玲;商品房欺詐理應雙倍賠償[N];工人日報;2003年
8 深圳大學法學院教授 應飛虎;“小悅悅事件”的法律思考[N];光明日報;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戴萍;論美國侵權法上的情況不言自明的制度[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0年
2 柯勁恒;中美產品責任的懲罰性賠償制度比較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3 張平;論美國侵權法上的精神損害賠償[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1年
4 國立波;論美國侵權法上產生謹慎義務的特殊關系[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3年
5 高建學;論美國侵權法上判斷過失的合理人標準[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3年
6 成慧;美國侵權法上“因果關系”問題研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2年
7 韓琳;論美國侵權法上的注意義務[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4年
8 劉志軍;美國商品房消費者權利保護制度研究[D];湘潭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01326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2013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