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東盛和”倒閉案審判問題研究
本文選題:問題研究 + 清末; 參考:《蘭臺世界》2013年10期
【摘要】:正清末,"東盛和"在營口以貿(mào)易運輸、船舶業(yè)、貨幣制造、大豆壓榨為主要經(jīng)營項目,并在廣州、上海、天津,乃至香港均建立了業(yè)務往來,經(jīng)營范疇也擴展到紙煙公司、木局和磚廠等領域,擁有資本銀爐200萬兩,兼營股票生意。由于"東盛和"商號以營口為中心,建立了廣闊的貿(mào)易交易網(wǎng)絡體系,與國內(nèi)多個地方客商均有往來。據(jù)《中國近代經(jīng)濟史》記載"東盛和"倒閉是清末第一大經(jīng)濟
[Abstract]:At the end of the Qing Dynasty, "Dongsheng and" in Yingkou, with trade transportation, shipping industry, currency manufacturing, soybean squeeze as the main business projects, and in Guangzhou, Shanghai, Tianjin, and even Hongkong all established business contacts, the scope of operation also expanded to paper tobacco companies, wood Bureau and brick factories and other fields, with capital silver furnace 200 million, and the stock business. Due to "Dongsheng and" business number Taking Yingkou as the center, a wide network of trade and trade networks has been established with many local merchants in China. According to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a's economic history, "Dongsheng and" collapse are the largest economy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作者單位】: 河南農(nóng)業(yè)大學;
【分類號】:F129;D929;K257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代魯;;中國近代經(jīng)濟史上若干史實和史料問題——讀《中國近代經(jīng)濟史》[J];江漢論壇;1980年04期
2 代魯;;外國資本的入侵是中國近代經(jīng)濟史的中軸線[J];中國經(jīng)濟史研究;1989年03期
3 衣保中;;清末東北地區(qū)商埠的開辟與區(qū)域經(jīng)濟的近代化[J];北方文物;2007年02期
4 余明俠;一部具有新見的《中華民國經(jīng)濟史》專著[J];史學月刊;1990年05期
5 趙津;;讓更多的人共享經(jīng)濟史研究的成果——我在經(jīng)濟史教學改革中的一點嘗試[J];中國經(jīng)濟史研究;2006年02期
6 章開沅;;主線與主體[J];中國經(jīng)濟史研究;1989年03期
7 孫克復;百尺竿頭 更進一步——評《中國近代國民經(jīng)濟史教程》[J];中國圖書評論;1990年05期
8 賀耀敏;;中國近代經(jīng)濟史研究的一部精品力作——讀《中國近代經(jīng)濟史1927—1937》[J];中國經(jīng)濟史研究;2010年04期
9 鳴;;廣東經(jīng)濟學會舉行關于中國近代經(jīng)濟史研究問題學術座談[J];學術研究;1964年01期
10 章有義;;要重視中國近代經(jīng)濟落后的內(nèi)因[J];中國經(jīng)濟史研究;1989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營口震華菱鎂研發(fā)有限公司[A];2011年全國鎂鹽行業(yè)年會暨環(huán)!ぷ枞肌ゆV肥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2 黃韜;;考察我國法院處理不良金融債權爭議案件的政治維度[A];2009年度(第七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論文集[C];2009年
3 時健有;;試論案件審理流程管理[A];黑龍江省法院系統(tǒng)審判體制改革研討會論文[C];2001年
4 雷啟鷹;;關于重構本院民事、執(zhí)行案件卷內(nèi)目錄內(nèi)容排序的調(diào)研[A];“紀念建國60周年”檔案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5 ;營口菱鎂化工(集團)有限公司[A];2011年全國鎂鹽行業(yè)年會暨環(huán)!ぷ枞肌ゆV肥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6 徐曉光;;小牛的DNA鑒定——黔東南苗族地區(qū)特殊案件審理中的證據(jù)與民間法參與[A];民族法學評論(第七卷)[C];2010年
7 張淑霞;孫振娥;;審判流程管理制度改革與完善[A];黑龍江省法院系統(tǒng)審判體制改革研討會論文[C];2001年
8 張磊;;清末京師慈善醫(yī)療機構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醫(yī)史學分會第11屆3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9 劉彥;;我國司法審判制度的困境與成因分析[A];當代法學論壇(二0一一年第三輯)[C];2011年
10 陳靈;;類推與案件審理[A];法律邏輯與法律思維——第十七屆全國法律邏輯學術討論會交流論文[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課題組成員 王春暉 朱紅洲 聶麗華;正確把握案件發(fā)改率 提升案件審判質(zhì)量[N];人民法院報;2011年
2 王春梅 蘇靜;天平定格在人民心中[N];延安日報;2011年
3 ;營口做大做強造紙產(chǎn)業(yè)[N];中國環(huán)境報;2009年
4 曉寒;黃亞洲在營口[N];營口日報;2009年
5 本報記者 李鐵燕 仲屬寧 車婷婷;遼寧(營口)沿海產(chǎn)業(yè)基地——神圣使命[N];營口日報;2009年
6 梁飛 (執(zhí)筆) 孫娟娟 侯酉娟 張瑞賢;萬里船泊當年盛 千秋業(yè)起今日興[N];營口日報;2009年
7 本報記者 楊小雷;情系第二故鄉(xiāng)[N];營口日報;2010年
8 孫模同 呂志勇;武警營口邊防支隊——邊防軍人愛民情[N];解放軍報;2010年
9 記者 梁然;中國(營口)汽保產(chǎn)業(yè)園奠基[N];營口日報;2010年
10 記者 趙靜;營口高新區(qū)進“國家隊”[N];遼寧日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佳;民行交叉案件訴訟處理機制研究[D];湘潭大學;2011年
2 劉方榮;基于多學科視域的案件事實認定邏輯結構模型研究[D];西南大學;2013年
3 劉華俊;知識產(chǎn)權訴訟制度研究[D];復旦大學;2012年
4 彭浩晟;民國醫(yī)事法與醫(yī)事訴訟研究(1927-1937)[D];西南政法大學;2012年
5 沈克非;論司法與社會管理[D];西南政法大學;2012年
6 胡菡菡;法官對輿論監(jiān)督的態(tài)度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7 倪壽明;司法公開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8 吳玉倫;清末實業(yè)教育制度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9 宋彬齡;國際體育仲裁院興奮劑案件證據(jù)規(guī)則研究[D];湘潭大學;2013年
10 娜拉;清末民國時期新疆游牧社會研究[D];蘭州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杜海峰;民意與司法關系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0年
2 孫坤;行政與民事交叉案件糾紛解決機制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1年
3 李勝雄;論我國處理刑民交叉案件模式的重構[D];廣東商學院;2011年
4 張海濤;清末州縣自理案件的考察[D];吉林大學;2010年
5 姜群;行政爭議、民事爭議交叉類案件解決機制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黃蘭;小議社會變遷下轉型中國的法院司法[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7 陳綺霞;示范訴訟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8 王倩;行政和民事交叉案件訴訟問題研究[D];蘭州大學;2013年
9 李端陽;清末地方訴訟審理制度的歷史考察[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10 田立新;刑民交叉案件若干疑難問題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97803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1978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