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洛克的自然權利觀
本文選題:洛克 + 自然法; 參考:《理論與改革》2013年06期
【摘要】:洛克在繼承斯賓諾莎和霍布斯關于自然權利思想的論證基礎上,提出了富有創(chuàng)見性的思想和論證,并以自然法傳統(tǒng)中的自然法則、理性準則和神圣經(jīng)文為基礎構建了一個完整的自然權利理論:以自然狀態(tài)為背景,以生命、自由和財產(chǎn)等為內容,以人的需求為目的。這是啟蒙時期自然權利思想的系統(tǒng)表達,為自由主義及其權利觀的未來發(fā)展奠定了堅實而深厚的理論基礎。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inheriting Spinoza and Hobbes' argumentation on the thought of natural rights, Locke put forward creative ideas and argumentation, and took the natural law in the tradition of natural law. A complete theory of natural rights is constructed on the basis of rational criteria and sacred scriptures: taking natural state as the background, life, freedom and property as the content, and human needs as the purpose. This was the systematic expression of the thought of natural rights in the Enlightenment period, which laid a solid and deep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liberalism and its concept of right.
【作者單位】: 吉林大學;
【分類號】:D909.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肖紅春;;洛克自然權利理論的歷史性意蘊[J];哲學動態(tài);2011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宗亮;;權利政治初論——方法、觀念與實踐[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8年02期
2 黃忠晶;斯賓諾莎論人的思想自由[J];安徽大學學報;2005年03期
3 曾裕華;;論古希臘哲學研究方向的轉變[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5期
4 張飛;;施特勞斯自由教育思想與經(jīng)典閱讀[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03期
5 劉旭東;吳原;;教育理論學術旨趣的實踐轉向[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6 楊巧蓉;;霍布斯的政治哲學新探——以“自然權利”為視角[J];安康師專學報;2006年04期
7 馬俊峰;;論圖斐利的政治哲學思想[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1年01期
8 李娉;;列奧·施特勞斯對韋伯事實與價值分野方法論的批判[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9 郭軍營;;《利維坦》與西方自由主義傳統(tǒng)[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6期
10 谷雪梅;;論新保守主義對冷戰(zhàn)后美國外交政策的影響[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高山奎;;論虛無主義的歷史主義根基——兼論施特勞斯的海德格爾批判[A];繁榮學術 服務龍江——黑龍江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上冊)[C];2010年
2 何強;;道德資源整合與網(wǎng)絡道德建設[A];繁榮學術 服務龍江——黑龍江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上冊)[C];2010年
3 張彥麗;;“比較的”與“文化的”法研究——中、日、美學者圍繞中國“法”問題的論爭及其思想意義[A];北京論壇(2006)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對人類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進:近現(xiàn)代東方與西方的歷史經(jīng)驗”歷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增編)[C];2006年
4 萬俊人;;政治如何進入哲學[A];和諧社會:社會建設與改革創(chuàng)新——2007學術前沿論叢(上卷)[C];2007年
5 何浩;;文學自主性30年及其與文化研究的論爭——孤獨者與道德公民的形象書寫[A];改革開放30年中國文學與文學批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6 關海庭;吳群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內涵及建設途徑探析[A];當代中國研究所第三屆國史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3年
7 王敦輝;;“范跑跑”與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A];福建省社會學2008年會論文集[C];2008年
8 何江江;;環(huán)境問題的制度意識成因解讀[A];生態(tài)文明與環(huán)境資源法--2009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09年
9 陳峗;;世俗化與現(xiàn)時代的精神生活[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青年學者文集)[C];2007年
10 劉明艷;;馬克思問題意識與個人真正自由追尋場域的轉變——兼與張一兵先生商榷[A];馬克思主義探原——馬克思《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宇;從臣民到公民[D];南開大學;2010年
2 劉自學;論政治哲學范式的演進[D];南開大學;2010年
3 孫經(jīng)國;從理想性政治哲學到現(xiàn)實性政治哲學[D];南開大學;2010年
4 陳豐;信訪制度成本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5 張軍府;現(xiàn)代中國知識分子題材小說敘事倫理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張蕾;科學發(fā)展觀視野下的中國共產(chǎn)黨政績觀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7 曾水英;理解政治權力[D];吉林大學;2011年
8 吳旭平;力量的形而上學[D];吉林大學;2011年
9 劉鵬;疑難案件中法律裁判的規(guī)范性來源[D];吉林大學;2011年
10 楊曉暢;多元社會的正義事業(yè)[D];吉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玄;馬基雅維利與威尼斯城市共和國憲政[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趙國良;我國公眾參與環(huán)境影響評價立法現(xiàn)狀及問題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9年
3 徐盼;霍布斯的法律觀探析[D];湘潭大學;2010年
4 李樹華;霍布斯與韓非的人性思想比較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5 李軍圣;霍布斯的國家學說[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6 王芳;非營利組織視角下生態(tài)環(huán)境治理新模式研究[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7 唐晉;課堂教學公正問題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8 王曉冰;拆遷主導權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0年
9 張靜雅;論民間文學藝術的知識產(chǎn)權保護[D];山東大學;2010年
10 陳燕霞;曾經(jīng)的女人[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何兆武;天賦人權與人賦人權[J];讀書;1994年08期
2 孫向晨;;洛克政治哲學的神學維度[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永杰;;源于理性的法則——洛克《政府論》下篇中的自然法理論解讀[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08年02期
2 馮曉青;財產(chǎn)權產(chǎn)生的哲學基礎——洛克勞動理論探微[J];株洲工學院學報;2004年06期
3 陳麗紅;試評洛克《政府論(下篇)》[J];合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4 錢福臣;;從洛克到羅爾斯:人權正當性的歷史證成與價值證成[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7期
5 謝來;;美國槍擊案細節(jié)披露:槍聲停后幸存者與兇犯搏斗[J];紀實;2011年02期
6 錢福臣;洛克與盧梭人民主權學說比較研究[J];法治論叢;2005年04期
7 管瑩;;自然法思想歷史沿革的剖析——兼論自然法思想在當代的價值[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8 徐可;;公平、和諧、秩序與協(xié)調——自然法則中的整體性均衡思想及其啟示[J];經(jīng)濟學家;2008年06期
9 杜仕菊;;人權之源——論古希臘羅馬時期自然法思想的歷史演進[J];浙江學刊;2006年04期
10 王四新;;與上帝對話——阿奎那法律思想淺論[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葛宇寧;張四化;;制約關系“兩獨”在刑事案件事實認定中的運用[A];貴州制約邏輯學會2005年學術年會暨首屆全國性邏輯系統(tǒng)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唐昭紅;;憲政國家與專利制度——解讀美國1952年《專利法》[A];中國知識產(chǎn)權發(fā)展戰(zhàn)略論壇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唐見端;洛克比空難21年后還是謎[N];文匯報;2009年
2 際 文;洛克比空難官司正式了結[N];法制日報;2003年
3 鄧正來;第三方版權侵權與經(jīng)銷商的法律責任[N];人民法院報;2005年
4 李支援;辯方難以舉出有利證據(jù) 洛克比空難案判決在即[N];文匯報;2001年
5 記者 義高潮;洛克比案重要證人出庭指認物證[N];新華每日電訊;2000年
6 李支援;“洛克比空難”一案再生波折[N];法制日報;2000年
7 深圳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彭勃;刑事免責交易與獲取口供的許容性[N];人民法院報;2005年
8 李誠予;權利話語的阿格蘿拉城[N];法制日報;2006年
9 趙雯;日本法律擋不住政客腐敗[N];檢察日報;2007年
10 青年學者,,經(jīng)濟專欄作家 薛兆豐;法與經(jīng)濟學的緣起[N];經(jīng)濟觀察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趙明;近代中國的自然權利觀[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陸建松;上帝、國家與財產(chǎn)權[D];復旦大學;2011年
3 張亮;古典自然法學派的權利思想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4 孫曙生;通往自由的道路[D];重慶大學;2008年
5 汪祥勝;從靈魂到身體[D];蘇州大學;2013年
6 鐘麗娟;自然權利制度化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曾林;洛克法哲學思想探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2年
2 寧全紅;論洛克的財產(chǎn)權起源理論[D];湘潭大學;2004年
3 袁紹義;洛克控權法律思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4 劉麗萍;論洛克立法權至上論[D];西南政法大學;2012年
5 李明思;洛克自然權利觀念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6 楊圣銀;自然權利的由來與實現(xiàn)[D];西南政法大學;2006年
7 胡容;洛克財產(chǎn)權理論的局限性[D];四川外語學院;2010年
8 馬霞;洛克、孟德斯鳩和盧梭的政府觀比較[D];華東政法學院;2006年
9 刁濟明;從基本善到自然權利[D];華東政法大學;2007年
10 張延聚;霍布斯自然權利理論探析[D];河南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94509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1945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