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法律論文 > 法史論文 >

“引經決獄”與儒法法律文化的融通

發(fā)布時間:2018-04-27 00:25

  本文選題:引經決獄 + 慎刑; 參考:《法學雜志》2012年07期


【摘要】:兩漢時期的引經決獄體現(xiàn)了儒法兩種法律文化雙向互動的關系。董仲舒在推動儒學成為官方意識形態(tài)的過程中,對現(xiàn)實政治以及當時通行的法家文化作了讓步,對儒家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法家化解釋,這種法家化解釋在具體的引經決獄實踐中也多有體現(xiàn)。同時,儒家又堅持了其核心價值,并在既有的法律體系中灌注了慎刑等人文情懷以及親親尊尊等宗法原則,開啟了法律儒家化的歷程,使西漢以來的法律體系具有了厚重的文化底蘊,重新實現(xiàn)了法律體系與民族核心價值觀的有機融通。
[Abstract]:During the Han Dynasty, the two cultures of Confucianism and law interacted with each other.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Confucianism to become an official ideology, Dong Zhongshu made concessions to the realistic politics and the prevailing legalism culture at that time, and gave a certain degree of interpretation to the Confucianists. This kind of interpretation of legalization is also reflected in the practice of quoting and sentencing. At the same time, Confucianism adhered to its core value and instilled in the existing legal system humanistic feelings such as careful punishment and patriarchal principles such as respect for one's parents and respect for one's parents, thus opening the process of legal Confucianization. So that the legal system since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has a thick cultural heritage,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he legal system and the core values of the national organic integration.
【作者單位】: 河北經貿大學;
【分類號】:D92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武樹臣;;孔子的貴族精神[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綜合版);2010年03期

2 崔永東;帛書《黃帝四經》中的陰陽刑德思想初探[J];中國哲學史;1998年04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趙建林;魏晉“春秋決獄”研究[D];清華大學;2004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張增田;《黃老帛書》之刑德關系諸說辨[J];管子學刊;2002年03期

2 田豐;;“反經合道”為“權”的再詮釋[J];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馬作武;馬騰;;春秋決獄論[A];《春秋》三傳與經學文化[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李國娟;儒學與秦漢意識形態(tài)的建立[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李夏;帛書《黃帝四經》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3 楊頡慧;西漢前期黃老學說下的法律思想與法治實踐研究[D];鄭州大學;2007年

4 許家鵬;“儒術獨尊”與“霸王道雜之”[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5 張欣;《黃帝四經》管理哲學研究[D];廈門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顧亞琦;試探《黃老帛書》對《老子》“道”“德”的改造及其政治思想[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畢曉樂;齊文化與陰陽五行[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3 范玉峰;齊法家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4 賴世力;《黃帝四經》陰陽刑德思想述論[D];西南政法大學;2006年

5 李飛;魏晉《春秋》學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07年

6 王佩;《黃帝四經》政治哲學思想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7 王敏;《黃帝四經》美學思想初探[D];北京語言大學;2008年

8 劉慧;先秦道家情論研究[D];安徽大學;2010年

9 竇福志;先秦文獻中的陰陽五行思想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建國;中國律令法體系概論[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5期

2 蘇力;制度變遷中的行動者——從梁祝的悲劇說起[J];比較法研究;2003年02期

3 于振波;“引經決獄”的實質與作用[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2期

4 王友才;董仲舒《春秋》決獄案例評析[J];河北學刊;1998年05期

5 史廣全;春秋決獄對禮法融合的促動[J];哈爾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2年07期

6 呂麗,王侃;漢魏晉“比”辨析[J];法學研究;2000年04期

7 呂麗;漢魏晉“故事”辯析[J];法學研究;2002年06期

8 李玉生;魏晉律令分野的幾個問題[J];法學研究;2003年05期

9 王曉毅;“竹林七賢”考[J];歷史研究;2001年05期

10 朱宏才;春秋決獄及其對傳統(tǒng)文化的危害[J];攀登;2001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嘉旭;中國法律文化中的特殊現(xiàn)象——“引經決獄”[J];大慶社會科學;1988年S1期

2 馮卓慧;中國古代關于慎刑的兩篇稀有法律文獻——《勸慎刑文》(并序)及《慎刑箴》碑銘注譯[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3 胡偉;;漢代疑獄奏讞制度及其司法實踐[J];求索;2010年08期

4 葉昌富;唐律慎刑論[J];咸寧師專學報;1996年02期

5 陳松,熊建;慎刑與嚴刑:中國傳統(tǒng)刑罰的雙重性格及其原因[J];福建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社會公共安全研究;2004年05期

6 呂金柱;;漢晉時期的“引經決獄”制度[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7 梁巖妍;;中國法律傳統(tǒng)保辜制度[J];河北公安警察職業(yè)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8 陳永革;毛澤東“慎刑”思想初探[J];毛澤東思想研究;1994年04期

9 丁素華;張俊杰;;慎刑視角下科學發(fā)展觀與中國古代“人文精神”的暗合[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6期

10 蘇鳳格;論兩漢司法與引禮入法途徑[J];韶關學院學報;2002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馮霜;;淺議刑罰輕緩化的必然性[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三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2 崔敏;;少殺慎刑與構建和諧社會——從董老“多殺人后果并不好”的論斷談起[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五輯)[C];2006年

3 周建英;;董仲舒與春秋決獄[A];董仲舒與河北歷史文化研究[C];2007年

4 郭東旭;申慧青;;渤海封氏——中國律學世家的絕響[A];董仲舒與河北歷史文化研究[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 崔永東;儒家司法文化的精髓:“慎刑”與“中庸”[N];人民法院報;2010年

2 陸敏;慎刑——21世紀刑罰的價值取向[N];河北經濟日報;2006年

3 周以明 冉鄂蘭;公訴,也可以充滿愛心[N];檢察日報;2003年

4 本報記者 高健 通訊員 吳新華 陸葉;“80毫克”是醉駕入刑唯一標準[N];北京日報;2011年

5 潘俊英;清代宮女的悲慘境遇[N];中國檔案報;2006年

6 趙曉耕;《春秋》與“春秋決獄”[N];人民法院報;2003年

7 李擁軍;“春秋決獄”的現(xiàn)代司法價值[N];人民法院報;2003年

8 馬韶青;古代的師爺與法律[N];學習時報;2002年

9 賈宇 西北政法大學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輿論監(jiān)督司法應回歸理性[N];法制日報;2011年

10 王宏宇;我國古代逐級復審制度[N];人民法院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包雯;慎刑論[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2 孫光妍;中國傳統(tǒng)法之和諧價值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6年

3 呂麗;中國古代刑法特色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4 劉小明;唐宋判文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5 郄軍紅;丘o臁洞笱а芤宀埂分蚊袼枷胙芯縖D];南開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唯維;論刑法的慎刑原則[D];貴州民族學院;2011年

2 劉新超;董仲舒法律思想研究[D];鄭州大學;2009年

3 趙英琪;中國古代死刑適用制度研究[D];鄭州大學;2009年

4 陳秀敏;中國古代死刑慎用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5 李燕華;清代秋審制度探究[D];山東大學;2008年

6 隋麗麗;“慎刑”新論[D];黑龍江大學;2007年

7 毛建中;慎刑慎押——司法良知之要求——論審前羈押適用中的法律控制[D];西南政法大學;2003年

8 穆鑫;論刑罰適用價值理念及其在量刑中的應用[D];安徽大學;2007年

9 郝文娟;中國古代判例特征及其功能分析[D];煙臺大學;2009年

10 馮愛玲;刑法的謙抑性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

本文編號:180836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180836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10361***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