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自由權樣態(tài)分析
本文選題:自由 + 政治; 參考:《廣東行政學院學報》2012年04期
【摘要】:作為"不受國家干涉的自由",自由權在近代西方觀念體系和規(guī)范體系中表現(xiàn)為先天的、絕對的和個體的。清末自由權發(fā)端于外來文化,卻從起源處就與個人尊嚴、個體權利相脫離,呈現(xiàn)出服膺于各種政治目標的樣態(tài)。當自由權囿于政治自由時,缺失了基于人本身的終極關懷,成為政治游戲附庸,文化重構已然發(fā)生。
[Abstract]:As a "freedom free from state interference", liberty is innate, absolute and individual in modern western concept system and norm system. At the end of Qing Dynasty, the right of freedom originated from foreign culture, but from its origin, it separated from individual dignity and individual rights, and appeared to be subject to various political goals. When liberty is confined to political freedom, it lacks the ultimate concern based on man itself, and becomes a vassal of political game, and cultural reconstruction has already taken place.
【作者單位】: 廣東商學院法學院;
【基金】: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1年度學科共建項目《近代中國公民基本權利變遷研究》(編號:GD11XFX02) 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2009年度項目《憲政文化及其在當代中國的轉型》(編號:09G-18)成果之一
【分類號】:D909.2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春梅;略論梁啟超的歷史文獻學思想[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2 蔣躍波;試評曾紀澤的近代外交思想[J];安徽史學;2003年03期
3 胡文華,劉淑波;略論中國早期婦女報刊[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4 謝文平,韋良德;開展美育教育 塑造高尚人格[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5 董玉庭;董進宇;;刑事自由裁量權負效應及其克服[J];北方論叢;2006年02期
6 賈成寬;借鑒辯訴交易的可行性分析[J];北京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7 王人博;民權詞義考論[J];比較法研究;2003年01期
8 賈小葉;“中體西用”論不是洋務運動的指導思想[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5期
9 史春風;商務印書館近代教科書出版探略——從國文(語)和歷史教科書談起[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6期
10 王志蔚;魯迅和毛澤東改造國民性思想淵源之比較[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紀亞光;;論國民政府時期的社團管制[A];中國現(xiàn)代社會轉型問題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2年
2 俞祖華;趙慧峰;;近代中國自由主義思潮研究綜述[A];中國現(xiàn)代社會心理和社會思潮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3 楊瑞;;科學思想在史學領域的興起與進。簭牧簡⒊礁邓鼓闧A];中國現(xiàn)代社會心理和社會思潮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4 崔志海;;梁啟超與日本:學術回顧與展望[A];思想家與近代中國思想——第一屆中國近代思想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5 張寶明;;闡釋與啟示:20世紀初年民族主義譜系的嬗變——以《安徽俗話報》與《新青年》雜志為例[A];中國近代史上的民族主義——第二屆中國近代思想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熊菁華;論行政不作為的救濟[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2 趙明;近代中國的自然權利觀[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王暉;百年中國報告文學文體流變論[D];蘇州大學;2002年
4 陸遠權;重慶開埠與四川社會變遷(1891—1911年)[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5 王萌;禁錮的靈魂與掙扎的慧心[D];河南大學;2003年
6 米華;早年毛澤東國民性改造思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2年
7 李永春;《少年中國》與五四時期社會思潮[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8 吳衛(wèi)軍;法理與建構:中國司法改革的宏觀思考[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9 高月倉;梁啟超經(jīng)濟思想研究[D];復旦大學;2001年
10 戴建兵;白銀與近代中國經(jīng)濟(1890-1935)[D];復旦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曉軍;試論韓非的帝王之術——韓非管理心理思想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1年
2 費秋香;論清末新政時期的地方官制改革(1901—1911)[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3 趙建國;辛亥革命時期《申報》政治傾向的演變:1905—1913[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4 羅立;沈家本與晚清修律[D];湖南大學;2001年
5 張愛球;訴訟功能論[D];南京師范大學;2001年
6 賀紅霞;王心敬哲學思想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2年
7 李玉潔;時尚類雜志的專業(yè)化運作及相關的運營規(guī)范[D];天津工業(yè)大學;2002年
8 唐仕春;北洋時期在京同鄉(xiāng)會館的請托與受托[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9 彭世文;晚清士大夫覺醒與嚴復天演哲學[D];湖南大學;2002年
10 呂紅偉;大眾傳媒的興起與現(xiàn)代文學的發(fā)生[D];廈門大學;2002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海濤;;淺議甲午戰(zhàn)爭之后法文化的變遷[J];法制與社會;2011年25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謝暉;;高等法學教育目標:精英還是大眾[A];法學教育:比較與省思——現(xiàn)代法學教育論壇文集[C];200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林U,
本文編號:179401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1794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