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國民法律教育問題研究
本文選題:法治建設 + 國民法律教育。 參考:《北方工業(yè)大學》2009年碩士論文
【摘要】: 我國國民法律教育問題研究的目的是:探討和梳理當前我國的國民法律教育實踐,從理論的角度進行深入分析和科學論證,為國民法律教育工作的改善和提高提供理論支持。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理論分析,邏輯推理,文獻梳理,實證分析,對比研究等,圍繞論題,綜合采用上述方法,進行系統(tǒng)的研究。 研究成果主要體現(xiàn)為從理論上把法律教育區(qū)分為法律職業(yè)教育和法律國民教育兩種,在此基礎上特別強調國民法律教育的基礎性、戰(zhàn)略性作用,指出國民法律教育在我國目前的研究現(xiàn)狀不利于國民法律素質的培養(yǎng)和提高,也與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標要求相距甚遠。研究從深入分析我國當前的國民法律教育實踐入手,從宏觀的角度對國民法律教育的主體、形式、內容、實施等基本問題進行了系統(tǒng)分析,并進行了客觀評價,其中對國民法律教育的范式研究是其中的特色,也是研究的創(chuàng)造性成果。同時,研究也注意到,國民法律教育的正當性和有限性問題,從理論上論證了進行國民法律教育的正當性、合法性,也從社會的角度,說明了國民法律教育自身的有限性。通過研究,提出了以后推進國民法律教育的具體建議,這也體現(xiàn)了作者對該問題認真思考的成果。 通過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結論:國民法律教育問題在我國需要深入研究,但目前并未被法學學者充分關注和系統(tǒng)研究;當前我國的國民法律教育實踐中,教育的主體、形式、內容、實施等方面都存在深層次的問題和不足,影響和制約了國民法律教育的實效;明確指出國民法律教育的未來轉向應該是價值教育、問題教育、未成年人教育、憲法教育、社會教育和日常性教育。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probe into and comb the current practice of national lega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to conduct in-depth analysis and scientific argumentation from the theoretical point of view, an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improvement and improvement of the work of national legal education. The main research methods are theoretical analysis, logical reasoning, literature combing, empirical analysis, comparative research and so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theoretical division of legal education into legal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legal national 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which special emphasis is placed on the basic and strategic role of national legal education.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of national legal education in China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cultiv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national legal quality, and is far from the goal of building a socialist country ruled by law. Starting with the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practice of national legal education in China,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main body, form, cont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legal education from a macro perspective, and makes an objective evaluation of the subject, form, cont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legal education. Among them, the research on the paradigm of national legal education is the characteristic and the creative achievement of the research. At the same time, the study also notes that the legitimacy and limitation of the national legal education, theoretically demonstrates the legitimacy and legitimacy of the national legal education, and also explains the limitation of the national legal education itself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ociety. Through the research,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concrete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national legal education in the future, which also reflects the author's results of serious thinking on this issue. Through the research, we can draw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the problem of national legal education needs to be deeply studied in our country, but it has not been paid enough attention to and systematically studied by the legal scholars at present, the main body and form of education in the practice of national lega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There are deep problems and deficiencies in content and implementation, which affect and restrict the effectiveness of national legal education, and point out clearly that the future turn of national legal education should be value education, problem education, minor education, constitutional education, etc. Social and daily education.
【學位授予單位】:北方工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D90-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馮賢;;奉賢縣制定開展創(chuàng)建“法治建設先進縣”活動實施意見[J];上海人大月刊;1999年11期
2 城市法治環(huán)境評價體系與方法研究課題組;試論法治及法治環(huán)境的內涵[J];公安大學學報;2002年02期
3 張?zhí)K軍;加快法治建設 適應“入世”要求[J];群眾;2002年01期
4 楊全真,沈建軍;論鄧小平的法治建設思想[J];中共樂山市委黨校學報;2005年04期
5 賀佐成;電子政務法治建設的思考[J];行政論壇;2005年05期
6 張永群;;問題·難點·對策——當前地方政府推進依法行政實踐分析[J];恩施州黨校學報;2005年01期
7 周梁云;杜愛萍;;簡論我國鄉(xiāng)鎮(zhèn)政府改革若干法律問題[J];行政與法;2006年10期
8 羅昭;;淺析亞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7期
9 李榮華;;析中國法治中人文精神的缺失之因[J];法制與社會;2006年15期
10 鄒鳳嶺;;在便民用法中推進法治建設[J];黨政論壇;2007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金釗;;農村民主法治建設及其“合法性”理論問題研究[A];依法治國專題研究——司法改革與依法治國理論研討會、中國農村基層民主法制建設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2 黃亞妮;;儒家法律思想對我國廉政建設的啟示[A];吉林省行政管理學會“加強體制機制創(chuàng)新,,建設服務型政府”研討會論文集(《吉林政報》2008·理論?C];2008年
3 方開玉;;走出檔案法治建設的誤區(qū)[A];新時期檔案工作論文集[C];2005年
4 王津秋;杜以同;;2008北京奧運會與中國體育法治建設[A];第八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7年
5 任瑩斐;;我國環(huán)境法治建設的現(xiàn)狀及完善措施[A];新農村建設與環(huán)境保護——華北五省市區(qū)環(huán)境科學學會第十六屆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C];2009年
6 王剛;;法治建設:構建和諧海關的必然途徑[A];法制建設與和諧海關征文專輯[C];2007年
7 田忠承;;切實加強法治建設 努力構建和諧海關[A];法制建設與和諧海關征文專輯[C];2007年
8 林志勇;李慶華;石向陽;;加強法治建設是構建和諧海關的內在要求[A];法制建設與和諧海關征文專輯[C];2007年
9 張俊明;;民主黨派是構建民主法治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力量[A];政黨關系與執(zhí)政能力建設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10 龔恒超;;和諧視野下的社會利益失衡治理法治進路——基于董必武法律思想的精髓[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輯)[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黃岡市委書記 劉善橋;以科學發(fā)展觀推進法治建設[N];湖北日報;2009年
2 通訊員 孟軒;蒙城強本固基推進法治建設[N];安徽日報;2009年
3 西南財經大學法學院 張志;城鄉(xiāng)統(tǒng)籌和諧發(fā)展進程中的法治建設[N];菏澤日報;2009年
4 記者 陳廣娟;在更深層次上研究探索法治建設規(guī)律[N];江蘇法制報;2009年
5 民盟四川省樂山市委委員、民盟市中區(qū)總支委員、四川齊天律師事務所律師 鄒虹;法治建設構建平等和諧美好的社會[N];中華工商時報;2009年
6 晴生;無錫法治建設經驗全省推廣[N];無錫日報;2009年
7 襄垣縣縣委書記 張紅星;加強法治建設 促進縣域和諧[N];長治日報;2009年
8 于方;市檢察院開展村企法治建設預防咨詢活動[N];宜興日報;2009年
9 記者 劉健;推進法治建設 服務科學發(fā)展[N];天津政法報;2009年
10 記者 姜瑜 整理;浦東金融法治建設專家談[N];上海金融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濤;當代中國政法委員會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2 陳立龍;法治建設與人的全面發(fā)展[D];湖南師范大學;2002年
3 趙雙閣;政治文明視閾下輿論監(jiān)督法治建設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4 姒鷺;行政倫理法治化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5 鄭淑芬;近代中國人治、法治的沖突與嬗變[D];吉林大學;2008年
6 王立峰;高校法治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7 黃捷;論程序化法治[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8 朱容;法治建設與區(qū)域經濟發(fā)展[D];四川大學;2005年
9 辛博聰;現(xiàn)代法的博愛之維[D];吉林大學;2007年
10 葉立周;當代中國法律接受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銀生;我國國民法律教育問題研究[D];北方工業(yè)大學;2009年
2 張暉;食品安全法治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3 宋文卓;論儒家思想對中國法治建設的影響[D];鄭州大學;2005年
4 曹雪飛;我國現(xiàn)階段法治建設中的法律移植問題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5 劉啟明;論傳統(tǒng)法律文化的流弊對當今法治建設的影響[D];華東政法學院;2002年
6 郭為祿;教育消費權益與我國教育法治建設的若干問題[D];華東政法學院;2003年
7 曹文宏;哈耶克法治思想對我國法治建設的啟示[D];華僑大學;2005年
8 劉志峰;我國法制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法律移植之路探析[D];山西大學;2007年
9 楊博煒;對“公民不服從”的法理學分析[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10 米振宏;中國政治現(xiàn)代化與法治建設研究[D];河北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79012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1790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