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反托拉斯法生成進路研究——以規(guī)制鐵路公司壟斷為線索
本文選題:鐵路公司 + 聯(lián)邦最高法院 ; 參考:《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12年02期
【摘要】:19世紀下半葉是美國反托拉斯法生成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鐵路公司壟斷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面對此,聯(lián)邦和州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其中州承擔了反鐵路公司壟斷的主要任務,初步形成了州反托拉斯法的制度框架,為聯(lián)邦反托拉斯法的生成奠定了基礎。在這一歷史進程中,對公用事業(yè)壟斷的規(guī)制、州反托拉斯法的建設以及《謝爾曼法》背后利益的關注,構(gòu)成了解讀反托拉斯法生成進路的三個結(jié)點。
[Abstract]:The second half of the 19 th century was an important period in the formation of American antitrust law.During this period, the monopoly of railway companies became the focus of the society.In the face of this, the federal and state adopted different measures, in which the state took on the main task of antitrust, and initially formed the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of the state antitrust law, which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federal antitrust law.In this historical process, the regulation of public utility monopoly, the construction of state antitrust law and the interest behind Sherman law constitute the three nodes of the formation of antitrust law.
【作者單位】: 吉林大學法學院;
【基金】:吉林大學科學前沿與交叉學科創(chuàng)新項目“美國反托拉斯法形成期歷史研究——以19世紀下半葉州法為中心”(2010JC025)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項目“反壟斷法實施的跨國化與國際化問題研究——全球化時代從對抗走向合作的歷史解讀與啟示”(10YJC820003) 吉林省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反壟斷法實施下吉林省農(nóng)業(yè)產(chǎn)業(yè)政策與競爭政策協(xié)調(diào)問題研究——以農(nóng)業(yè)豁免制度為中心”(2011B016)
【分類號】:D971.2;DD912.29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旭東;;“漢密爾頓模式”在美國經(jīng)濟中的確立[J];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005年04期
2 孫晉;反壟斷法適用除外制度構(gòu)建與政策性壟斷的合理界定[J];法學評論;2003年03期
3 韓靈麗;高科技產(chǎn)業(yè)的壟斷問題研究[J];河北法學;2005年06期
4 韓靖;西方個人主義價值觀研究淺析[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5 易瑜,王小芳;關于反壟斷法域外效力的幾點思考[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5年10期
6 李銀偉,薛峰;《謝爾曼法》對我國的立法啟示[J];河南商業(yè)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年01期
7 陳燕玲,馬妍;論衡量壟斷的一對標準[J];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8 劉杰;;論英國憲政模式的世界影響[J];歷史教學;2006年02期
9 陶迎;美、德、日三國競爭法比較與啟示──兼論我國“入世”后競爭立法之重構(gòu)[J];理論月刊;2001年07期
10 丁鳳楚;論合法壟斷——反壟斷法的適用例外制度研究[J];青海社會科學;2000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杜曉利;教育研究重心的轉(zhuǎn)移[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2 何英鶯;論戰(zhàn)后日美軍事同盟中的摩擦關系[D];復旦大學;2003年
3 葉明;經(jīng)濟法實質(zhì)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3年
4 廖宏斌;文化、利益與美國公共外交[D];外交學院;2005年
5 狄會深;美國思想庫對美國外交政策的影響[D];外交學院;2005年
6 魏燕;平衡的尋求:在道德和美之間[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7 王曉峰;美國政府經(jīng)濟職能及變化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8 楊捷;中學與大學關系的重構(gòu)[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9 顏小華;美北長老會在華南的活動研究(1837-1899)[D];暨南大學;2006年
10 張平;反競爭犯罪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智虎;反壟斷法的壟斷認定問題研究[D];蘇州大學;2001年
2 劉峰;美國反壟斷政策的演變對我國反壟斷立法的啟示[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1年
3 馬映紅;我國反壟斷法若干問題研究[D];廈門大學;2001年
4 李天宇;反托拉斯法對知識產(chǎn)權許可的規(guī)則——美國的理論與實踐[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2年
5 張金川;反壟斷豁免制度研究[D];鄭州大學;2002年
6 姜彥君;中國反壟斷法規(guī)制對象構(gòu)建[D];黑龍江大學;2002年
7 王本宏;專利權濫用及其反壟斷法控制問題研究[D];安徽大學;2003年
8 劉煥志;反壟斷法適用除外制度比較研究[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3年
9 王寶宏;企業(yè)并購中的反壟斷法律研究[D];西北大學;2003年
10 李鴿飛;20世紀下半葉美國中等教育目的的演變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先林;反壟斷法的基本性質(zhì)和特征[J];法學雜志;2002年01期
2 程宗璋;略論美國反壟斷法價值取向的演變[J];貴州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3 崔林林;從判例看美國反托拉斯法的歷史與未來[J];河北法學;2001年05期
4 姜發(fā)根;;反壟斷法的域外適用及其法理評析[J];安徽警官職業(yè)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5 張海冰;美國反壟斷的幾個案例及其對我國反壟斷立法的啟示[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6 邵建東;我國反壟斷法應當設置刑事制裁制度[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7 劉兵勇;試論美國反托拉斯法價值目標的變化[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8 張淑華;1890-1914年美國聯(lián)邦政府反托拉斯政策述評[J];泰山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9 王大超,王環(huán);美國反托拉斯法的司法特點及其啟示[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10 趙偉;美國競爭政策:一種縱向的透視[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J];;年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金冠軍;付永春;;電影審查與內(nèi)容管制:美國聯(lián)邦最高法院博斯汀訴威爾遜案(1952)研究[A];求異與趨同——中國影視文化主體性追求與現(xiàn)代性建構(gòu):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二屆年會暨第五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文集[C];2008年
2 董美根;;專利產(chǎn)品的維修與再造的區(qū)分標準[A];專利法研究(2009)[C];2010年
3 宋獻濤;劉國偉;;美國的Bilski案與中國的商業(yè)方法可專利性判斷[A];實施國家知識產(chǎn)權戰(zhàn)略,促進專利代理行業(yè)發(fā)展-2010年中華全國專利代理人協(xié)會年會暨首屆知識產(chǎn)權論壇論文集[C];2010年
4 王懿融;劉國偉;;美國的Bilski案對中國商業(yè)方法專利審查的啟示[A];專利法研究(2010)[C];2011年
5 李菊丹;;美國植物發(fā)明專利保護實踐及其啟示[A];專利法研究(2010)[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王慧慧;王勝俊會見巴西聯(lián)邦最高法院院長[N];人民日報;2009年
2 石玉;漯阜鐵路公司如何被挖空[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09年
3 唐納 書評人;法治難得,法治穩(wěn)定有效更難[N];中國圖書商報;2010年
4 劉嵐;自由與公正[N];人民法院報;2010年
5 林達;“在上帝之下”的司法博弈在繼續(xù)[N];東方早報;2011年
6 甘肅省民勤縣人民法院 劉文基;肥胖免刑引發(fā)的思考[N];人民法院報;2011年
7 劉靜坤 袁亦力;美國視頻監(jiān)控的法律規(guī)范[N];人民公安報;2010年
8 王恒濤 鄧正來;美國反壟斷法對于固定價格行為的規(guī)制[N];人民法院報;2006年
9 張偉邋王健軍;翻越鐵路被撞死 四家單位成被告[N];江蘇法制報;2007年
10 許身健;“米蘭達警告”之來龍去脈[N];人民法院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馬立武;二戰(zhàn)后美國高等教育領域中的憲法權利保障探析[D];河北大學;2004年
2 蔡東麗;羅斯福新政時期的聯(lián)邦最高法院(1933-1939)[D];華東政法大學;2007年
3 趙立新;日本違憲審查制度[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4 楊積訊;穿越歷史[D];華東政法學院;2006年
5 黃振中;美國證券法上的民事責任研究[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0年
6 丁鵬;美國黑人權利憲法保障制度變遷研究[D];遼寧大學;2008年
7 朱仁華;美國鮑爾斯案的歷史探析[D];復旦大學;2008年
8 孫祥和;美國私有財產(chǎn)權憲法保護法律變遷及其路徑依賴[D];遼寧大學;2007年
9 簡海燕;媒體報道司法活動的法律限制[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10 李大雪;二戰(zhàn)后德國民事訴訟法之改革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韜;美國聯(lián)邦憲法與州際法律沖突[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2 任炎鋒;論聯(lián)邦主義對美國死刑的影響[D];西南政法大學;2009年
3 王必豐;論美國聯(lián)邦最高法院違憲審查制度政治平衡的作用[D];暨南大學;2008年
4 馬維;羅斯福新政時期“有限的憲法革命”[D];安徽大學;2012年
5 尤維麗;美國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黑人投票權的實現(xiàn)[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高山慕蓉;美國聯(lián)邦最高法院的政治功能[D];外交學院;2009年
7 耿少禹;教育判例對美國大學教師學術自由權利的影響[D];河北大學;2009年
8 劉道強;論本杰明·卡多佐與美國侵權行為法的現(xiàn)代轉(zhuǎn)向[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9 齊嘉;美國聯(lián)邦高等教育立法歷史演進及特點分析[D];吉林大學;2007年
10 曹s,
本文編號:175480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1754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