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課堂:提高法科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
本文選題:第二課堂 切入點:法科學生 出處:《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2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在法學教育中開展第二課堂活動,是法學教育和法學人才培養(yǎng)的必然要求。利用第二課堂活動對法科學生開展初級階段、中級階段和高級階段能力訓練,不僅可以提高法科學生的綜合素質,還可以使法科學生擁有高尚的社會公德和職業(yè)道德,成為高素質的公民和法律人。
[Abstract]:To carry out the second classroom activities in legal education, legal education and law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talent cultivation. By the second classroom activities on students' primary stage, intermediate stage and advanced stage of training, not only can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but also to make law students with social morality and occupation moral, become qualified citizens and legal persons.
【作者單位】: 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
【基金】: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2011年教改課題“如何提高法科學生綜合素質——以大學第二課堂為途徑”(項目編號YB201101)研究成果
【分類號】:D90-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袁琳君;論我國的法學教育現(xiàn)狀及法律人才的培養(yǎng)[J];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2 霍憲丹;法律職業(yè)與法律人才培養(yǎng)[J];法學研究;2003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袁琳君;論我國的法學教育現(xiàn)狀及法律人才的培養(yǎng)[J];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2 徐崇利;;中美法學教育模式之比較:“法官型”人才v.“律師型”人才[J];廈門大學法律評論;2006年01期
3 徐青森,丁相順;要件事實與實務養(yǎng)成模式比較[J];法律適用;2005年09期
4 霍憲丹;;法律職業(yè)素養(yǎng)是“法共體”的基本資質[J];法學家;2003年06期
5 霍憲丹;法學教育重新定位的再思考[J];法學;2005年02期
6 程華;公安法學教育的現(xiàn)狀及改革設想(下)[J];公安教育;2003年06期
7 殷倩;;以校局合作為平臺的《公安行政法學》實踐性教學模式改革[J];公安教育;2007年02期
8 沈木珠,喬生;國際貿易法的新發(fā)展及其教學變革新思路[J];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9 金宏武;21世紀我國法學教育目標的重新定位[J];廣州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10 劉國華;入世后法學專業(yè)本科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5年06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張增浩;職業(yè)化法官的素質與制度保障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學院;2003年
2 蔡勇;公訴權的性質與公訴制度改革探析[D];安徽大學;2006年
3 肖重陽;破產管理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4 張敏;論我國的司法考試制度及相關配套制度的改革完善[D];四川大學;2006年
5 邵文濤;我國本科法學教育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運行[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霍憲丹;法律職業(yè)與法律人才培養(yǎng)[J];法學研究;2003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長波;;法科學生專業(yè)實習的目標重塑和措施調整[J];安徽警官職業(yè)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2 楊俊;張曉云;;需求導向型法學教育培養(yǎng)——兼論“三位一體”法教學改革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6期
3 盤淼;;論法科專業(yè)人才實踐教學創(chuàng)新[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1年26期
4 楊俊;張曉云;;論需求導向型法學教育——兼論“三位一體”法教學改革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5 李立景;;淺談增設法律服務營銷學課程之必要[J];法制與經濟(中旬刊);2011年07期
6 葛天博;;模擬法庭在培養(yǎng)法科學生法律思維過程中的應用——以角色、場景、案情三維構成為分析素材[J];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2011年05期
7 武建敏;王利軍;;論法學教育之改進[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綜合版);2011年02期
8 黃宇;;法律是否應該被信仰的相關討論[J];企業(yè)導報;2011年10期
9 楊俊;張曉云;王鐳;;基于社會需求的法學教育改革[J];安徽科技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10 張樂;;社會主義法治下高校法律職業(yè)道德教育探析[J];新鄉(xiāng)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劉冉冉;;淺析加強我國法律倫理教育[A];當代法學論壇(二0一一年第三輯)[C];2011年
2 陳富國;;倫理視野下的法學教育探析[A];邊緣法學論壇[C];2005年
3 賀衛(wèi)方;;中國法律職業(yè):遲來的興起和遭到的危機[A];北京論壇(2004)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法治文明的承繼與融合”法律分論壇論文或提要集[C];2004年
4 賈媛媛;;法學教育的面相與轉向——以電子類綜合性大學的本科畢業(yè)論文為觀察[A];中國電子教育學會高教分會2010年論文集[C];2010年
5 臧興東;梁驕陽;;淺析貴州法學本科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以貴州大學等三所高校為典型[A];當代法學論壇(二○一○年第3輯)[C];2010年
6 王育才;;我國法學高等教育發(fā)展與改革探討[A];建國60年陜西教育30年法制建設理論研討會獲獎論文[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院長 趙萬一;法科學生應具備的基本知識[N];法制日報;2007年
2 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院長 郭鋒;法科學生的培養(yǎng)與思維訓練[N];法制日報;2007年
3 郭鋒;從法科學生到法律人[N];法制日報;2008年
4 本報記者 李筑 靳曉星;法科學生有了“臨床”實踐基地[N];法制生活報;2008年
5 楊春福;法學教育的六對范疇[N];法制日報;2007年
6 譚世貴;我國法學教育的改革與重塑[N];法制日報;2007年
7 媒體從業(yè)人員 申欣旺;法科生就業(yè)率低折射法學教育體制問題[N];檢察日報;2008年
8 丁相順;法學教育如何對法科生的未來負責?[N];檢察日報;2007年
9 孫繼斌;法學教育規(guī)模超出社會需求[N];法制日報;2008年
10 臧雷;在反思中走向未來[N];法制日報;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顧春旺;從法文化的變遷看清末修律[D];上海交通大學;2010年
2 夏鋒平;中國法學教育之現(xiàn)狀、問題與發(fā)展進路[D];西南政法大學;2010年
3 周超;論我國法學教育與司法考試的關系[D];廣東商學院;2010年
4 王坤;論司法考試與法學教育的關系及其改革[D];山東大學;2010年
5 劉慧;南京國民政府法學教育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6 王靜;全球化背景下我國法律人才培養(yǎng)模式探析[D];鄭州大學;2011年
7 黃軍林;法學教改對法學本科課堂教學效果影響的實證研究[D];湘潭大學;2011年
8 羅子棋;中國法學教育與法律職業(yè)銜接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9 馬晴雪;全日制法律碩士教育實踐的研究[D];安徽大學;2012年
10 王飛飛;法律碩士應用型人才結構要素的實證分析[D];山西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5801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1580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