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法律論文 > 法史論文 >

論民初憲法顧問有賀長雄的制憲思想

發(fā)布時間:2018-01-23 18:10

  本文關鍵詞: 有賀長雄 超然內(nèi)閣制 民國 政體 制憲 出處:《湖北社會科學》2015年07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有賀氏通過考察民國的成立史,提出所謂"統(tǒng)治權(quán)轉(zhuǎn)移說"理論,試圖表明這樣一個制憲原則:民國與其他共和制國家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所以民國也可以采取與其他共和制國家不同的政體。同時,他通過比較其他共和制國家所施行的政體,得出這些政體均不適合民國的論斷,進而認為民國采取的政體首先要符合中國的歷史傳統(tǒng)與國情。他提出建立所謂"超然內(nèi)閣制"政體的主張,該政體取內(nèi)閣制之名,行總統(tǒng)制之實,而且總統(tǒng)無須承擔政治責任,完全脫離國會和政黨的制約,其原型是日本和德國的"二元制君主立憲制"政體。在"超然內(nèi)閣制"政體的構(gòu)想下,有賀長雄提出關于國會、大總統(tǒng)以及司法訴訟體制等方面的具體主張,歸根到底是為了使行政權(quán)完全獨立于立法權(quán)和司法權(quán)之外,也就是使大總統(tǒng)為首的政府機關不受國會、政黨和法院的制約。其制憲思想遵循的仍是明治憲法體制的模板與思路,將國家利益視若圭臬,帶有威權(quán)主義和精英治國的色彩。
[Abstract]:By examining the founding history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he put forward the so-called "transfer of ruling power" theory, trying to show such a constitutional principle: the Republic of China and other Republican countries have essential differences. Therefore, the Republic of China can also adopt a different form of government from other Republican countries. At the same time, by comparing the regimes implemented by other Republican countries, he concludes that these regimes are not suitable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He put forward the idea of establishing the so-called "transcendental cabinet system", which took the name of the cabinet system and carried out the practice of the presidential system. Moreover, the president has no political responsibility and is completely free from the constraints of parliament and political parties. Its prototype is the "dualistic monarchy" system of government in Japan and Germany, and under the concept of "transcendental cabinet" system of government. In the final analysis, he Changxiong put forward specific proposals concerning the Congress, the President, and the judicial litigation system in order to make the executive power completely independent of the legislative and judicial powers. That is to say, the government organs headed by the President are not restricted by the Congress, political parties and courts. Their constitution-making ideas still follow the template and train of thought of the Meiji constitutional system, and regard the national interests as the norm. With the color of authoritarianism and elite governance.
【作者單位】: 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學院;
【分類號】:D929;D921;K258
【正文快照】: 有賀長雄(1860—1921)是民初北洋政府的憲法顧問,與近代中國有許多淵源。11913年,他以“日本人憲法專家”的身份,對制憲問題頻頻發(fā)表看法,頗具社會影響力。然而,有賀長雄在很長時間內(nèi)并未引起后人太多的關注,近年來,伴隨近代中國憲政史研究的深入與北洋史研究的升溫,這位曾經(jīng)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學繼;;論有賀長雄與民初憲政的演變[J];近代史研究;2006年03期

2 張學繼;民國初年的制憲之爭[J];近代史研究;1994年02期

3 趙大為;有賀長雄及其《共和憲法持久策》[J];近代史研究;1996年02期

4 孫宏云;;清末預備立憲中的外方因素:有賀長雄一脈[J];歷史研究;2013年05期

5 尚小明;;有賀長雄與民初制憲活動幾件史事辨析[J];近代史研究;2013年02期

6 楊天宏;;清帝遜位與“五族共和”——關于中華民國主權(quán)承續(xù)的“合法性”問題[J];近代史研究;2014年02期

7 章永樂;;多民族國家傳統(tǒng)的接續(xù)與共和憲政的困境——重審清帝遜位系列詔書[J];清史研究;2012年02期

8 沈大明;;民國初年關于行政訴訟體制的爭論[J];社會科學;2007年04期

9 凌斌;;政治私約主義的正當性困境:政治憲法學批判——以《清帝遜位詔書》的法學解讀為中心[J];清華法學;2012年06期

10 李啟成;清末民初關于設立行政裁判所的爭議[J];現(xiàn)代法學;2005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存田;土地情結(jié)——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原點[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5期

2 張靜;;公共性與家庭主義——社會建設的基礎性原則辨析[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3 王瑋;;傳統(tǒng)文化心理結(jié)構(gòu)視域下的大學語文教學[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0年09期

4 李照作;;政治制度變遷的動力與資源基礎分析[J];產(chǎn)業(yè)與科技論壇;2009年09期

5 俞祖華,趙慧峰;近代來華西方人對中國國民性的評析[J];東岳論叢;2002年01期

6 薛玉琴;;民國初年有關制憲問題的爭論——以馬相伯的經(jīng)歷為視角的考察[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7 張力;;試析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行政訴訟實踐[J];法制與社會;2009年14期

8 張青璽;徐萍;;略論民國時期甘肅河西地區(qū)煙毒問題[J];甘肅高師學報;2010年02期

9 金尚理;儒家倫理對中國社會組織的影響[J];甘肅社會科學;2005年03期

10 王美蓉;;民國時期甘肅自然災害的治理及其局限[J];甘肅聯(lián)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嚴泉;;從政治行動者角度看民國初年制憲失敗原因[A];當代中國:發(fā)展·安全·價值——第二屆(2004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學術年會文集 (下)[C];2004年

2 徐新建;;“鄉(xiāng)土中國”的文化困境——關于“鄉(xiāng)土傳統(tǒng)”的百年論說[A];人類學與鄉(xiāng)土中國——人類學高級論壇2005卷[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海斌;轉(zhuǎn)型社會中的鄉(xiāng)村自治與法治[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張西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文化分析[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3 郭正懷;民國時期審判制度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4 劉迪香;民國北京政府時期省區(qū)軍政體制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5 嚴泉;民國初年的制憲與民主轉(zhuǎn)型[D];上海大學;2005年

6 謝如程;清末檢察制度及其實踐[D];華東政法大學;2007年

7 白雅麗;司法的角色[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8 別琳;保守政黨與民初政制:進步黨的政治參與及其與國民黨的互動[D];四川大學;2006年

9 李同民;我國受刑人權(quán)利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10 劉建軍;代議制框架下的地方政治[D];中國人民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尚勝;新時期大學生誠信教育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2 馬慧斌;村民自治背景下的村民政治參與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3 葉書君;我國金融詐騙罪定罪模式研究與完善[D];華東政法大學;2011年

4 方頡琳;中國行政訴訟思維新視野[D];西南政法大學;2011年

5 祖娜;章士釗的行政裁判觀探析[D];西南政法大學;2011年

6 吳先雷;民國初年革命派與立憲派、北洋集團制衡下的合作[D];西北師范大學;2011年

7 李紅霞;1949年后的中國戶籍制度變遷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8 李佳穗;論憲政意識[D];四川師范大學;2004年

9 田治勇;民國初期議會制度探析[D];山東大學;2006年

10 張清;論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視域中的新農(nóng)民問題[D];蘇州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永;從“十八星旗”到“五色旗”——辛亥革命時期從漢族國家到五族共和國家的建國模式轉(zhuǎn)變[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2 譚英華;試論馬考萊的史學[J];世界歷史;1983年01期

3 閻照祥;;英國輝格史學派先驅(qū)者論略[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4 章開沅;50年來的辛亥革命史研究[J];近代史研究;1999年05期

5 張學繼;;論有賀長雄與民初憲政的演變[J];近代史研究;2006年03期

6 喻大華;《清室優(yōu)待條件》新論─—兼探溥儀潛往東北的一個原因[J];近代史研究;1994年01期

7 趙大為;有賀長雄及其《共和憲法持久策》[J];近代史研究;1996年02期

8 羅華慶;清末第二次出洋考政與“預備立憲”對日本的模仿[J];江漢論壇;1992年01期

9 王建朗;近代中外關系史研究的新視野——讀《國際法視角下的甲午戰(zhàn)爭》[J];抗日戰(zhàn)爭研究;2002年02期

10 張學繼;;日本法學家有賀長雄與五大臣考察報告[J];歷史檔案;2008年04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黃興濤;[N];中華讀書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潘崇;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肖英芳;論19世紀英國“輝格派”史學[D];山東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張學繼;;論有賀長雄與民初憲政的演變[J];近代史研究;2006年03期

2 趙大為;有賀長雄及其《共和憲法持久策》[J];近代史研究;1996年02期

3 尚小明;;有賀長雄與民初制憲活動幾件史事辨析[J];歷史教學(上半月刊);2013年07期

4 張學繼;;袁世凱的憲法顧問:有賀長雄[J];浙江人大;2004年01期

5 朱憶天;;近代日本視野下的孔教運動[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05期

6 秀麟 ,武巖;我國最早介紹馬克思主義的譯著小考[J];求索;1983年01期

7 左雙文;袁世凱帝制輿論之特色管窺[J];婁底師專學報;1993年01期

8 郭玉富;張根生;;也談中日二十一條交涉與袁世凱帝制的關系[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9 ;[J];;年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山東文化學者 安立志;九十年前的國情論[N];南方日報;2009年

,

本文編號:145791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145791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9b1c0***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