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宋明理學法治核心價值
本文關鍵詞:中:宋明理學法治核心價值 出處:《學術界》2015年08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宋明理學的"中"是將本體之天道與兼體用人之天德相契合。"中"不僅是天道,同時也是天德,中道作為宋明理學道統(tǒng)主旨大本,充分體現(xiàn)了其正統(tǒng)意識、弘道意識。中道既是道統(tǒng)核心,也是道統(tǒng)之法統(tǒng)的核心。理學之"中"也是和社會法治價值相聯(lián)系在一起的,具有社會現(xiàn)實意義。天德之中合理體現(xiàn)了法的正義、公平與效率意義。宋明理學以中為圣人之道的終極目標,和諧、秩序、正義、自由和效率等傳統(tǒng)價值受制于"中"精神的統(tǒng)領。
[Abstract]:The "middle" of Song Ming's Neo-Confucianism is a combination of the nature of ontology and the virtue of using human beings simultaneously. "Zhong" is not only the Tao of Heaven, but also the virtue of heaven. As the purport of the Confucian Neo-Confucianism, the Middle Road fully embodies its orthodox consciousness. The middle way is not only the core of Taoism, but also the core of the legal system of Taoism. The "middle" of Neo-Confucianism is also related to the value of social rule of law. Has the social realistic significance. The Tiande reasonably manifests the law justice, the fairness and the efficiency significance. Song Ming Neo-Confucianism regards the Chinese as the sage's ultimate goal, the harmony, the order, the justice. Traditional values such as freedom and efficiency are governed by the spirit of "middle".
【作者單位】: 上饒師范學院朱子學研究所;
【分類號】:D909.2
【正文快照】: 中國人崇尚“中道”,源遠流長。傳統(tǒng)“中道”就是天地之道、圣賢之道,也是帝王之道,《中庸》“從容中道,圣人也”,而中道也是宋明理學非常關注的問題,被視為帝王治道的根本性原則,丘!洞髮W衍義補》:“帝王之道,莫大于中。中也者,在心則不偏不倚,在事則無過不及……非獨德禮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黃玉順;;中國正義論綱要[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2 王志強;南宋司法裁判中的價值取向——南宋書判初探[J];中國社會科學;1998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亞明;杜萬松;;中國民事訴訟依“法”裁判辨正——從檔案統(tǒng)計的視角[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年02期
2 翟奎鳳;;致良知與致中和——王陽明中和論思想發(fā)微[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3 肖暉;;論公開性是現(xiàn)代判決理由的本質(zhì)特征[J];北大法律評論;2001年02期
4 王志強;民國時期的司法與民間習慣——不同司法管轄權下民事訴訟的比較研究[J];比較法研究;2000年04期
5 路紅,戴健林,任杰;傳統(tǒng)社會中國人的法律態(tài)度[J];北京社會科學;2001年01期
6 任才峰;;英美司法風格的差異及其啟示[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7 李欣;張然;張碩;;儒家“中和”哲學與和諧體育精神文明建設[J];大家;2011年04期
8 黃玉順;;生活儒學的正義理論[J];當代儒學;2011年01期
9 鄧勇;法學論文中文摘要規(guī)范化探析[J];當代法學;2005年03期
10 崔明石;;事實與規(guī)范之間:情理法的再認識——以《名公書判清明集》為考察依據(jù)[J];當代法學;2010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楊存昌;顧大偉;;和諧美學、和諧文化與和諧社會[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道路·事業(yè)——山東省社會科學界2008年學術年會文集(2)[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玉忠;宋代刑事審判權制約機制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2 張磊;唐甄政治批判思想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崔明石;話語與敘事:文化視域下的情理法[D];吉林大學;2011年
4 朱文慧;南宋東南地區(qū)的民間糾紛及其解決途徑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5 盧永鳳;社群主義視野下的荀子政治哲學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6 孔帥;瑞恰茲文學批評理論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7 張鍵;冷戰(zhàn)后中國東亞外交戰(zhàn)略的學理分析[D];外交學院;2011年
8 陳永勝;ICP社會責任與網(wǎng)民消費理智的相關關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9 徐忠明;包公故事:一個考察中國法律文化的視角[D];中國政法大學;2002年
10 劉承相;朱子早年思想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宋天弘;“中和”之道在居住區(qū)坐憩環(huán)境設計中的應用[D];沈陽理工大學;2010年
2 龍蓉;宋代女性繼承制度探析[D];南昌大學;2010年
3 王家封;中國古代老幼廢疾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4 許蘭庫;侵權損害分配中的利益衡量運用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5 楊書浩;柏拉圖《理想國》中的正義思想探析[D];西南大學;2011年
6 海丹;訴冤與健訟[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7 梅澤杰;中國司法裁判中的情理研究[D];復旦大學;2010年
8 馬超;論原則裁判的實踐[D];浙江大學;2011年
9 張娜;文彥博交游與詩歌研究[D];江南大學;2011年
10 吳希飛;民間法在民事判決中的適用問題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孔玉芬;;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J];科學社會主義;2008年02期
2 李計才;;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思路[J];科技致富向導;2010年15期
3 王小娟;;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 弘揚廊坊精神途徑研究[J];環(huán)渤海經(jīng)濟w,
本文編號:14188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1418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