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重罪謀殺罪規(guī)則:類型歸屬與理論研究——與我國結果加重犯的對比及其啟示
本文關鍵詞:美國重罪謀殺罪規(guī)則:類型歸屬與理論研究——與我國結果加重犯的對比及其啟示 出處:《政治與法律》2015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重罪謀殺罪在本質上是通過罪名變更方式進行加重處罰的犯罪類型,應當作為結果加重犯的間接加重模式。重罪謀殺罪的理論構造對于結果加重犯的研究不乏啟發(fā)意義。具體而言,在類型歸屬方面,我國的結果加重犯應當包括通過罪名變更加重刑罰的結果型轉化犯。在法理基礎方面,預防犯罪理論、生命至上說、雙重歸責原則對于正確理解結果加重犯的加重處罰根據(jù)有積極意義。在成立范圍方面,重罪謀殺罪的內在危險要件、因果關聯(lián)性要件以及責任要件可以作為結果加重犯的限制因素。
【作者單位】: 杭州師范大學沈鈞儒法學院;
【分類號】:D971.2;D924.11
【正文快照】: 在美國刑法中,重罪謀殺罪(Felony Murder)是非常重要的謀殺罪定罪規(guī)則。1我國學界對重罪謀殺罪的研究相當匱乏。2之所以如此,大概有兩個原因:一方面,通說認為,我國刑法沒有規(guī)定重罪謀殺罪,因而沒有必要對其予以過多關注;另一方面,殺人故意是故意殺人罪(謀殺罪)的構成要件,在缺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戚仁廣;英美刑法的謀殺罪與我國故意殺人罪辨析[J];北京聯(lián)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2 楊旺年;轉化犯探析[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1992年06期
3 張明楷;嚴格限制結果加重犯的范圍與刑罰[J];法學研究;2005年01期
4 梁根林;;責任主義原則及其例外——立足于客觀處罰條件的考察[J];清華法學;2009年02期
5 許士友;;意大利刑法中的超故意[J];人民檢察;2008年23期
6 周銘川;;結果加重犯爭議問題探究[J];中國刑事法雜志;2007年05期
7 張小虎;;當代刑事責任論的基本元素及其整合形態(tài)分析[J];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13年01期
8 郭莉;;結果加重犯與重罪謀殺罪原則比較研究[J];政治與法律;2011年10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翟中東;;法學層面上的刑罰裁量根據(jù)[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1年00期
2 金澤剛;;犯罪原因與死刑限制——死刑案件給我們的一點啟示[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5年01期
3 仇艷艷;田野;;等價生命的尷尬境地——探討等價生命換取行為在我國的法律定位[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5年02期
4 韓軼;劉雯;;刑事政策與刑罰目的關系論——兼析“兩少一寬”的民族刑事政策[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9年01期
5 張曙光;;一種“事實關系”型行為——刑法中持有之規(guī)范論描述[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0年01期
6 王遠勝;吳興國;;企業(yè)投資法律風險與防范[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1年02期
7 溫文治,陳洪兵;對重婚罪的重新解讀——兼對妨害婚姻、家庭罪整體搬遷之利弊分析[J];安徽大學學報;2005年01期
8 何承斌;共同犯罪與身份問題的比較研究——以貪污犯為線索評析我國共同犯罪與身份問題立法[J];安徽大學學報;2005年03期
9 何承斌;;試論人權的刑法保障的若干問題[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10 李震;;刑罰輕緩化的正當性根據(jù)[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柯華慶;;實效主義法學綱要[A];2010年度(第八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論文集(上冊)[C];2010年
2 周強;;刑事犯罪紀錄與政府信息公開初探[A];第四屆全國公法學博士生論壇論文集[C];2009年
3 徐昕;;為權利而自殺——轉型中國農民工的“以死抗爭”[A];中國制度變遷的案例研究(廣東卷)(第六集)[C];2008年
4 黃書建;熊金平;;外國刑法中的排除違法性事由比較分析[A];重慶工程圖學學會第十四屆圖學研討會交流暨第二屆CAD應用、CAI軟件演示交流大會論文集[C];2004年
5 黨惠娟;;試論環(huán)境犯罪客體的界定及刑法規(guī)范的相關完善[A];水資源可持續(xù)利用與水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法律問題研究——2008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08年
6 王秀科;劉加堯;;主要國家動物福利立法概況及啟示[A];生態(tài)文明與環(huán)境資源法--2009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09年
7 黎錦;;國家賠償責任因果關系判斷之多元化[A];全國法院系統(tǒng)第二十二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1年
8 王飛;;民企“原罪”問題的刑法學辨正[A];2005年貴州省法學會刑法學年會論文集[C];2005年
9 姜福東;;論涵攝思維模式及其修正[A];法律邏輯與法學教育——第十五屆全國法律邏輯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7年
10 韓登池;;司法三段論——形式理性與價值判斷的統(tǒng)一[A];法律邏輯與法律思維——第十七屆全國法律邏輯學術討論會交流論文[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寧;罪狀解釋論[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陳玲;背信犯罪比較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吳波;共同犯罪停止形態(tài)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許青松;間接正犯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張少林;被害人行為刑法意義之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劉源;論我國犯罪構成結構之完善[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7 張東平;近代中國監(jiān)獄的感化教育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8 李曉歐;不純正不作為犯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9 白云飛;規(guī)范化量刑方法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10 張向東;基準刑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殷會玲;論行政訴訟原告資格[D];河北大學;2007年
2 李曉冉;論重罪案件刑事和解[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席曉鳴;論刑民交錯現(xiàn)象[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張t,
本文編號:132697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1326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