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中的空間現(xiàn)象研究
本文關鍵詞:法律中的空間現(xiàn)象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法律 空間現(xiàn)象 空間符號化 功能空間
【摘要】:法律中存在著廣泛的空間現(xiàn)象,有的直接表現(xiàn)為"空間"語詞,有的則隱藏在法律文本的背后。紛繁雜多的空間現(xiàn)象背后有其邏輯一致性,它們都是人類實踐的產(chǎn)物,具有社會性和結構性?臻g現(xiàn)象在法律中的存在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邏輯必然性。在空間的視角中,法律是以空間為規(guī)范對象的,法律文本是空間的符號化和表征?臻g變遷與法律嬗變的歷史進程中貫穿著法律的空間性。
【作者單位】: 江蘇開放大學文法學院;
【分類號】:D90-052
【正文快照】: 法律中存在著眾多的空間現(xiàn)象,這些空間現(xiàn)象并不是無關緊要以至于可以完全忽略的。一方面,從哲學上來說,任何存在都有其空間維度。既然如此,法律及其規(guī)范對象亦無法逃離空間所給予的規(guī)定性。另一方面,誠如黑格爾所言,“凡是現(xiàn)實的東西都是合乎理性的”,[1](p11)既然法律中存在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胡鴻高;;論公共利益的法律界定——從要素解釋的路徑[J];中國法學;2008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華;客觀真實是訴訟證明的終極目標——訴訟證明標準之理性分析[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年04期
2 顧承衛(wèi);楊小明;;為功利主義辯[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3期
3 王浩斌;王飛南;;試論政治倫理化的底線、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會的制度生態(tài)訴求[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3期
4 唐青才;朱德全;;主體間性哲學視角下的德育觀[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3期
5 周云水;;從《禮儀問答寫卷》看吐蕃倫理文化與儒家倫理的關系[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4期
6 趙天寶;;大學生新生入學教育芻議[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1期
7 韓軼;;西方國家的刑罰目的觀及其對我國刑罰目的界定的啟示——兼論懲罰犯罪應界定為我國刑罰目的[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1年00期
8 徐學鹿;梁鵬;;商法風險分配機制芻議[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2年01期
9 周世中;;西方法的合理性思想的演進[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2年02期
10 李學寬;郭志遠;;反傳聞規(guī)則對我國刑事審判方式改革的啟示[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4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玉苗;;大學章程法律性質(zhì)考察[A];通過章程的大學治理[C];2011年
2 劉長軍;;財產(chǎn)理論與建構和諧社會[A];科學發(fā)展:社會管理與社會和諧——2011學術前沿論叢(下)[C];2011年
3 陳緒新;;“被迫現(xiàn)代性”與當代中國倫理精神重構——我們需要一種積極倫理學[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4 劉仁貴;;再論倫理與道德的關系[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5 杜早華;;論當代中國社會轉型時期的道德危機——從自律與他律的平衡看[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6 田海平;;憲政倫理的問題意識與政治擔當[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7 鄒平林;杜早華;;在私人道德與制度倫理之間——“小悅悅事件”帶來的倫理反思[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8 趙一強;;契約和諧及其倫理實現(xiàn)[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9 王雷;;效率與激勵視角下公民財產(chǎn)權與國家征收權的均衡——來自城市房屋征收個案的法與經(jīng)濟學分析[A];2005年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5年
10 曲振濤;周方召;仲深;;以人為本的經(jīng)濟發(fā)展觀——效率與公平相統(tǒng)一的法經(jīng)濟學視角解讀[A];2009年度(第七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論文集[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鄧繼好;程序正義理論在西方的歷史演進[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尹偉琴;民國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胡潔;建構視角下的外宣翻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張U,
本文編號:12400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1240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