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的創(chuàng)制性:審視中央與地方關系的另一視角——以浙江省為例
本文關鍵詞:立法的創(chuàng)制性:審視中央與地方關系的另一視角——以浙江省為例
更多相關文章: 創(chuàng)制性立法 實施性立法 中央與地方關系
【摘要】:中央與地方的關系,是政治體制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我國法治建設和發(fā)展進程中目前面臨并且需要認真對待的一個重要問題。地方立法的創(chuàng)制性問題實際上反映的是地方立法的自主性的程度和強度,這與中央與地方立法權限的劃分有直接的聯(lián)系。而中央與地方立法權限的劃分,實際上是一國中央與地方關系在立法體制上的一個投影。因此,觀察和分析地方立法的創(chuàng)制性問題,可見中央與地方關系之一斑。浙江省的市場化發(fā)展水平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改革開放30年間,浙江省的立法具有很強的創(chuàng)制性或曰自主性。而且,這些自主性很強的地方立法,已經在當?shù)毓残姓芾怼⒔洕芾怼⒌胤秸䴔嘟ㄔO等方面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這或許應該成為進一步思考如何調整和完善中央與地方關系的一個基礎。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中國政治學學會;
【分類號】:D920.0;D630
【正文快照】: 新中國成立以來,在中央與地方關系問題上,如何既能維護必要的中央權威,又能充分發(fā)揮地方的積極性,始終困擾著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進程。據(jù)學者統(tǒng)計,我國的中央與地方關系一直處于不斷變化和調整的過程中。從財政體制的角度看,改革開放之前進行的調整達13次之多,而改革開放以來又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李力;我國地方立法權限問題探討[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學院學報);1999年04期
2 秦前紅;曾德軍;;地方立法的主要問題及其反思——以湖北省為例[J];江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3 陳佳貴;黃群慧;鐘宏武;;中國地區(qū)工業(yè)化進程的綜合評價和特征分析[J];經濟研究;2006年06期
4 徐向華;論中央與地方的立法權力關系[J];中國法學;1997年04期
5 馮興元;市場化——地方模式的演進道路[J];中國農村觀察;2001年01期
6 蘇力;當代中國的中央與地方分權——重讀毛澤東《論十大關系》第五節(jié)[J];中國社會科學;2004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岳漢景;趙軍;;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等的遠航——政治學視角下的比較研究[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4期
2 徐志達;;新生代農民工非制度化政治參與之思考[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年01期
3 張波;;新中國的加重和從重處罰制度的考評[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5年02期
4 雷安軍;;美國司法審查制度的合法性問題初探[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1年01期
5 李明發(fā);提高地方立法質量的若干思考[J];安徽大學學報;2005年01期
6 李宗樓;弓聯(lián)兵;;政治學原理課程范疇體系及其邏輯關系[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7 阮云志;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概念辨析及其結構解析[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3年03期
8 俞小和,胡倩燕;小城鎮(zhèn)民眾政治參與狀況調查[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9 尹娜;論有序政治參與[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10 張麗琴;;村委會及集體經濟組織關系構建的路徑選擇[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秉志;陰建峰;;新中國刑法立法60年——以影響刑法立法的客觀范疇為視角[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2 萬毅;;檢察官角色與檢察權配置[A];第三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7年
3 黃小茹;;網絡政治參與與政府善治之道[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1年年會暨“加強行政管理研究,,推動政府體制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4 雷艷紅;;改革開放以來中央與地方關系研究綜述[A];第二屆中國公共預算研究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5 魏建;王安;彭濤;;政府權力結構與中國經濟增長[A];2010年(第十屆)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集[C];2010年
6 張清勇;;經濟發(fā)展的主導者、路徑依賴與地方性制度——以蘇州和東莞農地轉用開發(fā)模式的比較為例[A];2010年(第十屆)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集[C];2010年
7 崔俊富;;北京市建設低碳經濟研究[A];低碳經濟與世界城市建設——北京自然科學界和社會科學界聯(lián)席會議2010高峰論壇論文集[C];2010年
8 張新華;;《論十大關系》的文本解讀及相關文獻的比較研究[A];毛澤東與中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的探索:第六屆國史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9 楊貴華;;社區(qū)建設與中國城市基層社會管理方式的變革[A];福建省社會學2006年會論文集[C];2006年
10 宋航;沈竹鶯;;專家陪審的制度效用和正當性分析——以金融審判為視角[A];全國法院系統(tǒng)第二十二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安寧;黑龍江省科技園區(qū)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0年
2 徐悅;1949~1954年中國中央行政體制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韓艷濤;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中國共產黨人的理論自覺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陳豐;信訪制度成本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5 陳微波;利益分析視角下的轉型期國有企業(yè)勞動關系若干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6 謝太平;當代安徽農業(yè)經營制度變遷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0年
7 孫紅竹;新時期中國行政問責制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8 韓奇;市場化改革背景下的中國國家治理變遷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9 師東海;教育公平的政治學思考[D];吉林大學;2011年
10 吳帥;分權、制約與協(xié)調:我國縱向府際權力關系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文漪;政府營銷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張翼;警察公共關系建設機制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鄭寶明;韓國民主轉型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4 姚穎;中部地區(qū)基層公務員職業(yè)價值觀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5 吳文龍;中國語境下服務型政府建設路徑選擇[D];蘇州大學;2010年
6 劉洋;互聯(lián)網對“90后”大學生政治社會化影響實證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7 王玉春;制度變遷視閾下的青年政治參與探析[D];南京財經大學;2010年
8 楊e
本文編號:123651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1236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