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治之理打量中國
本文關鍵詞:用法治之理打量中國
更多相關文章: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法治之理 法治中國 法治思維 法治方式
【摘要】:用"法治之理"打量中國是要改變傳統(tǒng)的思維方式。把法治之理提升為政治意識形態(tài),用法治話語代替?zhèn)鹘y(tǒng)的政治話語、用法治思維代替人治思維、用權利思維代替權力思維、用法治方式代替專制、專斷方式,改壓服的管理為說服的治理,把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當成我們觀察社會、解決糾紛的主要方法。法治之理是在承認中西文化差異的基礎上,吸收世界法治文明所預設的法治價值、法治原則、法律制度以及法治思維規(guī)則等基礎塑造的法治世界觀。用"法治之理"打量中國就是超越左與右意識形態(tài)的糾纏,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提供理論支撐。
【作者單位】: 華東政法大學科學研究院;
【基金】:“2011計劃”國家司法文明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項目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D920.0
【正文快照】: 全面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就是要用法治之理改造中國,這就需要我們用法治之理打量中國、根據(jù)法律思維方式觀察中國1。然而,根據(jù)法律進行思考也并非易事,這不僅是因為我們骨子里面還殘存有對形式邏輯的輕視,還包括現(xiàn)有法律本身也存在著是否完善等方面的問題。有學者指出,“中國的法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宏政;霍琦;;馬克思對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幻象”的批判[J];長白學刊;2014年04期
2 孫立平;;中國改革的四種思路[J];領導文萃;2012年15期
3 趙書松;文慧潔;;政治資本失衡對民眾弱勢心理的影響機制研究[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6期
4 張獻忠;;晚清主流意識形態(tài)危機和道統(tǒng)之斷裂——以廢科舉為中心的考察[J];河北學刊;2014年06期
5 李開盛;;權力能否重建道德[J];領導文萃;2012年15期
6 王俊良;;誰也沒笑到最后[J];領導文萃;2015年04期
7 駱郁廷;;論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4年08期
8 白蘇婷;秦龍;楊蘭;;認同概念的多學科釋義與科際整合[J];學術界;2014年11期
9 蔣國保;;關于儒學當代意義的新思考——以異于諸時賢之論域的視角立說[J];學術界;2014年11期
10 陳金釗;;用“法治之理”塑造中國法理學[J];河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學報;2015年03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北京師范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 簡滿屯;[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5年
2 本報記者 張君榮;[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5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廖奕;;論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功能[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2 張春燕;楊麗姣;張素風;張兆興;;試論網(wǎng)絡對大學生法律意識養(yǎng)成的影響[J];教育與教學研究;2009年11期
3 張佩;;法律意識培植新方式及其可行性思考——羌族議話評習俗帶來的啟發(fā)[J];滄桑;2009年04期
4 李向平;;宗教與信仰的雙重社會化——當代中國宗教—信仰的基本變遷[J];創(chuàng)新;2012年03期
5 徐曉晴;;法律意識是追求法的目的的精神意志——伊林法律意識理論概述[J];重慶社會科學;2006年12期
6 胡玉鴻;;“人格”在當代法律上的意義[J];法商研究;2008年04期
7 胡成蹊;;論法律秩序的有限性——以個體說服為視角[J];法制與社會;2007年02期
8 陳仲;;依法治國探源及啟示[J];法制與社會;2009年28期
9 劉剛;;“禮”文化社會的法律意識[J];法制與社會;2010年05期
10 姜海平;;淺論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理論基礎[J];法制與社會;2010年1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李向平;;私人信仰與中國憲政建設——從中國宗教—信仰間的供需關系談起[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年度主題卷)[C];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佳鑫;協(xié)商解決糾紛機制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2 焦應達;蘇聯(lián)法學教育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1年
3 劉穎;蘇聯(lián)法概念在中國(1949-1958)[D];西南政法大學;2010年
4 周雪梅;刑事犯罪與民事侵權比較研究[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9年
5 孫春偉;法律意識中的意識形態(tài)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1年
6 江海平;國際習慣法理論問題研究[D];廈門大學;2006年
7 王福友;侵權行為法價值論[D];吉林大學;2007年
8 王玲;俄羅斯聯(lián)邦法治化進程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9 陳友清;1997-2007:一國兩制法治實踐的法理學觀察[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10 丁啟明;人權契約論[D];吉林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季向明;關于推進我國中小企業(yè)軟件正版化的法律思考[D];蘇州大學;2010年
2 王超;中國法治進程中罪犯知識產(chǎn)權保障問題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3 張小紅;新時期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D];太原理工大學;2011年
4 王楠楠;網(wǎng)絡環(huán)境中隱性廣告的文化效應及其對策[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5 蔣華林;公民法律意識現(xiàn)代化的生成與培育研究[D];蘭州理工大學;2010年
6 畢曉妮;大學生網(wǎng)絡法治教育對策研究[D];福建農(nóng)林大學;2011年
7 李國帥;論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及其培養(yǎng)[D];山東理工大學;2011年
8 韓雪;對行政執(zhí)法者法律信仰危機的反思與展望[D];西南政法大學;2011年
9 孫坤;論公民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機制[D];河南科技大學;2009年
10 王男;當代大學生法律信仰教育研究[D];延邊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瑪麗-克勞德·斯莫茨,肖孝毛;治理在國際關系中的正確運用[J];國際社會科學雜志(中文版);1999年01期
2 廖建橋;趙君;張永軍;;權力距離對中國領導行為的影響研究[J];管理學報;2010年07期
3 趙延東;社會資本理論的新進展[J];國外社會科學;2003年03期
4 劉燕;;權力與資本的“聯(lián)姻”:形成機制與對抗策略[J];財經(jīng)問題研究;2013年02期
5 ;關于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代表提出議案處理意見的報告[J];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報;2014年02期
6 高云龍;;怎么都成了弱勢群體[J];東北之窗;2010年24期
7 陳金釗;;意識形態(tài)法治化及意義[J];北京聯(lián)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年01期
8 賈香花;;弱勢群體的心理困境及消解策略[J];河南社會科學;2008年03期
9 徐暢;呂明;;弱勢心理蔓延、歸因與和諧心理構建[J];江淮論壇;2011年04期
10 王正緒;蘇世軍;;亞太六國國民對政府績效的滿意度[J];經(jīng)濟社會體制比較;2011年01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汪習根;;論法治中國的科學含義[J];中國法學;2014年02期
2 吳燦新;;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必須以道德建設為基礎[J];探求;2014年01期
3 盧大林;;深刻理解“法治中國”內涵 加快推進“法治兵團”建設[J];兵團黨校學報;2014年01期
4 ;為民主法治鼓與呼[J];法治與社會;2008年04期
5 劉武俊;勾勒一個“法治中國”[J];南風窗;2002年01期
6 ;法治中國[J];領導決策信息;2003年02期
7 林楚方;;法治中國[J];廉政w,
本文編號:117250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shilw/1172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