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流動人口社會融合的現(xiàn)狀與政策思考——以廣州市為例
本文關鍵詞:城市流動人口社會融合的現(xiàn)狀與政策思考——以廣州市為例
【摘要】:調查顯示,廣州流動人口社會融合程度還處于較低的水平,2010年廣州推行居住證制度,從政策上為流動人口的社會融合提供了條件。文章分析了當前廣州流動人口社會融合程度較低的現(xiàn)狀和原因,并指出提高流動人口素質,著力加強社區(qū)化建設,是促進融合的關鍵所在。
【作者單位】: 廣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管理學系;
【關鍵詞】: 流動人口 社會融合 政策 社區(qū)化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與社會治安防控研究”的成果,項目編號:10CGL065
【分類號】:D631.42
【正文快照】: 當前,廣州市流動人口數(shù)量增長迅速,常住人口與流動人口的比例已接近1∶1。流動人口絕對數(shù)量的增長對政府管理和社會發(fā)展產生巨大壓力,使流動人口的居住、就業(yè)、教育、醫(yī)療、養(yǎng)老等社會利益失衡問題更加凸顯。2010年1月廣州正式推行流動人口居住證制度。居住證制度是戶籍制度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錢正榮;;珠三角政府工作人員看城市外來流動人口的社會融合:以社會距離為視角[J];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2 宋月萍;;社會融合中的性別差異:流動人口工作搜尋時間的實證分析[J];人口研究;2010年06期
3 汪志;高向東;黃麗鵬;;上海市少數(shù)民族流動人口生存發(fā)展狀態(tài)探析[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4 楊鳳琴;王洋陽;;我國城市流動人口社區(qū)服務管理理論研究[J];學理論;2011年12期
5 徐長樂;外來人口管理 新形勢下的新課題[J];今日浙江;2005年13期
6 胡陳沖;朱宇;林李月;王婉玲;;流動人口的戶籍遷移意愿及其影響因素分析——基于一項在福建省的問卷調查[J];人口與發(fā)展;2011年03期
7 湯秀娟;;論城市流動人口社區(qū)融合政策制定的迫切性[J];管理觀察;2008年22期
8 劉錫圖,宋培英;淺論流動人口的管理[J];公安研究;1998年02期
9 何振忠;;城市流動人口犯罪問題淺析[J];黃河科技大學學報;2006年01期
10 洪瑞起;;淺析太原市流動人口犯罪問題[J];中共太原市委黨校學報;2006年S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平;;流動人口犯罪的社會根源[A];湖南省人口管理與青少年犯罪研究征文評獎論文集[C];2007年
2 凌民生;;加強城市流動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之淺見[A];湖南省人口管理與青少年犯罪研究征文評獎論文集[C];2007年
3 王耀琦;;流動人口管理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作用[A];湖南省人口管理與青少年犯罪研究征文評獎論文集[C];2007年
4 李小輝;;管理與服務:流動人口治理工作的雙飛翼[A];湖南省人口管理與青少年犯罪研究征文評獎論文集[C];2007年
5 肖選亮;;流動人口管理和服務工作之我見[A];湖南省人口管理與青少年犯罪研究征文評獎論文集[C];2007年
6 陳麗君;;珠江三角洲流動人口與社會治安[A];提升珠江三角洲競爭力——社會、經濟與基礎設施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7 徐根林;黃先娥;;側重“兩項管理” 確保治安穩(wěn)定[A];湖南省人口管理與青少年犯罪研究征文評獎論文集[C];2007年
8 王德保;;旅游城市流動人口管理對策[A];湖南省人口管理與青少年犯罪研究征文評獎論文集[C];2007年
9 蔡笑;;80后農民工犯罪問題研究——雙重邊緣化背景下的迷失[A];中國犯罪學學會第十七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10 胡陳沖;;流動人口戶口遷移意愿及其影響因素分析——以福州為例[A];中國地理學會百年慶典學術論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林李月;流動人口社會融合須突破“權力圍墻”[N];社會科學報;2010年
2 本報記者 趙宏鈞;共處一地 共建和諧[N];臺州日報;2008年
3 記者 陳群 通訊員 謝韜;利川配備出租房屋與流動人口專職協(xié)管員[N];恩施日報;2009年
4 本報記者 徐雨薇;構筑和諧之基[N];臺州日報;2009年
5 記者 張亞男;貼身服務泰達外來務工 TEDA Turns out Information Service Net for Floating Population[N];北方經濟時報;2009年
6 記者 陳翔 通訊員 陳毅恩;穗流動人口突破600萬[N];廣州日報;2009年
7 秦付林 文捷;柳州柳南“七字”工作法探析[N];人民公安報;2009年
8 記者 李松 黃潔;流動人口聚居社區(qū)按高限配齊管理員[N];法制日報;2010年
9 記者 彭翔 通訊員 向波 孔奕 實習生 張蓓;持居住證3年以上有望落戶長沙[N];長沙晚報;2010年
10 記者 龍軍 特約記者 禹愛華;人口流動遷徙進入高峰期[N];光明日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陳星博;強制與遵從:收容遣送制度研究[D];清華大學;2005年
2 吳興杰;我國流動人口收入差距與犯罪率的實證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3 田鶴城;經濟發(fā)展與犯罪關系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9年
4 接棟正;國外民事登記制度及其對我國戶籍制度改革的啟示[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5 許世存;吉林省人口流動與經濟社會發(fā)展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6 季安照;阻力與對策[D];浙江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琪;上海市遠郊區(qū)外來流動人口社會適應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2 余勵斯;廣州市出租屋管理體制研究[D];暨南大學;2007年
3 張百新;奧運會世博會對北京上海兩市流動人口變動的影響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8年
4 張翠玲;東莞市流動人口管理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5 張璇;城市流動人口的犯罪思考[D];四川大學;2007年
6 王業(yè)平;長沙市流動人口管理研究[D];湖南大學;2009年
7 周麗;中國流動人口犯罪及防控對策[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8 李海燕;我國城市流動人口管理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9年
9 明依;城市流動人口管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10 石洪波;社會轉型期流動人口犯罪問題探析[D];四川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99668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nzuizhian/996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