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法律論文 > 治安法論文 >

論未成年人犯罪特點、誘因及防治措施

發(fā)布時間:2017-10-01 19:39

  本文關鍵詞:論未成年人犯罪特點、誘因及防治措施


  更多相關文章: 未成年人 未成年人犯罪 防治對策


【摘要】: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所實施的犯罪行為。對未成年人刑事責任的認定通常采用“三對照”原則,在必要時,需通過骨齡鑒定的方法確定其真實年齡。未成年人犯罪有其自身的特點,常見為共同犯罪、暴力犯罪傾向明顯、法律意識淡薄等。 造成未成年人犯罪的外部因素有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中的貧富差距造成受益者與落后者之間的鴻溝逐漸拉大,社會財富分配的不均衡影響到未成年人的成長。社會就業(yè)難的巨大壓力使未成年人在就業(yè)方面面臨更加嚴峻的困難,他們往往成為無業(yè)的社會閑散人員,時常游蕩在社會上,成為社會治安環(huán)境的威脅者。社會心理原因方面,由于未成年人心理發(fā)育尚不夠成熟,因此他們對社會事務的判斷缺乏全面而獨立的價值辨析能力,往往會以自己的偏執(zhí)認識去對待外界事務,很容易陷入認識誤區(qū)。社會文化原因方面,起到重要影響作用的首先是國際互聯(lián)網(wǎng)絡自由利用及其濫用,其次是電影媒體及其各種載體的無序現(xiàn)狀,再次是一些書刊市場管理混亂等狀況,造成未成年人在自身成長中可能接觸到各種不良信息甚至有害信息,影響其行為方式而導致犯罪行為的發(fā)生。 造成未成年人犯罪的內部因素上,家庭是導致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肇始之地。未成年人在日后的行為中也總是要折射出其家庭影響印記。另外,除了上述的家庭原因以外,還有明顯的個人原因,一個人的行為方式都與其心理活動、認識水平有著密切聯(lián)系,性格叛逆、自暴自棄都是造成未成年人違法犯罪行為的重要原因。 為了減少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筆者認為需要對未成年人所在學區(qū)的環(huán)境進行綜合治理、并通過相關行政機關控制文化市場對未成年人的影響、提高未成年人自身的責任能力,已期解決未成年人犯罪這一社會難題。
【關鍵詞】:未成年人 未成年人犯罪 防治對策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D917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9
  • 一、未成年人犯罪特點9-13
  • (一)未成年人犯罪概念及刑事責任認定9-11
  • (二)當前我國未成年人犯罪的特點與趨勢11-13
  •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外部環(huán)境因素分析13-19
  • (一)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社會原因13-17
  • (二)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教育原因17-19
  • 三、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及個體因素分析19-26
  • (一)家庭不良教育方式的種類及其影響19-22
  • (二)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個體原因22-26
  • 四、我國未成年人違法犯罪預防對策26-37
  • (一)未成年人所在學區(qū)的環(huán)境治理26-27
  • (二)依法控制文化市場對未成年人的影響27-30
  • (三)建立健全現(xiàn)代社會不良少年救助機制30-33
  • (四)提高未成年人的責任意識及能力33-37
  • 結語37-38
  • 參考文獻38-40
  • 作者簡介及科研成果40-41
  • 后記41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宗奎,孫曉軍,劉亞,周東明;農(nóng)村留守兒童心理發(fā)展與教育問題[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2 楊曉梅,田麗敏;論青少年犯罪的心理特點[J];大連大學學報;2002年03期

3 姚建龍;;國家親權理論與少年司法——以美國少年司法為中心的研究[J];法學雜志;2008年03期

4 王志強;;論“社區(qū)矯正”在我國的構建與完善[J];法制與社會;2007年09期

5 郭永祥;;淺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預防對策[J];法制與社會;2008年05期

6 李曙光;張龍;邵明玄;;淺談青少年犯罪心理[J];法制與社會;2008年06期

7 楊棟;牟建紅;;社會轉型對犯罪的影響及原因分析[J];法制與社會;2008年18期

8 段紅杰;;減少我國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數(shù)量的法律思考[J];法制與社會;2008年18期

9 皮藝軍;;以少年司法改革推進社區(qū)矯正[J];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10 趙軍;祝平燕;;不良交往與未成年人犯罪經(jīng)驗研究——以正向交往為參照[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

本文編號:95531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nzuizhian/95531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83227***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