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籍制度改革與外地人社會融入困境新探析——以浙江寧波農村為例
本文關鍵詞:戶籍制度改革與外地人社會融入困境新探析——以浙江寧波農村為例
更多相關文章: 外地人 勞動密集型企業(yè) 社會融入
【摘要】:本文通過探析寧波當?shù)氐慕洕l(fā)展模式及其對外地人社會融入關系的影響,來理解廢除戶籍制度對解決外地人融入困境的有限性。寧波農村的經濟基礎是勞動密集型的家庭作坊,本地人作為土地和資本的擁有者,能夠輕松獲取外地勞動力的剩余價值和土地、資本帶來的要素收益;利益來源的內在關聯(lián)造成了本地人內在的封閉和對外地人的排斥。面對本地人所形成的這種封閉利益共同體,外地人也通過建立認同團體和灰黑勢力來應對本地人的歧視,維護自身利益。這種建立在利益結構對立基礎之上的,具有敵視對立情緒的社會關系,很難以通過單純改革戶籍制度就能解決的。
【作者單位】: 武漢大學社會學系/戰(zhàn)略與決策研究中心;
【關鍵詞】: 外地人 勞動密集型企業(yè) 社會融入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當前我國農村社會各階層分析——探尋執(zhí)政黨和國家政權在農村社會的階層基礎(11YJC710064)
【分類號】:D631.42;C912.6
【正文快照】: 一、問題的提出與文獻回顧目前學界已經產生了大量的對外來農民工的研究,但核心問題是解決他們的城市化和社會融入問題[1]。并且對社會問題的研究也出現(xiàn)了一定的范式化。主要是“制度建構范式”和“文化場域范式”!爸贫冉嫹妒健笔且环N主流的范式[2],認為外來農民工的社會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甘滿堂;社會學的“內卷化”理論與城市農民工問題[J];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2 李強;;中國城市化進程中的“半融入”與“不融入”[J];河北學刊;2011年05期
3 朱力;論農民工階層的城市適應[J];江海學刊;2002年06期
4 余紅藝;;由“制造”向“智造”跨越:加快推進寧波工業(yè)創(chuàng)新轉型升級[J];寧波經濟(三江論壇);2010年11期
5 郭星華;李飛;;漂泊與尋根:農民工社會認同的二重性[J];人口研究;2009年06期
6 龔維斌;;本地人與外地人:一個新的二元社會在形成[J];人民論壇;2008年01期
7 張廣利;張瑞華;;城市外來人口“身份-認同”研究的范式轉換——從“制度建構”范式到“文化場域實踐”范式[J];山東社會科學;2012年05期
8 潘澤泉;;自我認同與底層社會建構:邁向經驗解釋的中國農民工[J];社會科學;2010年05期
9 陳映芳;“農民工”:制度安排與身份認同[J];社會學研究;2005年03期
10 王春光;;農村流動人口的“半城市化”問題研究[J];社會學研究;2006年05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袁野;;農民工勞動權益保護的長效機制理論研究——兼談《勞動合同法》的實施條件[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2 朱業(yè)乾,邵同堯;我國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社會關系支持[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3 劉乃峰;;淺析和諧社會建設中的“農民工第二代”問題[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8年09期
4 翟玉建;賈俊民;;關于農民工名稱的冷思考[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8年13期
5 吳爽;秦啟文;;城市化進程中失地農民身份認同研究進展[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8年23期
6 秦啟文;吳爽;;城市化進程中失地農民的社會排斥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8年24期
7 孫朝陽;;青年女性農民工城市融入的主動策略[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年18期
8 許麗明;;基于多層次分析框架的農民工城市融合文獻綜述[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0年32期
9 索偉鏘;李洪玲;張改清;;農民工留城意愿及其影響因素分析——基于對鄭州市農民工調查的實證[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12期
10 趙翔;張向東;;新生代農民工社會適應性研究綜述[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1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安;;城市化、腐敗與刑事犯罪[A];2012年度(第十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C];2012年
2 閻志剛;;從管制到服務:對農民工公共政策及其問題的一種話語分析[A];地方政府發(fā)展研究(第三輯)[C];2008年
3 王程椺;曾國屏;;社會技術想象視角下的城市:從城市化到創(chuàng)新[A];第七屆中國科技政策與管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4 林燕;張忠根;;孤身外出還是舉家遷移?——制度對勞動力家庭遷移決策的影響分析[A];2010年(第十屆)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集[C];2010年
5 王光甫;;農民工體制與農民工的現(xiàn)代性[A];福建省社會學2006年會論文集[C];2006年
6 王泉超;;農民工的城市融合——微觀層面的實證研究[A];福建省社會學2007年會論文集[C];2007年
7 周賢潤;;從構建和諧社會看農民工對城市化的影響[A];“和諧發(fā)展與貴州小康社會建設”學術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8 郝彩虹;;沖突與和諧——從科塞的沖突功能理論看我國農民工與市民的利益沖突[A];“改革開放30年與貴州社會發(fā)展”學術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9 饒吉銀;;社會沖突與和諧視角下的農民工問題研究[A];“新一輪西部大開發(fā)與貴州社會發(fā)展”學術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10 鄭曉茹;;第二代農民工城市適應性分析——基于貴陽市南明區(qū)的調查[A];“新一輪西部大開發(fā)與貴州社會發(fā)展”學術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羅瑞芳;城市化背景下農村宅基地集約利用機制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梁巧;合作社對農戶生產效益和規(guī)模效率的影響[D];浙江大學;2011年
3 吳興杰;我國流動人口收入差距與犯罪率的實證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4 周麗萍;中國人口城市化質量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5 王躍梅;農村勞動力外流與糧食安全問題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6 張霽雪;城鄉(xiāng)結合部的社會樣態(tài)與空間實踐[D];吉林大學;2011年
7 戴為;城市化背景下中國農民流動行為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8 張世勇;生命歷程視角下的返鄉(xiāng)農民工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9 徐艷;社會公正視角下的農民工報道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10 孫麗璐;農民工的文化適應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田經q,
本文編號:89326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nzuizhian/893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