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政府應對群體性事件的問題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8-16 14:03
本文關鍵詞:基層政府應對群體性事件的問題研究
【摘要】:隨著我國進入社會轉(zhuǎn)型時期,越來越多的矛盾日益凸顯,譬如結(jié)構(gòu)失衡,F(xiàn)如今,我國已進入了社會矛盾凸顯期。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歷程中我國必須正視的一個問題,那就是群體性突發(fā)事件,機遇與危機共存,有機遇也有挑戰(zhàn)。基層政府也在處理群體性事件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對于這類事件的管理機制還不完善以及存在很大偏差,也是在處理事件的過程中糾正和完善了管理機制。 論文首先對國群體性事件的涵義和發(fā)展特點進行了分析。群體性事件的發(fā)生主要是社會轉(zhuǎn)型時期矛盾凸顯,各種利益價值觀的碰撞,我國目前的群體性事件很少是關于政治方面的,主要是由于經(jīng)濟利益得不到滿足而發(fā)生的;鶎诱畱獙θ后w性事件具有的理論基礎分別是治理和委托代理理論。 接下來,論文描述了基層政府在處理群體性事件的時候存在的不足之處。發(fā)生的主要原因是基層政府不能合理有效的發(fā)揮社會管理的職能。基層政府的控制能力在不斷的減弱,其他有關部門也沒有積極配合管理,政府與部門之間的相互合作越來越少。一些職能部門只注重本部門的利益,忽略了廣大群眾的利益,由此工作很是被動;鶎诱褚槐P散沙,工作人員行為散漫,不認真對待工作。還有基層政府的失信也是導致群體性事件存在的重要原因。群眾不滿意政府對群體性事件的處理結(jié)果,政府也沒有任何補救措施,自然就會失去群眾的信任。最終使上級與基層政府之間的信息不一致,導致上級對基層政府監(jiān)督不夠嚴格,群體性事件仍在不斷增加。 最后,論文還指出了基層政府處理群體性事件的制度建設。主要有政府要轉(zhuǎn)變職能,提高基層政府的應急處理能力,加強對群眾的法制宣傳教育等。提出了基層政府應對群體性事件的措施。主要包括基層政府向上級反應要快,控制有力;各個部門對自己工作要認真嚴謹、建立起各個部門的聯(lián)系網(wǎng)、強化工作能力。另一方面是公民的利益表達通道要暢通無阻,進而維護基層政府的公信力;其次要使政府利益得到整合,建設利益機制;加強和完善監(jiān)督,防止信息不一致的現(xiàn)象。論文不僅分析出群體性事件的引發(fā)原因,并且提出政府解決問題的各種應急措施,使政府處理群體性事件的能力提高,有效的預防群體性事件的發(fā)生。
【關鍵詞】:基層政府 群體性事件 政府公信力
【學位授予單位】:山西財經(jīng)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D631.43
【目錄】:
- 摘要6-7
- ABSTRACT7-9
- 目錄9-12
- 第1章 引言12-19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義12-14
- 1.1.1 研究背景12-13
- 1.1.2 研究意義13-14
- 1.2 國內(nèi)外文獻綜述14-17
- 1.2.1 國內(nèi)相關理論研究現(xiàn)狀14-16
- 1.2.2 國外相關理論研究現(xiàn)狀16-17
- 1.3 研究內(nèi)容與方法17
- 1.4 主要工作和創(chuàng)新17-18
- 1.5 論文的基本結(jié)構(gòu)18-19
- 第2章 群體性事件的基本理論19-23
- 2.1 群體性事件的涵義19-20
- 2.2 近年來我國群體性事件的特點20-23
- 2.2.1 數(shù)量急劇增多,規(guī)模不斷擴大20
- 2.2.2 利益問題日益突出,其實質(zhì)是人民內(nèi)部矛盾20-21
- 2.2.3 誘因復雜,處置難度加大21-23
- 第3章 基層政府應對群體性事件的必要性與理論依據(jù)23-29
- 3.1 基層政府應對群體性事件的必要性23-25
- 3.2 基層政府應對群體性事件的理論依據(jù)25-28
- 3.2.1 治理理論25-26
- 3.2.2 委托——代理理論26-27
- 3.2.3 社會沖突理論27-28
- 3.3 本章小結(jié)28-29
- 第4章 基層政府應對群體性事件存在的問題29-38
- 4.1 基層政府應對群體性事件的管理現(xiàn)狀29-32
- 4.1.1 迷信行政權(quán)利的壓制效果,,應對方式剛性30
- 4.1.2 錯誤估計群體性事件發(fā)展態(tài)勢30-31
- 4.1.3 缺乏應急組織和能力31
- 4.1.4 信息失控,缺乏與媒體溝通31-32
- 4.2 政府應對群體性事件的個案分析32-34
- 4.2.1 云南孟連事件32-33
- 4.2.2 陸豐烏坎事件33-34
- 4.3 基層政府應對群體性事件的管理不足原因34-37
- 4.3.1 基層政府社會控制的弱化趨勢34
- 4.3.2 基層政府公信力的失范34-35
- 4.3.3 缺乏獨立與常設的應急管理機關35-36
- 4.3.4 應急管理工作制度缺乏制度化36
- 4.3.5 信息共享不足,信息溝通不暢36-37
- 4.4 本章小結(jié)37-38
- 第5章 完善基層政府應對群體性事件的制度對策38-46
- 5.1 建立基層政府快速反應、控制有力的處置機制38-39
- 5.1.1 轉(zhuǎn)變工作理念,重視應急管理工作38-39
- 5.1.2 加強預警監(jiān)測,建立健全地方應急預案39
- 5.2 整合應急資源,完善應急聯(lián)動機制39-41
- 5.3 消除信息不對稱,完善基層政府監(jiān)督體制41-43
- 5.3.1 加強應急信息公開,完善信息溝通機制41-42
- 5.3.2 建立健全領導干部接訪制度42
- 5.3.3 善用危機公關策略42-43
- 5.4 完善應急法制,提高法治化管理水平43-44
- 5.5 群體性事件處置后的相關工作44
- 5.6 本章小結(jié)44-46
- 結(jié)論與展望46-47
- 1、結(jié)論46
- 2、展望46-47
- 參考文獻47-51
- 致謝51-52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和其它科研情況52-53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崔玉開;;加強和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 變被動“維穩(wěn)”為主動“創(chuàng)穩(wěn)”——訪中國社會科學院教授于建嶸[J];理論參考;2011年03期
2 于建嶸;;中國的社會泄憤事件與管治困境[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8年01期
3 曾海若;;群體性事件應對中的政府角色[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4 陳晉勝;對群體性事件的換位思考[J];公安研究;2001年07期
5 竺雷,倪海英;論內(nèi)部群體性治安事件的預防和處置[J];江蘇公安專科學校學報;2000年01期
6 戚建剛;;論群體性事件的行政法治理模式——從壓制型到回應型的轉(zhuǎn)變[J];當代法學;2013年02期
7 李光榮;羅旭;;群體性事件應對策略研究[J];重慶行政(公共論壇);2013年06期
8 孫元明;;當前國內(nèi)群體性事件及其發(fā)展趨勢研究[J];江南社會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9 李永寵,陳晉勝;關于群體性事件的理性思考[J];晉陽學刊;2004年01期
10 王珍琦;葉興藝;;群體性事件中的政府危機公關[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2年05期
本文編號:68366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nzuizhian/683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