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謠言犯罪偵防對策研究
本文關鍵詞:網絡謠言犯罪偵防對策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隨著網絡的發(fā)展和普及,信息網絡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越來越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網絡具有便捷性、匿名性和受眾的廣泛性等特征,加上監(jiān)管不嚴,法制不完善,使得網絡造謠傳謠事件不斷增多,甚至有人利用網絡謠言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網絡謠言犯罪不僅對個人、企業(yè)的名譽造成影響,還會影響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甚至會危害國家安全。網絡謠言犯罪作為一種新型犯罪,我們對它的認識還不全面,司法實踐中傳統(tǒng)的事后型、被動型偵查理念和偵查手段也很難奏效。為了打擊網絡謠言犯罪,凈化網絡空間,我們必須深入了解網絡謠言犯罪的概念、特征、成因等,轉變偵查觀念,更新偵查手段。同時,我們應多管齊下,從多方面入手,借鑒國外的有益經驗,完善我國的網絡謠言犯罪預防體系。本文以網絡謠言犯罪為研究對象,正文約2.3萬字,除引言外,共五部分。第一部分:對網絡謠言犯罪的概念進行探析和界定。先闡述網絡謠言和網絡犯罪的概念,并在此基礎上指出網絡謠言犯罪作為一種新型犯罪,它并不是刑法意義上的犯罪類別,而是以網絡謠言為手段的網絡犯罪,最后界定出網絡謠言犯罪的概念。第二部分:分析網絡謠言犯罪的基本類型和危害。根據(jù)兩高的司法解釋和司法實踐,詳細介紹網絡謠言犯罪的四種主要類型及其構成要件,并結合具體案例從個人、企業(yè)、國家社會的角度闡述網絡謠言犯罪的巨大危害。第三部分:總結網絡謠言犯罪的主要特點和成因。分別從犯罪主體、犯罪動機、危害結果、犯罪過程和犯罪規(guī)模等角度,總結出網絡謠言犯罪不同于一般犯罪的具體特征。而產生網絡謠言犯罪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并具體從監(jiān)管、法律、經濟、文化等四個方面去分析犯罪產生的原因。第四部分:該部分是本文的重點,由于網絡謠言犯罪是一種新型的犯罪,傳統(tǒng)的偵查模式和偵查手段很難奏效,具體在偵辦此類案件時,由于案件線索發(fā)現(xiàn)難,偵查取證困難,偵查技術落后,相關配套法律法規(guī)不完善等,容易使偵查陷入困境。為了擺脫偵查困境,從偵查觀念、偵查手段、偵查隊伍、法律依據(jù)方面提出了相應的對策。第五部分:該部分也是本文的重點,只有做到偵防相結合,才能真正減少網絡謠言犯罪的發(fā)生。通過學習和總結西方發(fā)達國家在預防網絡謠言犯罪方面的一些有益做法,提出綜合運用法律、行政、技術、宣傳等手段,,形成立法、政府、行業(yè)和民眾等協(xié)調合作的網絡謠言犯罪預防體系。
【關鍵詞】:網絡謠言犯罪 偵查 預防 對策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政法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D917.6
【目錄】: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9
- 引言9-11
- 一、網絡謠言犯罪的概念11-15
- (一)網絡犯罪的概念11-12
- (二)網絡謠言的概念12-13
- (三)網絡謠言犯罪的概念13-15
- 二、網絡謠言犯罪的基本類型及危害15-20
- (一)網絡謠言犯罪的基本類型15-18
- (二)網絡謠言犯罪的危害18-20
- 三、網絡謠言犯罪的主要特點及成因20-25
- (一)網絡謠言犯罪的主要特點20-22
- (二)網絡謠言犯罪產生的原因22-25
- 四、網絡謠言犯罪的偵查對策25-33
- (一)網絡謠言犯罪的偵查困境25-28
- (二)網絡謠言犯罪的偵查對策28-33
- 五、網絡謠言犯罪的預防對策33-39
- (一)網絡謠言犯罪預防的域外模式33-36
- (二)我國網絡謠言犯罪預防的完善建議36-39
- 參考文獻39-41
- 致謝#@@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軍車進京”“皮革奶”原來都是謠言——近年在社會產生嚴重后果的網絡謠言案例[J];四川黨的建設(城市版);2012年05期
2 陳英鳳;;破解網絡謠言要“自律”更要“他律”[J];中國工運;2012年05期
3 嚴健;;新加坡鐵腕管控網絡謠言[J];理論導報;2012年05期
4 白峰;;讓抵制網絡謠言成為一種自覺[J];中國監(jiān)察;2012年09期
5 陶鵬;;網絡文化視閾下網絡謠言的成因與治理[J];領導科學;2012年20期
6 黃培光;;防范網絡謠言及其社會風險的法律思考[J];四川行政學院學報;2012年04期
7 康莊;;自覺抵制網絡謠言[J];江淮;2012年07期
8 胡詩妍;;網絡謠言的機理剖析與決策控制[J];領導科學;2012年23期
9 單梅玲;;網絡謠言分析[J];中共青島市委黨校.青島行政學院學報;2012年06期
10 張欣若;;網絡謠言的產生原因與法律規(guī)制[J];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3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李亞銘;楊波;王喜嚴;劉宗元;;陜西省網絡謠言治理機制的建構研究[A];陜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論與現(xiàn)實問題研究優(yōu)秀成果選編(2012-2013年度)[C];2014年
2 王佳寧;;不同類型網絡謠言對態(tài)度改變影響的實驗研究[A];心理學與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重拳出擊,粉碎網絡謠言[N];光明日報;2011年
2 朱根明;各盡其責讓網絡謠言無處“飛”[N];人民公安報;2011年
3 袁浩;不做網絡謠言的“二傳手”[N];人民公安報;2011年
4 ;網絡謠言風起,法律亮劍難在哪里[N];法制日報;2012年
5 北京學者 吳祚來;如何判定網絡謠言的危害大小[N];東方早報;2011年
6 張同貴;提高識別能力 抵制網絡謠言[N];承德日報;2012年
7 畢宏音 天津社會科學院輿情研究所;把握網絡謠言特征 遏制其危害[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
8 崔允濤;不聽不信不傳網絡謠言[N];解放軍報;2012年
9 重慶郵電大學網絡社會發(fā)展問題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陳純柱 重慶郵電大學網絡社會發(fā)展問題研究中心 敖永春;有效監(jiān)管:讓網絡謠言不再飛[N];中國教育報;2012年
10 本報記者 劉燕;對網絡謠言要零容忍[N];科技日報;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高兵武;政府對網絡謠言的防范與治理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2 彭云峰;網絡謠言研究[D];暨南大學;2012年
3 謝能武;網絡謠言及其治理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
4 彭偉英;商業(yè)網絡謠言的傳播研究[D];湖南大學;2012年
5 崔恩慧;網絡謠言的擴散與消解問題研究[D];遼寧大學;2012年
6 田惠鳳;網絡謠言的社會危害及治理對策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2年
7 張晶;網絡謠言之政府管理與控制研究[D];南昌大學;2013年
8 何云娜;食品安全類網絡謠言的傳播與防控[D];湘潭大學;2013年
9 丁海燕;政府應對網絡謠言的策略研究[D];廣州大學;2013年
10 王植;論網絡謠言的形成、傳播和治理策略[D];南京理工大學;2014年
本文關鍵詞:網絡謠言犯罪偵防對策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5842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nzuizhian/458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