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群體性事件的蘇州市回應型警務建設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5-21 19:14
本文關鍵詞:應對群體性事件的蘇州市回應型警務建設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公民在經(jīng)濟生活不斷改善的同時,對安全、穩(wěn)定、公平、正義、法治等政治生活質(zhì)量的要求和期望也在不斷提高。這些嚴峻地挑戰(zhàn)著公安機關的社會治理模式,拷問著警察的執(zhí)法能力和職業(yè)素養(yǎng),也引發(fā)對警務模式問題的探討。傳統(tǒng)的“壓制型”治理模式,即運用行政強制手段對社會治安事件進行打擊處理的模式已難以為繼,在實踐操作中已呈現(xiàn)諸多合法性危機。根據(jù)我國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時間,反思“壓制性”警務模式的諸多弊端,建立一種新的社會治理模式“回應型”警務模式勢在必行!盎貞汀本瘎漳J揭韵鄬θ擞行騾⑴c為手段,,將維護社會“韌性穩(wěn)定”作為終極目標一種新的治理模式,具有以人為本、服務導向、及時反應、依法治理的基本特征。本文首先詳細探討了壓制型模式勃興的原因及其局限,進而闡釋了回應型警務的概念及其產(chǎn)生的背景,認為回應型警務建設在社會轉型期的中國既有充分的理論依據(jù),又有迫切的現(xiàn)實需要。在此基礎上,以蘇州市為個案,分析了蘇州市回應型警務建設已有的做法、存在的問題和發(fā)展的方向。通過理論探討和實證分析,試圖探尋回應型警務建設的基本規(guī)律,推導出“回應型”警務模式的優(yōu)點在于能夠從根源上實施風險防范、危機處理和權益保障。為將“回應型”警務模式合法化,需要在微觀層面進行嚴謹縝密的制度設計,而其中的關鍵是健全團體性訴求表達機制、群體性事件中的信息公開機制、保障相對人有序參與的行政責任制度和警務回應績效評估與監(jiān)控制度。
【關鍵詞】:群體事件 警務 回應 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蘇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D631.1
【目錄】: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導論9-14
- 一、 研究目的與意義9-10
- 二、 文獻綜述10-12
- 三、 研究內(nèi)容與研究方法12-14
- 第一章 回應型警務的概念及產(chǎn)生背景14-19
- 一、 回應型警務的概念界定14-16
- 1、 回應型警務的內(nèi)涵14
- 2、 回應型警務的基本特征14-16
- 二、 回應型警務產(chǎn)生的實踐背景16-17
- 三、 回應型警務產(chǎn)生的理論背景17-19
- 第二章 群體性事件應對中蘇州市回應型警務建設的實踐經(jīng)驗19-30
- 一、 群體性事件應對中蘇州市回應型警務建設的政策創(chuàng)新19-20
- 二、 群體性事件應對中蘇州市回應型警務建設的機制優(yōu)化20-23
- 1、 警力下沉20
- 2、 警民懇談20-22
- 3、 危機警務22-23
- 三、 典型案例分析23-30
- 1、 通安事件23-25
- 2、 昆山中榮金屬制品有限公司爆炸案25-27
- 3、 蘇州市姑蘇區(qū)涉疆傷害案訛傳事件27-30
- 第三章 蘇州市回應型警務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30-33
- 一、 警務觀念的滯后性30-31
- 二、 警務人員的倦怠性31-32
- 三、 警務工作的被動性32-33
- 第四章 進一步完善蘇州回應型警務建設的制度設計33-37
- 一、 健全利益表達機制33-34
- 二、 完善群體性事件中的信息公開機制34-35
- 三、 完善保障相對人有序參與的行政責任制度35
- 四、 完善警務回應績效評估與監(jiān)控制度35-37
- 參考文獻37-39
- 致謝39-40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水秘;政府回應的理論分析及啟迪[J];地方政府管理;2000年11期
2 汪勇;關于中國警務改革若干問題的思考[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2003年02期
3 王大偉,賈迪;論創(chuàng)建中國特色的危機警務模式[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4 王卉;劉冰;;英國警務改革的實踐及啟示[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5 張春曉;建立我國新型警務模式之構想[J];公安學刊(浙江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2001年06期
6 張躍進;;深化警務改革提升警務效能的實踐與思考[J];公安研究;2006年03期
7 李敏;;關于警務改革的理性思考[J];公安研究;2008年10期
8 張子榮;;我國警務模式選擇與實現(xiàn)路徑探討[J];公安研究;2009年07期
9 范梅芝;;中國行政責任制度的再思考[J];改革與開放;2009年12期
10 杜劍虹;;以民生為最大警務回應新期待的“北侖實踐”與思考[J];公安學刊(浙江警察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本文關鍵詞:應對群體性事件的蘇州市回應型警務建設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8457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nzuizhian/384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