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與戶籍身份:城市困境兒童的福利排斥
發(fā)布時間:2021-01-17 02:54
近年來,隨著我國"適度普惠型兒童福利制度"試點工作的開展,困境兒童的福利提供和福利權(quán)實現(xiàn)得到了極大的重視,但與此同時城市困境兒童的福利問題依然嚴峻,福利排斥仍然存在,導致制度實施的目標難以達成。以江蘇省4個試點城市為例,運用深度訪談的方法,從福利排斥角度分析目前兒童福利制度運行中存在的問題。研究發(fā)現(xiàn),目前城市困境兒童福利實踐問題主要是集中于地域和戶籍身份兩個向度上的福利排斥問題,而導致其福利排斥產(chǎn)生的根本原因是一直以來我國福利提供領域存在的"差序格局"。因此,實行統(tǒng)一的"社會身份"標準進行福利提供、縮小平衡地方間兒童福利提供差距,是擺脫福利排斥、減少兒童福利問題的關(guān)鍵。
【文章來源】: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9,21(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9 頁
【文章目錄】:
一、福利提供中平等與排斥的張力
二、城市困境兒童福利提供的地域化排斥
1. 福利資金提供上的地域化排斥
2. 福利服務提供上的地域化排斥
三、城市困境兒童福利提供上的戶籍身份排斥
1. 福利政策內(nèi)容上的戶籍身份排斥
2. 福利提供水平上的戶籍身份排斥
四、差序福利權(quán):城市困境兒童福利排斥的起點
五、結(jié)論與建議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改革開放40年我國流動人口社會保障發(fā)展與研究回顧[J]. 于凌云,史青靈. 社會保障研究. 2019(01)
[2]兒童福利權(quán)可以測量嗎?[J]. 佟新. 中國民政. 2017(11)
[3]社會保障城鄉(xiāng)統(tǒng)籌發(fā)展、地方政策革新與農(nóng)民社會公民權(quán)演進——以基本養(yǎng)老保險制度變遷為例[J]. 黃婷. 社會保障研究. 2017(01)
[4]身份主導型政策負排斥:演變軌跡與形成機理——以當代中國為視角[J]. 鐘裕民,陳僑予. 探索. 2015(05)
[5]公共政策排斥論:政策認知的新探索[J]. 黃健榮,鐘裕民. 江蘇行政學院學報. 2015(04)
[6]城鄉(xiāng)分割、區(qū)域分割與流動人口社會保障缺失[J]. 秦立建,王震,葛玉好. 經(jīng)濟理論與經(jīng)濟管理. 2015(03)
[7]社會保障體系“分化”與“整合”的邏輯[J]. 孫淑云. 理論探索. 2015(01)
[8]中國外流勞動力的社會福利效應研究——基于微觀調(diào)研的經(jīng)驗分析[J]. 樊士德. 新疆社會科學. 2014(02)
[9]變動社會中的公民身份——概念內(nèi)涵與變遷機制的解析[J]. 郭忠華. 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2(01)
[10]城鄉(xiāng)差分與內(nèi)外之別:流動人口社會保障研究[J]. 楊菊華. 人口研究. 2011(05)
本文編號:2982057
【文章來源】: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9,21(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9 頁
【文章目錄】:
一、福利提供中平等與排斥的張力
二、城市困境兒童福利提供的地域化排斥
1. 福利資金提供上的地域化排斥
2. 福利服務提供上的地域化排斥
三、城市困境兒童福利提供上的戶籍身份排斥
1. 福利政策內(nèi)容上的戶籍身份排斥
2. 福利提供水平上的戶籍身份排斥
四、差序福利權(quán):城市困境兒童福利排斥的起點
五、結(jié)論與建議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改革開放40年我國流動人口社會保障發(fā)展與研究回顧[J]. 于凌云,史青靈. 社會保障研究. 2019(01)
[2]兒童福利權(quán)可以測量嗎?[J]. 佟新. 中國民政. 2017(11)
[3]社會保障城鄉(xiāng)統(tǒng)籌發(fā)展、地方政策革新與農(nóng)民社會公民權(quán)演進——以基本養(yǎng)老保險制度變遷為例[J]. 黃婷. 社會保障研究. 2017(01)
[4]身份主導型政策負排斥:演變軌跡與形成機理——以當代中國為視角[J]. 鐘裕民,陳僑予. 探索. 2015(05)
[5]公共政策排斥論:政策認知的新探索[J]. 黃健榮,鐘裕民. 江蘇行政學院學報. 2015(04)
[6]城鄉(xiāng)分割、區(qū)域分割與流動人口社會保障缺失[J]. 秦立建,王震,葛玉好. 經(jīng)濟理論與經(jīng)濟管理. 2015(03)
[7]社會保障體系“分化”與“整合”的邏輯[J]. 孫淑云. 理論探索. 2015(01)
[8]中國外流勞動力的社會福利效應研究——基于微觀調(diào)研的經(jīng)驗分析[J]. 樊士德. 新疆社會科學. 2014(02)
[9]變動社會中的公民身份——概念內(nèi)涵與變遷機制的解析[J]. 郭忠華. 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2(01)
[10]城鄉(xiāng)差分與內(nèi)外之別:流動人口社會保障研究[J]. 楊菊華. 人口研究. 2011(05)
本文編號:298205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nzuizhian/2982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