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勢下地方政府社會維穩(wěn)的行為邏輯及其治理
[Abstract]:Under the requirement of "stability over everything", social stabilit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ask for local governments, but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 stability, local governments are caught in a strange circle of maintenance, and the behavior of maintaining stability is out of order. The main reasons are the rigid and firm view of maintenance of local government, the mechanism of social stability under pressure, the self-interest and financial pressure of local government. In the new situ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set up a scientific view of stability and distinguish between maintaining stability and safeguarding rights, second, to define the power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reasonably, and to innovate the assessment mechanism of social stability. Third, regulate the social stability of local governments, and effectively solve the financial pressure of local governments.
【作者單位】: 山東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山東師范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
【分類號】:D631.4;D62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陳發(fā)桂;;我國基層維穩(wěn)運行機制的理性化建構探析[J];長白學刊;2010年05期
2 黃順康;夏俊毅;;“維穩(wěn)”的機制設計思考[J];甘肅社會科學;2011年03期
3 陳發(fā)桂;;變“管治”為“共治”:基層維穩(wěn)慣性思維的矯正[J];領導科學;2012年09期
4 孫立平;;“不穩(wěn)定幻像”與維穩(wěn)怪圈[J];人民論壇;2010年19期
5 黃毅峰;;民主政治條件下社會穩(wěn)定的內(nèi)在機理探析[J];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11年06期
6 俞可平;;動態(tài)穩(wěn)定與和諧社會——訪中共中央編譯局副局長俞可平教授[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06年03期
7 于建嶸;;當前壓力維穩(wěn)的困境與出路——再論中國社會的剛性穩(wěn)定[J];探索與爭鳴;2012年09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郅強;;社會穩(wěn)定觀的轉型與公民參與[J];長白學刊;2009年04期
2 陳發(fā)桂;;我國基層維穩(wěn)運行機制的理性化建構探析[J];長白學刊;2010年05期
3 岳立濤;;我國政治發(fā)展規(guī)劃中的問題及對策分析——以2004年至2010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為分析視角[J];重慶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4 蕢凱頻;;民主邏輯的辯證法——西方錯誤民主邏輯的辯證唯物主義批判[J];湖北社會科學;2009年04期
5 陳發(fā)桂;;基層維穩(wěn)運行的路徑選擇——基于運行機制的制度性缺陷[J];福建行政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6 陳發(fā)桂;;和諧視閾下公眾利益訴求理性表達機制的建構——以民間組織介入為視角[J];福建行政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7 朱德威;;社會分層對社會和諧的影響及啟示——以社會分層類型學為視角的分析[J];法制與社會;2009年07期
8 湯茜;;維穩(wěn)的法治化思考[J];法制與社會;2011年11期
9 張志;;仲裁與我國社會主義社會建設[J];公民與法(法學版);2010年09期
10 劉棟;;從政治系統(tǒng)論角度看如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沖突應對機制[J];消費導刊;2009年2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劉超;;轉型期社會穩(wěn)定維護機制建設研究——基于公共產(chǎn)品供給視角的分析[A];湖湘公共管理研究(第二卷)[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蔣潤婷;行政法視閾下的行政參與權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黃紅發(fā);科學社會主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3 王小鋼;追尋中國環(huán)境法律發(fā)展之新理論[D];吉林大學;2008年
4 王蒙;中國現(xiàn)代國家成長過程中的政治整合研究[D];南京大學;2012年
5 向良云;非常規(guī)群體性突發(fā)事件演化機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2年
6 馮耀云;沖突的持續(xù)性:S村農(nóng)民與政府征地糾紛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凱;建設和諧社會視域下的社會穩(wěn)定問題探析[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呂鵬;社會學視域下的中國群體性事件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3 許方園;和諧社會背景下我國群體性事件的發(fā)生機制及其應對[D];華東政法大學;2011年
4 李成龍;中國社會背景下協(xié)商民主穩(wěn)定功能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1年
5 嵇靖;基層維穩(wěn)面臨的現(xiàn)實問題及對策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6 馬冬培;公安機關維護社會穩(wěn)定的困境與對策分析[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7 史仍山;城市占道經(jīng)營治理中的暴力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8 劉響來;江澤民穩(wěn)定思想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9 鄒建軍;我國城市公共危機應對中的政府行為研究[D];中共上海市委黨校;2009年
10 禹世明;地方政府治理群體性事件研究[D];云南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安托萬·加拉蓬;法律和寬容的新語言[J];第歐根尼;1998年02期
2 陳發(fā)桂;;基層維穩(wěn)運行機制策略優(yōu)化[J];黨政論壇;2010年07期
3 黃順康;;非直接利益沖突何以成為影響社會穩(wěn)定的重要因素[J];甘肅社會科學;2008年05期
4 黃順康;夏俊毅;;重大群體性事件的因素鏈和因果關系分析[J];甘肅社會科學;2010年04期
5 杜鎮(zhèn)遠,廖天;關于西方思想家的思想寬容原則的歷史考察[J];晉陽學刊;1996年05期
6 李德順;寬容的價值[J];開放時代;1996年01期
7 吳理財;;用“參與”消解基層“選擇性治理”[J];南風窗;2009年02期
8 應星;;“氣場”與群體性事件的發(fā)生機制——兩個個案的比較[J];社會學研究;2009年06期
9 俞可平;;動態(tài)穩(wěn)定與和諧社會——訪中共中央編譯局副局長俞可平教授[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06年03期
10 王浦劬;西方當代政治沖突理論述評[J];學術界;1991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肖文濤;;群體性事件:當前態(tài)勢與地方政府應對思路[J];學習論壇;2010年05期
2 王前;楊暢;;構建治理型地方政府公共事業(yè)管理機制的基本途徑[J];湖南社會科學;2007年06期
3 張新文;李文軍;;論我國地方政府公共服務的“趨中”供給及治理取向[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4 黃藝雪;;基于地方政府權力回歸的治理型政府建設研究[J];華章;2011年01期
5 袁新華;;壓力維穩(wěn)機制下的社會穩(wěn)定[J];求實;2011年S1期
6 房亞明;;論地方政府在突發(fā)公共事件治理中的作用機制[J];探求;2006年04期
7 莫勇波;;論地方政府“形象工程”的蛻變及其治理[J];理論導刊;2006年12期
8 張志會;何永松;;重視輿情壓力 促進網(wǎng)絡治理——地方政府正視網(wǎng)絡輿情的學理探討[J];銅仁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9 喻鋒;;地方政府上行政治參與:歐洲經(jīng)驗及其對中國的啟示[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10 仲兵;曾令發(fā);;英國布萊爾政府時期的地方民主探析[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盧珂;;中部崛起中的地方政府治理創(chuàng)新[A];“建設服務型政府的理論與實踐”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2 鄧小兵;馮淵源;;群體性事件中的地方政府與媒體關系探討[A];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10年會論文集[C];2010年
3 徐逸倫;;從群體性事件看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設[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管理體制”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第20屆年會論文集[C];2010年
4 張濤;陳秉聰;范文;;社會矛盾轉化實證分析[A];2011年中國社會學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社會管理機制創(chuàng)新”論壇論文集[C];2011年
5 趙永茂;;都會治理之建構——臺灣地區(qū)地方政府與政治改造方向分析[A];服務型政府與和諧社會[C];2005年
6 陳奇星;;強化地方政府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職能的對策思考[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4年年會暨“政府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論文集[C];2004年
7 周向紅;王仁元;;地方政府在推動雙向轉診的作用和路徑研究[A];“構建和諧社會與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8 李義平;;當前制度框架中地方政府的行為分析[A];2004年中國經(jīng)濟特區(qū)論壇:科學發(fā)展觀與中國的發(fā)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9 王麗麗;盧小君;李鵬;;我國地方政府合作創(chuàng)新中的知識共享過程及其實現(xiàn)[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0年會暨“政府管理創(chuàng)新”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10 宋葉萍;;市場化改革與地方政府經(jīng)濟行為選擇[A];地方政府機構改革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學會1998年年會暨“積極推進地方政府機構改革”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199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滕朝陽;建構與民眾對話的意識和制度[N];安陽日報;2009年
2 覃敏;群體性事件的特點及處置對策[N];廣西政法報;2001年
3 向春玲 張玉潔 周海忠;2008年社會學熱點研討綜述[N];學習時報;2009年
4 江玲玲 月航 李超;民革市委提出14條對策建議[N];常州日報;2009年
5 郭正模 李曉梅;預防處置群體性事件的多學科探索[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7年
6 市公安局江南分局 胡立華;從甕安事件看群體性事件的“蝴蝶效應”[N];金華日報;2008年
7 你好衡陽網(wǎng) 鄧松月;蒸湘區(qū)綜治維穩(wěn)工作邁入全省先進[N];衡陽日報;2009年
8 鄧道勇;云南開國內(nèi)首家政府微博[N];中國經(jīng)濟時報;2009年
9 本報記者 周仲輝 通訊員 王容利;“五事五重”鑄平安[N];衡陽日報;2010年
10 雷輝 崔財鑫 鄭基 雄戚照 詹崗琳;廉江:下血本“花錢買穩(wěn)定”[N];南方日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國申;從傳統(tǒng)到現(xiàn)代:英國地方治理變遷[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2 王勇;地方因素對美國外交的影響[D];外交學院;2009年
3 朱海倫;轉型期地方政府行政決策機制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4 彭彥強;基于行政權力分析的中國地方政府合作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李常理;轉型時期中國地方政府經(jīng)濟行為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6 董幼鴻;我國地方政府政策評估制度化建設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7 孫亞飛;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政府職能變革趨勢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8 楊山鴿;后福利國家背景下的中央與地方關系[D];復旦大學;2006年
9 霍曉英;地方政府公共服務能力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10 蘆剛;地方政府績效評估中的公民參與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樹海;中國地方政府不良競爭及其治理[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2 王慶豐;論地方政府間消極競爭行為及其治理[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3 吳華長;治理視野中我國地方政府責任結構研究[D];蘇州大學;2007年
4 李倩;地方政府處置群體性事件的行政能力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5 董尚朝;當代民間商會的地方治理功能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7年
6 杜橋省;社會轉型期群體性事件成因及對策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7 劉志杰;群體性事件報道研究[D];暨南大學;2010年
8 黃杜;博弈論視角下的群體性事件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9 鄧崇惠;無直接利益沖突群體性事件的預防措施初探[D];西南交通大學;2010年
10 徐振明;群體性事件中的地方政府公信力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29341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nzuizhian/2293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