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胺酮致小鼠類似精神分裂癥癥狀及其機制研究
本文選題:氯胺酮 + 精神分裂癥。 參考:《蘇州大學》2009年碩士論文
【摘要】: 目的:觀察氯胺酮單次或連續(xù)給藥后小鼠產(chǎn)生的類似精神分裂癥癥狀,并對其可能機制進行探討。 方法:昆明種小鼠隨機分為生理鹽水對照組、氯胺酮小劑量(25 mg/kg)、中劑量(50 mg/kg)、大劑量(100 mg/kg)組,生理鹽水組予以生理鹽水,不同劑量氯胺酮組腹腔注射給藥,1次/天,連續(xù)給藥7天。觀察小鼠的行為學變化;采用比色法測定血清及腦組織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HE染色觀察海馬神經(jīng)元形態(tài)學變化;逆轉(zhuǎn)錄-聚合酶鏈式反應(yīng)(RT-PCR)檢測海馬中NRG1及ErbB4 mRNA的表達;免疫組織化學技術(shù)(SABC法)檢測NOX4及ErbB4的表達水平。 結(jié)果:(1)氯胺酮單次或連續(xù)給藥可誘導小鼠產(chǎn)生活動增加、刻板行為、四肢無力和共濟失調(diào)現(xiàn)象(P 0.05)。(2)血清及腦組織生化指標測定表明,大劑量氯胺酮組可顯著降低SOD活性(P 0.01),氯胺酮組MDA含量隨給藥劑量的增加而增大,但無顯著性差異。(3)大劑量氯胺酮組可顯著降低海馬區(qū)NRG1及ErbB4 mRNA的表達(P 0.05)。(4)不同劑量氯胺酮組可顯著增加NOX4蛋白的表達(P 0.01),降低ErbB4蛋白的表達,且均有一定的劑量依賴趨勢(P 0.01)。 結(jié)論:氯胺酮可誘導小鼠產(chǎn)生類似精神分裂癥的癥狀,這可能與海馬區(qū)NRG1及ErbB4的表達減少及氧化應(yīng)激相關(guān)。
[Abstract]:Aim: to observe the symptoms of similar schizophrenia in mice after single or continuous administration of ketamine and to explore its possible mechanism. Methods: Kunming mi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normal saline control group, ketamine small dose (25 mg/kg), middle dose (50 mg/kg), high dose (100 mg/kg) group and saline group. The drug was given continuously for 7 days. The changes of behavior in mice and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hippocampal neurons in serum and brain tissue were determined by colorimetric method and the levels of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and malondialdehyde (MDA) were observed by HE staining. The expression of NRG1 and ErbB4 mRNA in hippocampus was detected by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 and the expression of NOX4 and ErbB4 was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SABC method). Results: (1) single or continuous administration of ketamine could induce increased activity, stereotypical behavior, limb weakness and ataxia in mice (P0. 05). (2). High dose ketamine group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SOD activity (P0.01). MDA content in ketamine group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dosage.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3) the expression of NRG1 and ErbB4 mRNA in hippocampus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high dose ketamine group (P0. 05). (4). The expression of NOX4 protein and ErbB4 protein in Ketamin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0. 01), and ErbB4 protein expression was decreased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P0. 01). Conclusion: ketamine can induce schizophrenia like symptoms in mice, which may be related to the decreased expression of NRG1 and ErbB4 in hippocampus and oxidative stress.
【學位授予單位】:蘇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D919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景川;氯胺酮用于精神分裂癥患者的麻醉5例報告[J];中國全科醫(yī)學;2004年08期
2 徐西嘉;趙靖平;;拉莫三嗪輔助治療精神分裂癥[J];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2009年01期
3 吳國遠;梁治輝;吳運斌;;氯胺酮用于躁狂型精神分裂癥產(chǎn)婦行剖宮產(chǎn)麻醉的可行性[J];華夏醫(yī)學;2009年03期
4 韓洪瀛;廖艷輝;唐勁松;劉鐵橋;郝偉;陳曉崗;;氯胺酮依賴者(吸食“K”粉者)的認知功能損害[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1年03期
5 劉鐘毅 ,許昌麟;躁郁癥和精神分裂癥之間的遺傳聯(lián)系[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1978年02期
6 趙德明;;精神分裂癥患者所見的病理反射[J];中國神經(jīng)精神疾病雜志;1981年02期
7 高柏良;端義揚;;30例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血、腦脊液及尿中環(huán)磷酸腺苷測定(摘要)[J];醫(yī)學研究雜志;1982年03期
8 陳智銘;楊積蘭;李宗寅;余鑫之;舒明偉;王克永;;合肥地區(qū)精神分裂癥患者弓形體感染率的調(diào)查[J];安徽醫(yī)科大學學報;1985年02期
9 王長貴;精神分裂癥患者的陽性情感障礙[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1987年02期
10 劉小林;諶必勝;張銘莉;鄺培桂;畢愛華;李建蓉;;精神分裂癥患者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異常的探討[J];華中醫(yī)學雜志;1992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孔國強;;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精神分裂癥患者甲狀腺激素水平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內(nèi)分泌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2 梁綺霞;梁保嫦;;健康教育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療效意義的研究[A];全國內(nèi)科護理學術(shù)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2年
3 侯海榮;;剖析精神分裂癥現(xiàn)象[A];2006年度全國第九次精神病學術(shù)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4 張莉;;康復訓練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A];河南省精神科護理風險管理培訓班及學術(shù)交流會資料匯編[C];2011年
5 郭俊花;蔡露;黃青;譚書平;;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認知功能及與臨床特征相關(guān)性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第九次全國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11年
6 王文菊;;心理干預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焦慮抑郁情緒及自尊水平的影響[A];河南省精神科康復護理培訓班及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7 張群英;李義會;;團體訓練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作用[A];河南省精神科康復護理培訓班及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8 李林;;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羅夏測驗特點[A];全國第六屆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文摘選集[C];1987年
9 簡佳;唐茂芹;米國琳;邱惠敏;曹秉玉;;抗精神病藥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骨密度與糖脂代謝的影響及相關(guān)性[A];中華醫(y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第九次全國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11年
10 曾秋伊;;家庭護理干預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A];全國第十一次精神衛(wèi)生高級論壇論文匯編[C];2011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顏秋雨 通訊員 王玉林 羅濤;“K粉”依賴者與精神分裂癥患者腦結(jié)構(gòu)損害相似[N];健康報;2010年
2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yī)院醫(yī)師 郭志華;減輕精神分裂者心理痛苦[N];北京科技報;2009年
3 崔界峰;患上精神分裂癥的三大表現(xiàn)[N];北京科技報;2008年
4 記者 李穎;精神分裂癥患者3成不能堅持服藥[N];科技日報;2007年
5 中華醫(y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名譽主任委員、上海精神衛(wèi)生中心教授 張明園;精神疾患防勝于治[N];光明日報;2009年
6 記者 朱丹;中德合作復發(fā)干預技術(shù)合作項目在北京啟動[N];經(jīng)濟參考報;2009年
7 章關(guān)春;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需社會、家庭共助[N];健康報;2005年
8 薛原;三四成精神分裂癥患者不能按時用藥[N];大眾衛(wèi)生報;2007年
9 薛原;精神分裂癥患者3年不服藥必復發(fā)[N];健康報;2006年
10 閻紅;大多在青春期有心理障礙[N];健康報;2005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高梅;嗎啡與氯胺酮對人離體T輔助淋巴細胞分化的影響及機制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2年
2 張啟文;農(nóng)村社區(qū)精神分裂癥患者精神衛(wèi)生服務(wù)利用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中南大學;2008年
3 魏欽令;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腦白質(zhì)異常與ZNF804A基因rs1344706多態(tài)性的關(guān)聯(lián)研究[D];中南大學;2012年
4 于洪鸞;長期低劑量氯胺酮濫用對青少年期食蟹猴腦功能的影響[D];山東大學;2012年
5 蔡驊琳;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患者血漿和尿液的代謝組學研究[D];中南大學;2012年
6 郭素芹;兒童精神分裂癥與神經(jīng)發(fā)育異常關(guān)系的研究[D];中南大學;2007年
7 張懷惠;8p基因ASAH1和NRG-1與精神分裂癥易感性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8 每曉鵬;星形膠質(zhì)細胞參與氯胺酮治療神經(jīng)病理性痛的基礎(chǔ)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0年
9 袁維秀;氯胺酮治療慢性神經(jīng)源性疼痛作用機制的實驗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4年
10 賈有海;氯胺酮、異丙酚預處理對復蘇后大鼠大腦的保護作用及其機理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健;氯胺酮致小鼠精神分裂癥樣癥狀及對MAPK信號通路影響的研究[D];蘇州大學;2009年
2 劉偉麗;氯胺酮致小鼠類似精神分裂癥癥狀及其機制研究[D];蘇州大學;2009年
3 肖峰;氯胺酮對小鼠海馬缺血再灌注誘導相關(guān)基因表達影響[D];武漢大學;2004年
4 古孝勇;精神分裂癥患者Th1與Th2型細胞因子水平和功能變化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5 周海燕;氯胺酮對沙土鼠腦缺血再灌注損傷后細胞凋亡及caspase-3、c-fos的影響[D];浙江大學;2002年
6 駱宏;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質(zhì)量量表(SQLS)中文版:修訂及臨床應(yīng)用研究[D];浙江大學;2002年
7 周強;初探個案管理對精神分裂癥患者暴力行為及社會功能的干預效果[D];汕頭大學;2010年
8 單嘉琪;氯胺酮、右美托咪定行預防性鎮(zhèn)痛對患者術(shù)后鎮(zhèn)痛及胃腸功能恢復的影響[D];復旦大學;2010年
9 李燕;He-Ne激光、LED及氯胺酮對成纖維細胞影響的初步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10 周平;精神分裂癥患者抑郁癥狀的評定及對喹硫平的治療反應(yīng)[D];汕頭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07314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nzuizhian/2073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