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穩(wěn)定風險仿真模擬與社會沖突的前饋控制——基于政策模擬方法的社會穩(wěn)定風險系列研究之一
本文選題:社會穩(wěn)定風險 + 社會沖突; 參考:《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16年01期
【摘要】:政策一旦投入社會現(xiàn)實之中,就會形成一種能量,迫使原有的社會利益結構發(fā)生某種改變且覆水難收。所以為規(guī)避社會沖突,政策制定者總是事先進行社會穩(wěn)定風險評估,力求預知特定政策投入運行后所產(chǎn)生能量的正負及其大小,以規(guī)避或防范社會沖突。由于社會風險模擬方法以特定的政策及其施加目標為研究對象,可以在人工環(huán)境中建立一個與它相似的仿真模型,并通過人工和計算機手段,使其在虛擬環(huán)境中運行和多向度推演,觀察其未來發(fā)展變化的過程及最終結果,預先發(fā)現(xiàn)其中的問題并進行對策矯正,因此這種方法被業(yè)內(nèi)認為以動態(tài)推演的優(yōu)勢超越于傳統(tǒng)的靜態(tài)評估,對社會沖突風險的防范具有極大的應用價值。通過對社會穩(wěn)定風險仿真模擬的主要內(nèi)容及其焦點和難點進行探討,同時針對社會穩(wěn)定風險系統(tǒng)整體性涌現(xiàn)的產(chǎn)物——社會沖突,提出利用社會風險仿真模擬方法實施前饋控制的初步構想。
[Abstract]:Once the policy is put into the social reality, it will form a kind of energy, forcing the original social interest structure to change. Therefore, in order to avoid social conflicts, policy makers always carry out risk assessment of social stability in advance, and try to predict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energy generated after the operation of specific policies, in order to avoid or prevent social conflicts. Because the social risk simulation method focuses on specific policies and their imposed targets, it is possible to establish a simulation model similar to it in artificial environments and to use both artificial and computer methods. Make it run in virtual environment and multi-direction extrapolation, observe the process and final result of its futur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detect the problems in advance and carry out countermeasures and correction. Therefore, this method is considered to be superior to the traditional static evaluation by the advantage of dynamic inference, and has great application value to the prevention of social conflict risk.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ain content, focus and difficulty of the simulation of social stability risk, and at the same time, aims at the social conflict, which is the result of the emergence of social stability risk system as a whole. A preliminary idea of feedforward control by using social risk simulation method is put forward.
【作者單位】: 天津工業(yè)大學公共危機管理研究所;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3ASH133)
【分類號】:D631.4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陸福興;小康社會下可能發(fā)生的社會沖突及其防范[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2 李瓊;轉型期我國社會沖突研究綜述[J];學術探索;2003年10期
3 孫正,趙穎;網(wǎng)絡背景下社會沖突與控制的幾點思考[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4 賈高建;社會轉型與社會沖突[J];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05年04期
5 周自豪;張文彬;;公民社會與正確對待社會沖突[J];中共長春市委黨校學報;2005年06期
6 吳寧;;當代中國轉型期社會沖突背景下的和諧[J];淮海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7 杜國強;;論社會沖突的性質及其調(diào)控——以構建和諧社會為背景[J];工會理論研究(上海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年03期
8 張興;;論公正、自由與社會穩(wěn)定之關系——一個經(jīng)濟學的視角[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07年07期
9 賀偉;王艷;鄭易平;;社會沖突調(diào)節(jié)與社會和諧——從蘇聯(lián)解體的教訓談起[J];法制與社會;2008年05期
10 韋長偉;袁虎成;;當代中國社會轉型背景下的社會沖突協(xié)調(diào)[J];中共成都市委黨校學報;2008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賈高建;;試析社會轉型與社會沖突[A];“科學發(fā)展觀與歷史唯物主義”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宋立會;;社會沖突理論及其對我國構建和諧社會的啟示[A];創(chuàng)新·發(fā)展·和諧——河北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專輯[C];2008年
3 賈高建;;試析社會轉型與社會沖突[A];“科學發(fā)展觀與歷史唯物主義”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宋衍濤;;社會沖突控制與和諧社會建設[A];“構建和諧社會與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5 蔡久旭;;社會沖突視角下食品安全問題引發(fā)的思考[A];“改革開放30年與貴州社會發(fā)展”學術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6 王小魯;;在改革中化解社會沖突[A];2006年中國宏觀經(jīng)濟與改革走勢座談會內(nèi)容匯編[C];2006年
7 彭小兵;;社會中間部門與群體性社會沖突及解決路徑[A];2008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論壇論文集(2)[C];2008年
8 何平;;近現(xiàn)代歐洲社會沖突的性質和背景——歷史社會學視野下的討論[A];世界近現(xiàn)代史研究(第七輯)[C];2010年
9 楊桂萍;;本土知識的全球意義——中國穆斯林化解民族矛盾和社會沖突的經(jīng)驗[A];宗教與民族(第五輯)[C];2007年
10 于建嶸;;從剛性穩(wěn)定到韌性穩(wěn)定——關于中國社會秩序的一個分析框架[A];北京論壇(2009)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危機的挑戰(zhàn)、反思與和諧發(fā)展:“危機與轉機——對現(xiàn)實問題的歷史反思”歷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下)[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張?zhí)┏?社會沖突的治理機制[N];鎮(zhèn)江日報;2009年
2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 江啟疆 李娟;合理控制和消弭社會沖突[N];南方日報;2010年
3 楊從明;現(xiàn)階段我國社會沖突的特點和成因分析[N];貴州政協(xié)報;2013年
4 閻榮舟;消解社會沖突的關鍵[N];學習時報;2013年
5 傅達林;法治是化解社會沖突的正途[N];人民日報;2014年
6 孫立平;降低社會沖突的烈度[N];經(jīng)濟觀察報;2004年
7 何云峰;著力提高應對社會沖突能力[N];解放日報;2008年
8 何云峰;提高應對社會沖突能力[N];鞍山日報 ;2008年
9 獨立學者 王勝;直面社會沖突強化可控機制[N];東莞日報;2010年
10 阮榮平 北京大學國家發(fā)展研究院;宗教:協(xié)調(diào)鄉(xiāng)村社會沖突的有效形式[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黃敏;當前我國社會沖突與社會控制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2 孫正;當代中國社會沖突與政治調(diào)控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3 李瓊;沖突的構成及其邊界[D];上海大學;2005年
4 趙樹坤;社會沖突與法律控制[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5 向前;政治身份體系下的社會沖突:文革初期群眾行為的社會根源[D];復旦大學;2010年
6 劉華安;當代中國政治穩(wěn)定機制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畢天云;論社會沖突[D];云南師范大學;2000年
2 廖艷;論社會沖突的法律調(diào)控[D];西南政法大學;2004年
3 王婷;馬克思的社會沖突思想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5年
4 方波;基于承認理論的非直接利益沖突問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5年
5 呂洪業(yè);論轉型過程中社會沖突的產(chǎn)生與協(xié)調(diào)解決機制[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6 廖亞輝;轉型期中國農(nóng)村社會沖突問題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7 吳春生;轉型期中國社會沖突問題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8 葉婧;社會沖突與治理[D];上海師范大學;2003年
9 李愛民;稅費改革后的瀏陽市農(nóng)村社會沖突研究[D];湖南大學;2008年
10 宋立會;論社會沖突與社會和諧[D];河北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01493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nzuizhian/2014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