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場語境下的被害預防
本文選題:犯罪場 + 重構(gòu); 參考:《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08年05期
【摘要】:在犯罪場中研究犯罪人和被害人的互動,通過預防被害來控制犯罪,無疑是預防犯罪的一條有益的路徑。在對傳統(tǒng)犯罪場理論批判的基礎上,對犯罪場進行重構(gòu),主張建立以犯罪人和被害人雙向互動為中心的犯罪場,并用系統(tǒng)論的方法分析犯罪場中的基本要素,探討犯罪場中各子系統(tǒng)內(nèi)部的運動規(guī)律和各子系統(tǒng)相互間的運動規(guī)律,針對這些規(guī)律,提出了在犯罪場中預防被害的建議。
[Abstract]:The study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offender and the victim in the criminal field and the prevention of the crime by preventing the crime is undoubtedly a useful way to prevent the crime. On the basis of the theoretical criticism of the traditional criminal field, the criminal field is rebuilt, and the criminal field is set up with the mutual interaction of the criminal and the victim as the center, and the method of systematic theory is use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sic elements in the criminal field, and probes into the laws of movement within the subsystems of the criminal field and the movement rules of each subsystem in the criminal field. In view of these laws,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prevent the victimization in the criminal field.
【作者單位】: 湘潭大學法學院;
【基金】:湘潭大學博士科研基金資助項目(05QDB15)
【分類號】:D917.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李偉;論犯罪被害因素[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2003年01期
2 董士曇;;被害預防在犯罪預防中的地位和作用[J];北京人民警察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高川軍,曾勇;試論犯罪動機[J];云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7年03期
2 陳嬰虹;論農(nóng)民利益的缺失——從國家與農(nóng)民契約關系的角度[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3 高新華;論以人為本司法觀的理論基礎——從新憲法修正案談起[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4 陳樂雪;社會危害性與犯罪概念[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5 董玉庭;董進宇;;刑事自由裁量權負效應及其克服[J];北方論叢;2006年02期
6 陳正云;波斯納的刑法經(jīng)濟分析理論述評[J];比較法研究;1996年04期
7 劉艷紅;刑法類型化概念與法治國原則之哲理——兼論開放的構(gòu)成要件之存在根據(jù)[J];比較法研究;2003年03期
8 曾爾恕,黃宇昕;中華法律現(xiàn)代化的原點——沈家本西法認識形成芻議[J];比較法研究;2003年04期
9 霍憲丹,翟中東;犯罪發(fā)生的“引發(fā)式”解釋及其價值[J];比較法研究;2005年05期
10 趙秉志;;大陸法系刑法理論略述(上)[J];北京聯(lián)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王飛;;民企“原罪”問題的刑法學辨正[A];2005年貴州省法學會刑法學年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姜曉敏;略論西漢對犯罪的預防與懲治[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2 羅國良;論證據(jù)與定罪[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3 許蘭亭;刑事一審程序?qū)崉諉栴}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4 孫笑俠;程序的法理[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彭靈勇;法律推理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劉仁文;刑事政策及其過程[D];中國政法大學;2002年
7 趙雪綱;論人權的哲學基礎[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8 尹晨;中國證券市場信息監(jiān)管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9 周少元;《欽定大清刑律》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10 張長紅;刑事責任基本原理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于前軍;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罪研究[D];湘潭大學;2001年
2 曹麗華;從死刑的歷史沿革論中國死刑的發(fā)展趨勢[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3 劉月楚;罪刑法定的程序性要素[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4 秦小兵;論受賄罪[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5 王俊梅;我國職務犯罪及防治對策[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6 楊虹;淺議在中國確立沉默權制度[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7 宋春波;挪用公款犯罪若干問題研究[D];鄭州大學;2001年
8 楊高峰;親告罪問題研究[D];鄭州大學;2001年
9 黃廣進;單位刑事責任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2年
10 朱全軒;假釋制度的理論與實踐[D];蘇州大學;2002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史宏;關興澤;文新平;何峰;蔣正清;;用水銀開關自制爆炸裝置的重構(gòu)1例[J];刑事技術;2007年06期
2 楊群英;;對我國勞動教養(yǎng)管理制度的反思與改革[J];文史博覽(理論);2008年07期
3 李繼剛;張益剛;;對我國勞教制度中相關權力的反思與重構(gòu)[J];賀州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4 劉榮秀;重構(gòu)我國司法鑒定人制度的幾點思考[J];中國司法鑒定;2001年02期
5 陳永峰;;我國現(xiàn)行偵查模式的建構(gòu)[J];吉林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2期
6 王宏音;;我國危機管理機制的建設與重構(gòu)[J];湖北警官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7 王建波;試論經(jīng)濟犯罪偵查專業(yè)機制的重構(gòu)[J];公安研究;2003年04期
8 申洪波;;上海市社區(qū)矯正存在問題之重構(gòu)[J];科教文匯(中旬刊);2007年09期
9 陳君武;;轉(zhuǎn)型期我國戶籍制度的反思與重構(gòu)[J];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10 伍繼純;;芻議旅客列車刑事案件偵查管轄的重構(gòu)[J];鐵道警官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齊巖軍;;中西方未成年人社區(qū)矯正制度比較研究[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四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5年
2 皮勇;劉為國;;論青少年與網(wǎng)絡犯罪場[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四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用五年時間重構(gòu)湖南質(zhì)監(jiān)機構(gòu)[N];中國質(zhì)量報;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通木爾;論我國司法鑒定制度的完善[D];內(nèi)蒙古大學;2008年
2 任陽;司法鑒定程序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3 王瑋U,
本文編號:185432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nzuizhian/1854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