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散青少年違法犯罪的文化善治
本文選題:閑散青少年 切入點:違法犯罪 出處:《青年探索》2009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閑散青少年是違法犯罪的高發(fā)群體,是違法犯罪預防工作的重點對象。動用文化的系統(tǒng)功能,通過弘揚權(quán)利文化、消彌歧視文化、祛除犯罪亞文化,以主導價值觀為核心進行文化整合等"文化善治"的方法,對預防和矯治閑散青少年違法犯罪有重要作用。
[Abstract]:Idle teenagers are the high incidence of delinquency and the focus of crime prevention. By promoting the culture of rights, eliminating the culture of discrimination, and removing the subculture of crime, we should use the systematic functions of culture to promote the culture of rights, eliminate the culture of discrimination, and eliminate the subculture of crime. The methods of "cultural good governance", such as cultural integration with leading values as the core,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eventing and correcting juvenile delinquency.
【作者單位】: 渭南師范學院;陜西華山律師事務所;
【分類號】:C913.5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秉忠;;權(quán)利視野下的西歐中世紀大學[J];比較教育研究;2006年07期
2 姚海燕;論館員權(quán)利[J];圖書與情報;2005年05期
3 黃強,王麗麗;非法證據(jù)排除規(guī)則“中國化”過程中的矛盾分析[J];重慶社會科學;2005年10期
4 牟軍;有罪答辯與量刑減讓[J];當代法學;2004年01期
5 王迎曙;;論戰(zhàn)時軍事法官的自由裁量權(quán)[J];中國司法;2007年03期
6 戰(zhàn)立偉;;論和諧社會中“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J];大連干部學刊;2006年08期
7 王利民;;外國人法律地位制度的法理思考[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8 吳山;;追繳贓款贓物的實務困境及制度完善[J];福建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社會公共安全研究;2006年06期
9 李偉迪,曾惠燕;論程序正義的人性標準[J];文史博覽;2005年Z1期
10 王志祥;關于瀆職罪主體有權(quán)解釋的思考及立法建議[J];法商研究;2005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洪偉;證券犯罪論[D];吉林大學;2004年
2 章禮強;民法本位論[D];西南政法大學;2004年
3 陳磊;商業(yè)瞞騙走私犯罪刑法規(guī)制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4 陳華杰;論死刑適用的標準[D];西南政法大學;2005年
5 王秀哲;隱私權(quán)的憲法保護[D];蘇州大學;2005年
6 趙軍;賣淫刑事政策實證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7 王振峰;刑事政策模式選擇[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8 陳雷;反腐敗國際公約視野下的我國刑法的現(xiàn)狀與完善[D];華東政法學院;2006年
9 王素芬;明暗之間:近代中國的獄制轉(zhuǎn)型研究[D];華東政法學院;2006年
10 程龍;對程序正義研究中的兩個基本認知模式的批判性反思[D];吉林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鄧花云;家庭社會化功能的嬗變與未成年人犯罪預防[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2 趙云德;論現(xiàn)代契約法中強制性規(guī)范的理念基礎[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3 方臻;論我國的取保候?qū)徶贫萚D];華東政法學院;2004年
4 劉招華;隔離犯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5 王培蔭;資格刑初論[D];武漢大學;2004年
6 李澤;公民的法律參與與中國法治秩序的建構(gòu)[D];黑龍江大學;2004年
7 彭松;黑社會犯罪成因與治理對策研究[D];四川大學;2004年
8 肖晉;刑事程序人道論[D];華東政法學院;2005年
9 王春麗;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地方刑案的法文化考察[D];華東政法學院;2005年
10 羅靜;論走私罪[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5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馬海鷹 ,張小遠;罪犯人格特征的研究進展[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5年03期
2 蔣俊梅;青年罪犯的人格特征研究[J];心理科學;2005年01期
3 陳和華;論反社會人格與犯罪[J];犯罪研究;2005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屈琦;;閑散青少年違法犯罪的文化善治[J];社會科學輯刊;2009年05期
2 屈琦;;閑散青少年違法犯罪的文化善治[J];青年探索;2009年06期
3 楊建華;鐘其;;浙江省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經(jīng)驗評估[J];浙江青年專修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4 胡年珊;;個別貧困大學生違法犯罪的主體因素和防范對策探析[J];湖南社會科學;2008年04期
5 廉花睿;;大學生違法犯罪的原因及預防[J];法制與社會;2008年30期
6 羅鋒;;家庭與未成年人違法犯罪[J];學習與探索;1981年04期
7 錢進;;第三狀態(tài)與青年違法犯罪[J];青年研究;1988年05期
8 劉劍鋒;大學生違法犯罪的特點、原因及預防對策[J];滄州師范?茖W校學報;2005年03期
9 喻義東;;大學生違法犯罪行為分析——以角色理論為視角[J];云夢學刊;2006年03期
10 李亞學;張曉明;;少年違法犯罪生成的社會學分析[J];行政與法;2008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袁樹平;丁旦慶;;完善六項機制 加強和創(chuàng)新社會閑散青少年管理[A];江西省宜春市社會科學界聯(lián)合會“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和諧”征文活動論文集[C];2011年
2 馬家瑜;;簡析違法犯罪青少年之心理特征及防范對策[A];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04年“社會工作、社會學與構(gòu)建和諧社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3 馬家瑜;;社會心理視角下之青少年違法犯罪分析及防范對策[A];“社會學與貴州‘十一五’社會發(fā)展”學術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第四屆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5年
4 唐志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病態(tài)心理及矯正[A];湖南省犯罪學研究會第八次學術研討會優(yōu)秀論文集[C];2008年
5 朱晨海;顧東輝;;社區(qū)青少年社會工作之評估模式研究[A];中國的前沿 文化復興與秩序重構(gòu)——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四屆學術年會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6 章皎潔;胡澤卿;;精神障礙與青少年違法犯罪行為[A];中國法醫(yī)學會第三屆全國司法精神病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7 謝階兵;;耒陽市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現(xiàn)狀、成因及預防對策[A];湖南省犯罪學研究會第八次學術研討會優(yōu)秀論文集[C];2008年
8 楊君玉;;且議大學生違法犯罪現(xiàn)象及其防控措施[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2007年年會優(yōu)秀論文專輯(一)[C];2007年
9 朱明霞;范秀花;;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司法鑒定案例分析[A];中國法醫(yī)學會第三屆全國司法精神病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10 鄧小剛;;青少年網(wǎng)絡被害與防范[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四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徐占升 陳e,
本文編號:156132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nzuizhian/1561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