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國警察的角色——以“我最喜愛的十大人民警察”為考察對象
本文關鍵詞: 警察角色 理論定位 大眾期待 耦合 沖突 消解 出處:《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警察在社會上扮演著一定角色,在西方國家,警察角色逐漸由打擊犯罪的戰(zhàn)士到服務社會的公仆演變。我國的法律規(guī)定:警察承載著打擊犯罪、社會服務和社會管理的三重角色。近年來開展的"十大警察"評選活動,折射出公眾對警察的角色期待是黨的好兒女、神探、貼心人、學者和修行者。通過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大眾心目中期待的警察角色,與通常的定位及法律的規(guī)定基本耦合,但也存在差異與沖突,總的傾向是大眾期待的范圍更廣、要求更高。對耦合的方面應發(fā)揚,對沖突之處應分析產生的根源,并予以消解。
[Abstract]:The police play a certain role in the society. In the western countries, the role of the police has gradually evolved from fighting crime fighters to serving the public servants. The triple role of social service and social management. In recent years, the "Top Ten policemen" selection campaign has reflected that the public's expectation of the role of the police is that of the Party's good children, spies, close people, scholars and practitioners. Through comparison, we can find that. The expected role of the police in the eyes of the public is basically coupled with the usual positioning and legal provisions, but there are also differences and conflicts. The general tendency is that the range of expectations of the public is wider and the demands are higher. The root causes of the conflict should be analysed and eliminated.
【作者單位】: 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區(qū)人民檢察院;江西華事達律師事務所;
【分類號】:D631.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朱啟祿,王大偉;西方對警察角色的認定——打擊犯罪的戰(zhàn)士與社會公仆的辯論[J];公安大學學報;1995年03期
2 栗長江;美國社區(qū)警務概覽[J];公安教育;2002年09期
3 李健和;關于公安機關職能問題的思考[J];公安教育;2003年07期
4 程林杰;百姓的事情比天大——“我最喜愛的十大人民警察”評選活動頒獎典禮側記[J];人民公安;2004年19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譚大友;政治本體探析[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1期
2 楊競業(yè);人的本質的多維哲學反思——以“經驗的預設”與“預設的經驗”為路徑[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1期
3 段勇;涂效華;;略論馬克思主義社會發(fā)展動力理論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年03期
4 稅尚軍;;正視問題 突出重點 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S1期
5 周智健;徐剛;;保障農民主體地位是新農村建設的關鍵[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01期
6 王浩斌;王飛南;;試論政治倫理化的底線、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會的制度生態(tài)訴求[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03期
7 鄧宏烈;;論康德哲學的批判精神[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3期
8 李銀兵;;淺析馬克思自由觀的科學含義、基本特點和基本內容[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4期
9 白立強;;唯物史觀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4期
10 胡豐順;;略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四個堅定不移”的辯證關系[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炳林;;思想爭鳴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2 顏杰峰;;黨內民主建設必須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3 李懷濤;;科學發(fā)展觀是馬克思主義的新發(fā)展[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4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基本問題研究[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5 楊生平;;新中國60年我國意識形態(tài)理論回顧與反思[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6 陳明凡;;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共和國的靈魂[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7 喬旋;;淺析馬克思、恩格斯的國家形象觀[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8 趙春明;;改革: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與發(fā)展[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9 吳群芳;;和諧社會視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達中的政府職能[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10 仰海峰;;表象體系、主體幻覺與意識形態(tài)國家機器的職能——阿爾都塞意識形態(tài)理論探析[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丁建軍;宋朝地方官員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現(xiàn)代文化表征的多維闡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孫永娟;毛詩鄭箋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實證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5 徐佳;生態(tài)語言學視域下的中國瀕危語言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王員;建國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經驗[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胡雪梅;科學人才觀的理論內涵與實踐應用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8 趙一強;知識社會價值的道德分析[D];蘇州大學;2010年
9 丁勝;中國制造業(yè)貨幣政策效應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10 任雪萍;企業(yè)管理價值生態(tài)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三三;基于新農村視角下的農民宗教信仰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丁玲;武漢部屬高校民主黨派成員參政意愿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3 周榮;社會性別視角下的農村女性政治參與問題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4 林冬妹;粵東黃獅村貧困人口生存狀況及改善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5 賈蓓;新世紀都市類報紙女性報道現(xiàn)狀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6 韓家勤;馬克思主義灌輸理論的當代價值及其實現(xiàn)路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7 路明;企業(yè)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的機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8 黃桂琴;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勵機制構建[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9 孫春萌;奧運會開幕式多元文化及價值探討[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10 孫德茹;和諧社會視閾下的公民道德建設[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汪啟和;毛玲;;警察角色:理論定位與大眾訴求——以“我最喜愛的十大人民警察”為考察對象[J];江西公安?茖W校學報;2009年05期
2 樊文;罪刑法定與社會危害性的沖突——兼析新刑法第13條關于犯罪的概念[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1998年01期
3 時曉麗;悲劇的超越[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4 李榮海;全球化中的兩制關系及其前途[J];理論學刊;2001年05期
5 趙秋梧;湯因比與亨廷頓文明觀之比較[J];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01年03期
6 高鑫;論村規(guī)民約與國家法律的沖突[J];廣東行政學院學報;2001年06期
7 胡一;中華和合思想及其現(xiàn)實意義[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02年09期
8 楊波;制度變革與價值沖突——近年來西方國家公務員制度改革評析[J];南京社會科學;2002年05期
9 楊平;村民自治與鄉(xiāng)鎮(zhèn)政權建設[J];社科縱橫;2002年05期
10 楊心明;監(jiān)理合同諸規(guī)范之間的沖突及其解決[J];法學;2003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誠固;;物質空間與社會空間耦合——城市空間結構研究的新視角[A];中國地理學會百年慶典學術論文摘要集[C];2009年
2 張超;閆卓;楊慶新;陳海燕;;無接觸電能傳輸系統(tǒng)可分離變壓器耦合性能研究[A];天津市電機工程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3 劉湘輝;周發(fā)明;孫艷華;;“集聚效應”:中小企業(yè)集群與城鎮(zhèn)化耦合發(fā)展的機理分析[A];《兩型社會建設與湖南管理創(chuàng)新》論壇論文集[C];2008年
4 賀德軍;阮玲麗;;一次黔東南大暴雨過程的高低空急流耦合作用分析[A];貴州省氣象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5 徐烈;熊煒;孫恒;趙蘭萍;李兆慈;郭文;;脈管式氣波制冷的實驗研究[A];上海市制冷學會一九九九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9年
6 馬曉華;許振良;袁海寬;;滲透汽化耦合乙酸乙酯反應精餾過程的研究[A];上海市化學化工學會2008年度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7 黃欣;史文晶;施建偉;上官文峰;;TiO_2/Mn-ZSM-5上光催化臭氧耦合降解乙醛氣體[A];第六屆全國環(huán)境催化與環(huán)境材料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8 吳瓊;王暖讓;王勇;高連山;馮克明;;低損耗超導諧振腔的仿真設計和實驗研究[A];2009全國時間頻率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9 崔立新;張家泉;;連鑄結晶器內溫度/應力場耦合分析模型的建立[A];首屆中國CAE工程分析技術年會暨2005全國計算機輔助工程(CAE)技術與應用高級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10 陳龍;蔡曉紅;郭陸山;劉秀芬;李巍;;大跨度橋梁的風致振動問題[A];湖北省機械工程學會設計與傳動學會、武漢機械設計與傳動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1)[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愛德華·W. 賽義德 劉耀輝/譯;無知的沖突[N];社會科學報;2002年
2 本報駐敘利亞記者 呂志星;黎以沖突再升級[N];人民日報;2000年
3 鞠強;讓沖突增加績效[N];市場報;2002年
4 齊偉;摩托羅拉的沖突與創(chuàng)新[N];北京科技報;2001年
5 記者歐玉成;剛果(金)沖突又起[N];人民日報;2002年
6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社會發(fā)展研究中心主任 喬新生;警察角色的錯位[N];社會科學報;2009年
7 記者李強;沖突和發(fā)展是世界兩大特點[N];人民日報;2002年
8 記者 顧震球;沖突區(qū)勿傷平民[N];新華每日電訊;2002年
9 趙微 大連海事大學法學院;海上刑法的理論定位與實踐價值[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10 記者 王能標;烏盧同意結束沖突[N];人民日報;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文龍;城市化與產業(yè)生態(tài)化耦合發(fā)展研究[D];暨南大學;2009年
2 翁定軍;沖突的策略[D];上海大學;2005年
3 楊彩霞;刑法空間效力論[D];武漢大學;2005年
4 張勇;可約并聯(lián)機構設計理論與方法研究[D];燕山大學;2006年
5 王偉;基于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珠江河口治理研究[D];河海大學;2006年
6 宋國友;國家沖突陰影下的貿易增長:一種社會—國家的分析[D];復旦大學;2006年
7 可欣;論隱私權[D];吉林大學;2007年
8 王培舒;知識產權與人權的聯(lián)系、沖突與協(xié)調發(fā)展[D];吉林大學;2007年
9 吳華;課程權力:從沖突走向制衡[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10 劉軍;階層文化的沖突與整合[D];復旦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于青林;現(xiàn)實與理想的沖突[D];陜西師范大學;2005年
2 張繼承;尋求沖突中的平衡[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3 陸禮春;中庸之道與《女勇士》和《喜福會》中的文化沖突與融合[D];廣西師范大學;2005年
4 朱敬;論反壟斷法執(zhí)行的國際沖突協(xié)調機制[D];華東政法學院;2005年
5 梁雷鳴;版權與表達自由之關系及其沖突協(xié)調機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6 王永霞;漢武帝親情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7 李媛媛;我國的對外貿易與環(huán)境問題探析[D];吉林大學;2006年
8 張廣宏;我國科技期刊學術標準與經濟效益標準沖突現(xiàn)象剖析[D];東北大學;2005年
9 唐發(fā)紅;我國刑法司法解釋若干問題研究[D];蘇州大學;2005年
10 王繼平;農村股份合作制法律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50540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nzuizhian/1505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