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對警察的內隱態(tài)度、程序公正判斷與合作行為關系的實證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2-12 09:27
本文關鍵詞:群眾對警察的內隱態(tài)度、程序公正判斷與合作行為關系的實證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內隱態(tài)度 外顯態(tài)度 程序公正判斷 合作行為
【摘要】:20世紀90年代以來,利益格局的不斷調整和各種社會深層矛盾的日益顯露給警民關系帶來了新的危機,在打擊違法犯罪行為的過程中,群眾的不合作問題日益突顯。如何促進群眾合作行為成為心理學、社會學、法理學等眾多研究領域的共同關注的課題。在西方國家,關于程序公正判斷對合作行為影響受到了最多關注。然而,關于被稱為行為“先驅”的態(tài)度對合作行為影響的實證研究目前還比較匱乏,特別是內隱態(tài)度對合作行為的影響更是很少得到實證考察。 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本研究將態(tài)度作為新的變量引入其中,以期探討態(tài)度、程序公正判斷及合作行為三者之間的關系;谘芯磕繕舜_立了研究內容: 研究一:根據(jù)前期訪談與開放式調查編制了群眾對警察外顯態(tài)度問卷,然后隨機抽取武漢市241名市民為被試進行了預測,結果顯示問卷信效度良好,可以作為外顯測量的有效工具。 研究二:采用組間設計,分別采用自編外顯態(tài)度問卷和IAT程序對外顯和內隱態(tài)度進行測量,考察外顯態(tài)度、內隱態(tài)度之間的關系以及外顯態(tài)度和內隱態(tài)度對合作行為的預測作用。研究結果顯示,群眾對警察的外顯態(tài)度和內隱態(tài)度發(fā)生分離,外顯態(tài)度可以對合作行為進行預測。 研究三:采用情境想象實驗對程序公正判斷進行測量,程序信息有兩個水平:程序公正和程序不公正。重點考察程序公正判斷對合作行為的影響。結果表明,情境實驗中對程序信息的操縱有效,程序公正判斷對合作行為具有預測作用。 研究四:在研究三的基礎上進一步考察態(tài)度對程序公正判斷與合作行為關系的影響。結果表明,外顯態(tài)度對程序公正判斷與合作行為間的關系起正向調節(jié)作用,而內隱態(tài)度沒有調節(jié)作用。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D631.19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閻國安;論新時期的新型警民關系[J];公安研究;2002年10期
2 夏德才;蔡奕奕;;新時期警民關系研究[J];公安研究;2009年04期
3 蔣和平;;以促進警民和諧為目標正確定位警民關系[J];公安研究;2009年07期
4 張兵;;對警民沖突的反思[J];武漢公安干部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5 楊福義;梁寧建;;早期經驗對青少年內隱自尊的影響[J];心理科學;2008年03期
6 蔡華儉;內隱自尊效應及內隱自尊與外顯自尊的關系[J];心理學報;2003年06期
7 周宗奎;張春妹;Yeh H sueh;;小學兒童的尊重觀念與同伴關系[J];心理學報;2006年02期
8 林曉婉,車宏生,張鵬,王蕾;程序公正及其心理機制[J];心理科學進展;2004年02期
9 方凱懿;;從群體性事件看警民沖突[J];云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10 叢日云;當代中國政治語境中的“群眾”概念分析[J];政法論壇;2005年02期
,本文編號:128200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nzuizhian/1282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