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RI的遼寧漢族成年人面部幾何形態(tài)的測量
發(fā)布時間:2017-11-25 11:30
本文關鍵詞:基于MRI的遼寧漢族成年人面部幾何形態(tài)的測量
更多相關文章: 法醫(yī)人類學 面部重建 面部軟組織厚度 核磁共振成像(MRI)
【摘要】:目的 本研究通過面部20個標志點的三維坐標與顱骨20個標志點的三維坐標進行面部軟組織厚度的測量,分析性別間差異、及身體質量指數(shù)對測量的影響,為中國法醫(yī)學顱面復原提供精確的數(shù)據(jù)。 方法 選擇符合條件的遼寧漢族成年人200例(男性100例、女性100例)進行頭頸部的核磁共振掃描,獲取三維圖像數(shù)據(jù);VG studio MAX2.0軟件進行測量面部20個標志點(正中線10個,側面10個)和顱骨20個標志點(正中線10個,側面10個)的三維坐標;EDMA軟件計算面部與顱骨的相同兩個標志點的距離即為該點的軟組織厚度。本操作均有一人完成以便減少一期和軟件的測量誤差;應用SPSS version17.0軟件分析性別間差異、BMI分組間差異。 結果 結果指示所有標志點間有高度的線性正相關關系。在所有BMI分組中無論男性還是女性,軟組織厚度最厚的部位位于峽部,而最薄的部位位于額部和鼻根部。在所有性別中,,最大的標準差為偏胖組中的上牙槽外點,而最小的標準差為偏瘦組中的額結節(jié)點。T檢驗結果顯示,在男女之間只有三分之一差異有顯著的統(tǒng)計學意義。無論男性還是女性,每個標志點軟組織厚度隨BMI的增大而增大。 結論 本研究對遼寧省漢族健康成年人進行面部軟組織厚度的測量,分析性別間差異與BMI對測量結果的影響。這些數(shù)據(jù)像其他學者研究的一樣,可作為顱面復原的數(shù)據(jù)庫。最后通過統(tǒng)計學分析得出性別與BMI對軟組織厚度測量的影響,結果顯示顱面復原中個人的營養(yǎng)狀況是很重要的因素,對軟組織厚度的測量值有很大的影響。
【學位授予單位】:遼寧醫(yī)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D919.6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徐U
本文編號:122590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nzuizhian/1225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