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2000年之后的刑事法動向:現(xiàn)狀與課題
發(fā)布時間:2021-12-24 23:46
2000年之后,日本立法機關一改之前的沉默姿態(tài),刑事立法的活性化凸顯。處罰的早期化、擴大化、嚴厲化成為當下日本刑事立法的重要特征,刑事法理論與社會政策如何予以應對成為重要的課題。法律需要規(guī)制什么是行為規(guī)范的問題,附加了制裁規(guī)范的行為規(guī)范才屬于刑法上的行為規(guī)范,法益既不通過制裁規(guī)范實現(xiàn)也不是刑法的特權。是否需要動用刑罰是制裁規(guī)范的問題,現(xiàn)階段刑罰的預防機能強化,但犯罪預防尚需考慮社會構造性問題,也必須考慮到刑法的第二次規(guī)范屬性。造成處罰的早期化、擴大化、嚴厲化的社會原因主要是被害人問題與刑罰民粹主義,對于前者,需要重視被害人的地位并向修復型司法推進,對于后者,需要向市民傳達具體的犯罪實像并確認刑法預防的意義與界限。今后的刑事立法需重視被害人、加害人與社區(qū)的三方關系。
【文章來源】:國外社會科學前沿. 2020,(09)
【文章頁數(shù)】:8 頁
【文章目錄】:
一、引言
二、2000年之后的刑事立法概覽
三、處罰的早期化、擴大化與行為規(guī)范
四、處罰的嚴厲化與制裁規(guī)范
五、刑事司法中犯罪被害人的地位
六、從刑罰民粹主義到非刑罰性、非懲罰性轉變
七、結語
本文編號:3551414
【文章來源】:國外社會科學前沿. 2020,(09)
【文章頁數(shù)】:8 頁
【文章目錄】:
一、引言
二、2000年之后的刑事立法概覽
三、處罰的早期化、擴大化與行為規(guī)范
四、處罰的嚴厲化與制裁規(guī)范
五、刑事司法中犯罪被害人的地位
六、從刑罰民粹主義到非刑罰性、非懲罰性轉變
七、結語
本文編號:355141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lilunwen/3551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