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的“歷史性”及其在魏瑪憲法中呈現(xiàn)的三個瞬間
發(fā)布時間:2021-12-18 14:57
誕生于1919年的魏瑪憲法是對20世紀上半葉德國乃至歐洲所遭遇的危機時刻的一個最具整體性的描述。魏瑪憲法中的"國家"概念在非正常的政治狀態(tài)之下被強加了多重的涵義,它時而指向一個祛除了普魯士霸權(quán)的、由民主機制自身的合法性支撐起來的共和國,時而又恰恰指向這一涵義的反面。"國家"概念的多義性表明,魏瑪憲法缺乏一個穩(wěn)固的現(xiàn)實基礎,不過,這一缺陷反而使魏瑪政府能夠更為靈活地應對各種分離主義傾向。"國家"在魏瑪憲法中的多重形象既是不同樣態(tài)的國家法理論相互抗衡的結(jié)果,又反過來促進新的學術話語的生成,為后來的政治實踐提供了智力上的準備。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魏瑪憲法是賦予德國憲法傳統(tǒng)以連貫性和完整性的重要的歷史基礎,而這恰好也說明了這樣一部為應對危機而匆匆出臺的憲法何以值得人們在其頒布百年之后還要大張旗鼓地紀念。
【文章來源】: 比較法研究. 2020(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8 頁
【文章目錄】:
一、引言:魏瑪憲法何以值得紀念?
二、政治史視角:國家與歷史的雙重連續(xù)性
(一)以帝國之名行共和之實
(二)一個國家,兩套旗幟
三、技術史視角:鐵路條款背后的國家目的
(一)“西風”之下的鐵路大發(fā)展
(二)變遷的憲法與不變的鐵路條款
四、學術史視角:事實與規(guī)范之間的國家法
(一)不同方法論的政治立場
(二)先私后公的法律實證主義
(三)國家危機之下的“規(guī)范優(yōu)先”
五、結(jié)語:多向度的歷史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人是規(guī)范性的動物——一種規(guī)范性哲學的說明 [J]. 韓東暉.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 2018(05)
[2]存在“規(guī)范事實”嗎? [J]. 劉松青.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 2018(05)
[3]鐵路與十九世紀德國統(tǒng)一:基于國家利用技術的視角 [J]. 曾淼,李乾德. 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03)
[4]什么是“Reich”?——從魏瑪初期的國名之爭看德國人的帝國觀念 [J]. 孟鐘捷. 歷史教學問題. 2017(01)
[5]德國憲法變遷理論的演進 [J]. 王鍇. 環(huán)球法律評論. 2015(03)
本文編號:3542631
【文章來源】: 比較法研究. 2020(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8 頁
【文章目錄】:
一、引言:魏瑪憲法何以值得紀念?
二、政治史視角:國家與歷史的雙重連續(xù)性
(一)以帝國之名行共和之實
(二)一個國家,兩套旗幟
三、技術史視角:鐵路條款背后的國家目的
(一)“西風”之下的鐵路大發(fā)展
(二)變遷的憲法與不變的鐵路條款
四、學術史視角:事實與規(guī)范之間的國家法
(一)不同方法論的政治立場
(二)先私后公的法律實證主義
(三)國家危機之下的“規(guī)范優(yōu)先”
五、結(jié)語:多向度的歷史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人是規(guī)范性的動物——一種規(guī)范性哲學的說明 [J]. 韓東暉.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 2018(05)
[2]存在“規(guī)范事實”嗎? [J]. 劉松青.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 2018(05)
[3]鐵路與十九世紀德國統(tǒng)一:基于國家利用技術的視角 [J]. 曾淼,李乾德. 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03)
[4]什么是“Reich”?——從魏瑪初期的國名之爭看德國人的帝國觀念 [J]. 孟鐘捷. 歷史教學問題. 2017(01)
[5]德國憲法變遷理論的演進 [J]. 王鍇. 環(huán)球法律評論. 2015(03)
本文編號:354263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lilunwen/3542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