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浙江中醫(yī)藥大學》2013年碩士論文

發(fā)布時間:2016-05-28 07:00

  本文關鍵詞:麥冬特征性成分及其質量標準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浙江中醫(yī)藥大學》 2013年

麥冬特征性成分及其質量標準研究

蔣慧蓮  

【摘要】:麥冬為百合科植物麥冬Ophiopogon japonicas(L.f)Ker-Gawl的干燥塊根。目前市場上依據產地不同分為浙麥冬及川麥冬,浙麥冬與川麥冬在生長年限與性狀各不相同。浙麥冬為生長三到四年后采挖作為藥材,而川麥冬為生長一年后采挖入藥,傳統(tǒng)上認為質量以浙江的最佳,但目前產量四川最大。浙麥冬是著名的“浙八味”之一,而麥冬一直以浙麥冬質量為優(yōu),但未見系統(tǒng)地對浙麥冬及川麥冬兩者成分的比較研究報道。目前2010版《中國藥典》中麥冬收載的項目包括性狀及顯微鑒別、以麥冬對照藥材為參照的薄層鑒別以及將魯斯可皂苷元作為對照品進行的總皂苷含量測定,仍未能系統(tǒng)地對麥冬的質量進行分析。另浙江正大青春寶公司生產的參麥注射液是以浙麥冬投料生產,故同時研究其含量。本課題以研究浙麥冬為主,采用現代分析技術,分別從性狀鑒別、化學成分研究、指紋圖譜、含量測定以及薄層鑒別等方面對浙麥冬及川麥冬進行成分分析與質量控制的方法建立,綜合評價浙麥冬與川麥冬的區(qū)別,從而控制麥冬藥材的質量。 目的:(1)對浙麥冬及川麥冬的化學成分進行研究,找出區(qū)別性的特征性成分;(2)建立麥冬黃酮類成分的HPLC指紋圖譜的方法,比較浙麥冬及川麥冬的異同;(3)建立麥冬特征性成分的HPLC定量測定方法;(4)對浙麥冬及川麥冬的性狀、顯微進行比較研究,并建立浙麥冬及川麥冬的薄層色譜鑒別方法;(5)研究浙麥冬不同采收季節(jié)及加工方式特征性成分的含量變化;(6)建立參麥注射液中麥冬相關成分的定量分析方法。 方法:(1)對浙麥冬及川麥冬藥材中化學成分進行比較研究分析。采用氣質聯用的方法對揮發(fā)性成分進行測定并分析;采用ODS柱層析、硅膠柱層析等多種分離手段,對浙麥冬中的特征性成分進行提取、分離、純化并采用液質聯用以及核磁鑒定的方法對特征性成分進行確證。(2)采用液相色譜法,研究建立麥冬黃酮類成分的HPLC指紋圖譜,并進行方法學驗證。(3)采用液相色譜法,建立麥冬藥材特征性成分定量測定的HPLC方法,并進行方法學驗證實驗。(4)對浙麥冬及川麥冬進行性狀鑒別以及顯微鑒定,并采用TLC,建立浙麥冬及川麥冬特征性成分的鑒別方法。(5)對不同采收季節(jié)及加工方式的浙麥冬進行含量測定與分析。(6)采用HPLC-ELSD法,建立參麥注射液中相關成分的定量測定方法。 結果;(1)Ⅰ.浙麥冬與川麥冬在揮發(fā)性成分上有一定區(qū)別,經過氣質聯用檢測研究分析,浙麥冬共檢測到14個峰,而川麥冬僅能檢測到6個峰;兩者共有的峰為5個,且為浙麥冬量更大。Ⅱ.浙麥冬與川麥冬在黃酮類成分上存在差異,浙麥冬具有區(qū)別于川麥冬的4個特征性成分6-醛基-7-甲氧基異麥冬黃烷酮B、Ophiopogonanone D、甲基麥冬二氫高異黃酮A及甲基麥冬二氫高異黃酮B。其中6-醛基-7-甲氧基異麥冬黃烷酮B及Ophiopogonanone D成分浙麥冬含量較高,川麥冬含量極低甚至未能檢測;成分為兩者均有的共有成分。針對浙麥冬中特有的黃酮類特征性成分進行了提取、分離并采用了核磁鑒定,得到了6-醛基-7-甲氧基異麥冬黃烷酮B及Ophiopogonanone D兩個成分。通過對照品驗證與液質聯用方法以及液相色譜中光譜圖的比對確認了浙麥冬與川麥冬的共有成分為甲基麥冬二氫高異黃酮A及甲基麥冬二氫高異黃酮B,但比例有差別。Ⅲ.通過對浙麥冬及川麥冬正丁醇部分研究發(fā)現,總體而言浙麥冬與川麥冬正丁醇部分區(qū)別不大,但浙麥冬中含有龍腦苷成分,而川麥冬中未能檢測到此成分。而浙麥冬中麥冬皂苷D成分極低,川麥冬中麥冬皂苷D含量與之相比較高。(2)建立了浙麥冬與川麥冬黃酮類成分的HPLC指紋圖譜方法,均有8個特征峰,各自相似度均大于0.9。但以浙麥冬對照指紋圖譜來測定川麥冬樣品,10批川麥冬樣品相似度均低于0.8,說明兩者在成分上有較大區(qū)別。(3)Ⅰ.建立了同時測定麥冬中甲基麥冬二氫高異黃酮A及甲基麥冬二氫高異黃酮B的HPLC含量測定方法,并經過方法學驗證,回收率分別為101.39%(RSD=2.4%)和103.46%(RSD=2.1%)線性、重復性、穩(wěn)定性均符合要求。通過對10批浙麥冬和川麥冬樣品的測定,發(fā)現浙麥冬中兩者的含量均比川麥冬高,兩者比例高低不同。Ⅱ.建立了紫外分光光度計測定浙麥冬及川麥冬總黃酮的方法,并通過方法學驗證,線性、重復性、穩(wěn)定性均符合要求。通過浙麥冬及川麥冬各6批的樣品測定,發(fā)現浙麥冬總黃酮的含量比川麥冬高。Ⅲ.建立了HPLC-ELSD法測定浙麥冬中龍腦苷含量的方法,通過方法學驗證,回收率為102.9%(RSD=2.6%),線性、重復性、穩(wěn)定性、耐用性均符合要求。Ⅳ.測定了浙麥冬及川麥冬中麥冬皂苷D的含量,結果浙麥冬中含量極低,而川麥冬中含量稍高。V.依據2010版《中國藥典》中麥冬總皂苷項下方法測定了浙麥冬及川麥冬中總皂苷的含量,結果兩者差異不明顯。(4)浙麥冬與川麥冬在性狀上存在一定區(qū)別,浙麥冬的外形、氣味都與川麥冬存在差異。建立浙麥冬與川麥冬的薄層色譜鑒別方法。結果Rf值合適,斑點清晰,能將浙麥冬與川麥冬進行區(qū)分。(5)Ⅰ.采用HPLC法測定了不同采收季節(jié)及加工方式的浙麥冬樣品中甲基麥冬二氫高異黃酮A及甲基麥冬二氫高異黃酮B的含量,結果不同采收季節(jié)的樣品隨著時間的變化,甲基麥冬二氫高異黃酮A及甲基麥冬二氫高異黃酮B均有變化的趨勢,而不同加工方式中浙麥冬樣品變化不大。Ⅱ.采用建立的總黃酮測定方法對不同采收季節(jié)及加工方式浙麥冬樣品進行測定,結果不同采收季節(jié)樣品隨著時間的增長,含量緩慢增加。而不同加工方式的樣品含量變化不大。Ⅲ.采用建立的龍腦苷含量測定方法對不同采收季節(jié)及加工方式的浙麥冬樣品進行測定,結果采收季節(jié)在3-6月份的樣品其含量變化不大,從6月份開始到9月份,龍腦苷含量緩慢增加。而不同加工方式的樣品含量變化不大。Ⅳ.采用《中國藥典》2010版中總皂苷項下方法測定了不同采收時間的樣品,結果差異不明顯。(6)建立了HPLC-ELSD法測定參麥注射液中龍腦苷含量的方法,通過方法學驗證,回收率為98.7%(RSD=2.0%),線性、重復性、穩(wěn)定性、耐用性均符合要求。 結論:(1)本課題通過對浙麥冬及川麥冬化學成分的比較研究,明確了浙麥冬及川麥冬區(qū)別的特征性成分,為麥冬藥材質量控制提供檢測指標,為活性成分進一步探索研究提供物質基礎。(2)建立了以浙麥冬、川麥冬的指紋圖譜,為各自地道藥材的質量控制提供了質量控制方法與手段。(3)建立了麥冬藥材含量測定、薄層鑒別方法,為麥冬藥材提供了質量控制方法,保證了藥材的質量達到穩(wěn)定可控。(4)明確了浙麥冬與川麥冬在性狀以及顯微上的區(qū)別,為麥冬的品種鑒別提供依據,也利于麥冬藥材的質量控制。(5)本課題通過對不同采收季節(jié)及加工方式特征性成分的含量變化研究,掌握了特征性成分含量變化趨勢,為麥冬藥材的質量控制提供了地道藥材檢測指標,可更好地促進麥冬藥材的開發(fā)利用。(6)本課題建立了龍腦苷含量測定的方法,完善了參麥注射液的質量標準。有利于控制工藝的穩(wěn)定,保障制劑的穩(wěn)定性,對指導實際生產,控制生產環(huán)節(jié)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中醫(yī)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R284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魏從師;鄭虹;;麥冬與山麥冬的鑒定使用[J];北方藥學;2011年03期

2 朱玉琢,龐慧民,劉念稚;麥冬對甲基磺酸甲酯誘發(fā)的小鼠精子非程序DNA合成的抑制作用[J];吉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2年05期

3 韓鳳梅,劉春霞,陳勇;山麥冬多糖對免疫低下小鼠的保護作用[J];中國醫(yī)藥學報;2004年06期

4 徐兢博;朱作林;金鳳燮;魚紅閃;;麥冬多糖的分離純化及其組分的初步分析[J];大連工業(yè)大學學報;2010年06期

5 呂寧;浦軍平;金鳳燮;魚紅閃;;麥冬多糖OPF-1的結構分析[J];大連工業(yè)大學學報;2012年04期

6 聶繼云;呂德國;李靜;李萍;劉鳳之;;分光光度法測定蘋果果實總黃酮含量的條件優(yōu)化[J];果樹學報;2010年03期

7 樓啟正;徐潤生;;微波高壓消解HG-ICP-AES法測定不同品種麥冬的微量元素[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07年06期

8 熊銀鷹 ,趙冰清;麥冬與山麥冬的鑒別[J];湖南中醫(yī)雜志;2003年01期

9 楊志,肖蓉,肖倬殷;川產麥冬化學成分的研究(Ⅱ)[J];華西藥學雜志;1987年03期

10 江洪波;田祥琴;胡小兵;黃靜;孫奇;陳渝;;麥冬中幾種二氫高異黃酮的立體結構[J];華西藥學雜志;2006年05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敬安;張興國;張琨;;生態(tài)環(huán)境對麥冬種質資源影響的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8年19期

2 林冬枝;董彥君;續(xù)榮治;;麥冬塊根提取物對3種植物病原菌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年09期

3 胡仁火;蔡年春;馬萬霞;李亞男;胡夢瑤;;10種中草藥提取液抑菌殺菌作用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年25期

4 曹原湘;張興國;楊言琛;;麥冬質量控制技術的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年33期

5 張興國;程方敘;曹原湘;文便便;李敬安;廖政;;麥冬無公害生產技術規(guī)程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0年02期

6 何家濤;劉傳會;;湖北麥冬葉片快繁體系的建立[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2年02期

7 忻志鳴;王彪;;中藥有效成分防治糖尿病的研究進展[J];安徽醫(yī)藥;2011年02期

8 周亞兵,朱德增;中藥及有效成分降糖作用研究進展[J];安徽中醫(yī)學院學報;2004年05期

9 王開成,方朝暉;中醫(yī)藥治療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的臨床研究進展[J];安徽中醫(yī)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10 張進軍;楊升杰;沈偉;;參芪降糖顆粒配合諾和靈50R治療2型糖尿病臨床觀察[J];安徽中醫(yī)學院學報;2007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勉;高陽;劉景;;慢性咽炎霧化劑加西藥超聲霧化吸入治療180例喉源性咳嗽臨床觀察[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耳鼻喉科分會第15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9年

2 袁峰;閆鏞;;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的中醫(yī)藥研究進展[A];第四次全國民間傳統(tǒng)診療技術與驗方整理研究學術會論文集[C];2011年

3 高賽男;王俊儒;劉佳;陸麗君;黃翔峰;徐竟成;;一株兼性嗜鹽嗜堿菌Alcaligenes sp.XJ-T-1產生物破乳劑性能研究[A];上海市化學化工學會2009年度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4 張勇慧;蔡金艷;阮漢利;皮慧芳;張鵬;吳繼洲;;金線蓮化學成分的研究[A];第九屆全國中藥和天然藥物學術研討會大會報告及論文集[C];2007年

5 王碩;馮怡;徐德生;章漳;丁侃;;血管生成抗體芯片研究麥冬多糖對內皮細胞瘦素表達的影響[A];2008年中國藥學會學術年會暨第八屆中國藥師周論文集[C];2008年

6 王碩;沈嵐;馮怡;徐德生;;麥冬多糖對血管內皮細胞及雞胚絨毛尿囊膜的促血管生成作用[A];2009年中國藥學大會暨第九屆中國藥師周論文集[C];2009年

7 王碩;沈嵐;馮怡;徐德生;;麥冬多糖對血管內皮細胞及雞胚絨毛尿囊膜的促血管生成作用[A];2010年中國藥學大會暨第十屆中國藥師周論文集[C];2010年

8 王碩;林曉;沈嵐;梁爽;徐德生;馮怡;丁侃;;麥冬多糖通過誘導S1P、bFGF表達保護缺血心肌生存及促進血管生成作用[A];2010年中國藥學大會暨第十屆中國藥師周論文集[C];2010年

9 陳彥佐;馮怡;徐德生;林曉;鄭琴;;膜技術在多糖分離應用中存在問題探討[A];2009全國中藥創(chuàng)新與研究論壇學術論文集[C];2009年

10 陳曉琳;;山麥冬的藥理作用研究[A];2009浙江省中藥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畢經旺;“肺復康”調控PI3K/Akt/mTOR通路和端粒酶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和基礎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2 高延娥;益陰明目合劑穩(wěn)定眼壓及視神經保護機理的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3 趙啟鵬;基于抗氧化—指紋圖譜相關性及PPARs蛋白表達的中藥糖脈康顆粒止消渴作用機制研究[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4 周洪玉;生脈注射液藥效物質基礎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5 陳祥洪;湖北麥冬抗Ⅱ型糖尿病活性與物質基礎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6 時麗麗;丹酚酸A、黃連堿對糖代謝的作用及機制研究[D];北京協和醫(yī)學院;2011年

7 韓秀麗;清瘤亮喉方對喉咽癌移植瘤生物學行為的影響及其機理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8 肖寒;加減沙參麥冬湯聯合化療治療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研究[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9 周燕萍;沙參麥冬湯對大鼠放射性肺炎的防治作用及機制研究[D];湖北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10 曲媛;中藥來源的擬神經生長因子活性物質的化學及生物學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朱艷玲;扶正解毒湯改善中晚期肺癌正虛毒結證患者生存質量的臨床觀察[D];湖南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2 王晶;翻白草藥學及藥效學初步研究[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3 郭曉潔;益氣解毒湯對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抵抗的干預性臨床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4 王曉筱;益氣養(yǎng)陰方在非小細胞肺癌綜合治療中的應用和療效分析[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5 曲曉蘭;增液湯方藥半仿生提取法的實驗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6 趙海寧;大黃多糖的分離純化及結構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7 姜麗莎;黃麥藥茶飲服對肛腸病術后早期相關癥狀的影響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8 劉金玲;清熱祛濕方對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患者及模型大鼠TNF-α影響的臨床及實驗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08年

9 崔景霞;炮制對商陸正丁醇提取部位的影響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10 鄺婷婷;川麥冬藥材及其種苗的質量控制方法研究[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婕姝;賈冬英;姚開;劉祥梅;;荸薺皮多糖體外清除自由基活性的研究[J];氨基酸和生物資源;2008年04期

2 魏從師;鄭虹;;麥冬與山麥冬的鑒定使用[J];北方藥學;2011年03期

3 戚雁飛;運用薄層色譜方法區(qū)別麥冬與山麥冬[J];浙江中醫(yī)學院學報;2003年06期

4 關懷,王地,李江,賈富霞,王卉,陸濤,王萌萌;正交實驗法優(yōu)選莪術揮發(fā)油提取工藝的研究[J];北京中醫(yī);2000年05期

5 劉冰,武廣恒;麥冬的抗誘變研究[J];白求恩醫(yī)科大學學報;1999年02期

6 韓鳳梅,劉春霞,陳勇;山麥冬多糖對免疫低下小鼠的保護作用[J];中國醫(yī)藥學報;2004年06期

7 劉冰,武廣恒;麥冬對鎘所致遺傳損傷的抑制作用研究[J];長春中醫(yī)學院學報;1998年04期

8 陳屏,徐東銘,雷軍;麥冬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的研究現狀[J];長春中醫(yī)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9 呂麗娟;馬明輝;貢濟宇;趙偉;;正交實驗法優(yōu)選麥冬多糖提取工藝[J];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7年02期

10 韓廣軒,王立新,楊志,張衛(wèi)東,李廷釗,姜濤,劉文庸;中藥白及的化學成分研究(I)[J];第二軍醫(yī)大學學報;2002年04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張婭芳;麥冬多糖的結構分析及其體外抗氧化活性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2 李敬安;貯藏與加工對麥冬品質影響的實驗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9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葉福媛;張鈺泉;林梅;王健英;;復方頸康丸質量標準研究[J];黑龍江醫(yī)藥;2011年01期

2 武孔云,梁光義,楊娟,田國維;夏天無特征性成分~1HNMR指紋譜的建立與研究[J];貴陽中醫(yī)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3 彭釗;周禎祥;;細辛中特征性化學成分和馬兜鈴酸含量測定的研究概況[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09年09期

4 何結煒;何明珍;胡子帆;王少軍;王躍生;楊世林;;白術區(qū)別蒼術的特征性成分的研究[J];江西中醫(yī)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5 張萍;張桂芝;樊晴月;張立;;GC-MS法分析姜黃飲片揮發(fā)油的特征性化學成分[J];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08年03期

6 ;湖北麥冬與浙麥冬質量的研究—免疫活性比較[J];中國藥科大學學報;1991年06期

7 ;HPLC法測定川、浙麥冬中麥冬皂甙B、D的含量[J];中國藥科大學學報;1991年06期

8 李琴娣;殷玉生;;清解噴霧液的制備工藝與質量標準研究[J];江西中醫(yī)學院學報;1993年02期

9 趙紅旗,王小龍,王琳靜;參術健脾合劑的質量標準研究[J];河南中醫(yī)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10 徐新剛,張晶,葛平亮;頭痛立愈膠囊質量標準研究[J];中成藥;2005年10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巢建國;谷巍;侯芳潔;劉曉寧;;蒼術揮發(fā)油特征性成分分析[A];全國第8屆天然藥物資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2 舒積成;俞桂新;王崢濤;;馬鞭草化學成分與質量標準研究(摘要)[A];全國第9屆天然藥物資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3 王建華;侯艷鵬;蔡少青;譚煥然;阮元;;旋覆花素鎮(zhèn)咳祛痰作用的實驗研究[A];中國中醫(yī)藥研究促進會專業(yè)委員會成立大會暨“全國中藥關鍵技術研討會”資料匯編[C];2003年

4 王智民;肖詩鷹;;從美國FDA植物藥申請指南(草案)中對植物藥的CMC要求來分析中草藥走向美國的對策[A];1999中藥研究論文集[C];2000年

5 楊秀偉;;穿心蓮內酯類化合物的腸吸收研究[A];第八屆全國中藥和天然藥物學術研討會與第五屆全國藥用植物和植物藥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6 巢志茂;何波;尚爾金;;懷牛膝揮發(fā)油成分分析[A];1999中藥研究論文集[C];2000年

7 葉文才;;嶺南道地中草藥的活性成分和質量標準研究[A];第十屆全國藥用植物及植物藥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8 李聰;戴裕海;胡婧;王靜;萬定榮;唐利軍;;麻瘋籽藥材的質量標準研究[A];2010年全國中藥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9 孫仁爽;金哲雄;姜啟娟;;胰膽舒片質量標準研究[A];第二屆全國中藥商品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10 胡坪;羅國安;姜志宏;;丹參藥材的質量標準研究[A];全國第六屆天然藥物資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胡燕蘋 李靜靜;[N];中國國門時報;2005年

2 秦海林;李志宏;王鵬;[N];中國醫(yī)藥報;2005年

3 崔燕青;[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3年

4 健康時報記者 魏雅寧;[N];健康時報;2010年

5 潘瑩;[N];中國民族報;2010年

6 唐夏;[N];中國消費者報;2007年

7 石任兵 王曉強;[N];中國醫(yī)藥報;2001年

8 劉燕玲;[N];健康報;2005年

9 西湖報道組 朱文 通訊員 劉世罡 記者 陳瑋;[N];杭州日報;2008年

10 本報記者 吳紅月;[N];科技日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永毅;參麥注射液組方藥材浙麥冬的質量控制方法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2 龔金炎;竹子外表皮中護膚功能因子的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3 劉連亮;竹筍降壓降脂有效成分及其活性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4 劉連亮;竹筍降壓降脂有效成分及其活性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5 吳慶立;中國金絲桃屬藥用植物化學成分研究及廣義藤黃科化學分類學探討[D];中國協和醫(yī)科大學;1997年

6 周道年;復葉耳蕨和金星蕨化學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7 李麗;小葉苦丁茶質量控制方法研究與紫草科苦丁茶的親緣學意義初探[D];中國協和醫(yī)科大學;2009年

8 童珊珊;中藥活性成分在線色譜篩選新模型研究[D];江蘇大學;2012年

9 陳秋平;油茶蒲減肥降脂功能因子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10 馬潔;貫葉金絲桃和腺點金絲桃的化學成分研究[D];北京協和醫(yī)學院;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蔣慧蓮;麥冬特征性成分及其質量標準研究[D];浙江中醫(yī)藥大學;2013年

2 李長喜;中藥卷柏中兩種特征性成分及其含量測定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3 烏日娜;塔米爾片質量標準研究[D];內蒙古醫(yī)學院;2010年

4 范凌云;三黃栓的體外溶出度及質量標準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5 王李麗;中國藥典豬苓的質量標準研究及豬苓中利尿成分麥角甾醇的藥代動力學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6 魏厚道;毒死蜱等農藥在浙麥冬、杭白菊及其土壤中的殘留動態(tài)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7 許敏;生脈飲復方有效部位純化工藝初探及麥冬藥材的質量標準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8 楊金麗;婦癌靈貼片的制備及質量標準研究[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9 王旭光;兩種新藥的質量標準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10年

10 馬軼;仙靈更年降壓膠囊工藝及質量標準研究[D];遼寧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本文關鍵詞:麥冬特征性成分及其質量標準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5090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ongyixuelunwen/5090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4f736***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