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湯對痰瘀痹阻型痛風性腎病的臨床觀察
發(fā)布時間:2024-10-26 21:12
目的:通過觀察痛風湯對痛風性腎病痰瘀痹阻型患者治療前后癥狀及臨床療效,探討痛風湯減輕腎小管損害的可能機制,為痛風性腎病痰瘀痹阻證候的中醫(yī)治療提供新的思路。方法:1.對經(jīng)過初篩且符合診斷及納入標準的72例痛風性腎病痰瘀痹阻型患者采用隨機分組,分為痛風湯組和西藥組,每組各36例;2.西藥組給予生活方式干預(包括飲食控制、多飲水、堿化尿液、控制體重),第二個月給予非布司他20mg qd起始,使血尿酸控制在180-300μmol/L左右。后給予低劑量維持(20mg qod);3.痛風湯組生活方式干預同西藥組,第二個月起在西藥組基礎上加用痛風湯,兩組療程為8周。治療期間,觀察治療前后癥狀、體征及UA、Scr、BUN、eGFR、24hU-TP、24h尿尿酸、尿α1-MG、ACR等指標的變化,并將結果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比較。結果:1、兩組患者治療前的一般資料(性別、年齡、病程)、觀察指標(UA、Scr、BUN、eGFR、24hU-TP、24h尿尿酸、尿α1-MG、ACR、尿RBC、TC、TG、HDL、LDL)、中醫(yī)證候積分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2、治療后痛風湯組24h尿尿酸...
【文章頁數(shù)】:5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英文縮略詞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臨床資料與方法
1 研究方法
2 診斷標準
2.1 痛風性腎病診斷標準
2.2 急性痛風性關節(jié)炎的診斷標準
2.3 中醫(yī)證候診斷標準
3 研究納入及排除標準
3.1 納入標準
3.2 排除標準
4 脫落標準及剔除標準
4.1 脫落標準
4.2 剔除標準
5 痛風湯組和西藥組的治療方法
5.1 生活方式干預
5.2 西藥組治療方法
5.3 痛風湯組治療方法
6 觀察指標
6.1 療效性觀察指標
6.2 安全性觀察指標
7 儀器及檢測方法
8 療效標準
9 統(tǒng)計學分析
結果與分析
1 兩組治療前各數(shù)據(jù)比較
1.1 治療前一般資料、研究指標的比較
2 兩組治療前后的比較
2.1 兩組24小時尿尿酸排泄治療前后的比較
2.2 兩組血尿酸治療前后的比較
2.3 兩組血肌酐、血尿素氮、腎小球濾過率治療前后的比較
2.4 24 hU-TP、尿α1-MG、ACR、尿RBC治療前后的比較
2.5 兩組TC、TG、HDL、LDL治療前后的比較
2.6 中醫(yī)證候積分治療前后的比較
2.7 中醫(yī)有效率比較
2.8 臨床綜合有效率的比較
3 藥物安全性觀察
討論
1 現(xiàn)代醫(yī)學對痛風性腎病的研究進展
1.1 痛風性腎病的發(fā)病機制
1.1.1 尿酸對腎臟的直接損害作用
1.1.2 內皮細胞的損傷
1.1.3 誘導炎癥反應
1.1.4 RAS系統(tǒng)的激活
1.1.5 環(huán)氧合酶2 系統(tǒng)激活
1.2 痛風性腎病的早期診斷
1.3 臨床指標ACR、尿α1-微球蛋白檢測的臨床意義
2 現(xiàn)代醫(yī)學對痛風性腎病的治療
2.1 非藥物治療
2.2 藥物治療的研究進展
2.3 現(xiàn)代醫(yī)學治療痛風性腎病的不足
3 痛風湯治療痛風性腎病的理論依據(jù)
3.1 痛風性腎病的中醫(yī)認識
3.1.1 溯源
3.1.2 病因病機
3.1.3 治法治則
3.2 導師對痛風性腎病的認識
3.2.1 對發(fā)病機制的認識
3.2.2 方藥的組方
3.2.3 方解
4 結果分析與討論
4.1 臨床療效積分及臨床轉歸分析
4.2 中醫(yī)證候積分及中醫(yī)證候療效判定
4.3 痛風湯對痛風性腎病患者UA、24 小時尿尿酸的影響和可能機制分析
4.4 痛風湯對痛風性腎病腎小管功能的影響及可能機制分析
4.5 痛風湯對血脂的影響及分析
4.6 小結
5 不足與展望
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
文獻綜述
參考文獻
致謝
作者簡歷
本文編號:4008267
【文章頁數(shù)】:5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英文縮略詞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臨床資料與方法
1 研究方法
2 診斷標準
2.1 痛風性腎病診斷標準
2.2 急性痛風性關節(jié)炎的診斷標準
2.3 中醫(yī)證候診斷標準
3 研究納入及排除標準
3.1 納入標準
3.2 排除標準
4 脫落標準及剔除標準
4.1 脫落標準
4.2 剔除標準
5 痛風湯組和西藥組的治療方法
5.1 生活方式干預
5.2 西藥組治療方法
5.3 痛風湯組治療方法
6 觀察指標
6.1 療效性觀察指標
6.2 安全性觀察指標
7 儀器及檢測方法
8 療效標準
9 統(tǒng)計學分析
結果與分析
1 兩組治療前各數(shù)據(jù)比較
1.1 治療前一般資料、研究指標的比較
2 兩組治療前后的比較
2.1 兩組24小時尿尿酸排泄治療前后的比較
2.2 兩組血尿酸治療前后的比較
2.3 兩組血肌酐、血尿素氮、腎小球濾過率治療前后的比較
2.4 24 hU-TP、尿α1-MG、ACR、尿RBC治療前后的比較
2.5 兩組TC、TG、HDL、LDL治療前后的比較
2.6 中醫(yī)證候積分治療前后的比較
2.7 中醫(yī)有效率比較
2.8 臨床綜合有效率的比較
3 藥物安全性觀察
討論
1 現(xiàn)代醫(yī)學對痛風性腎病的研究進展
1.1 痛風性腎病的發(fā)病機制
1.1.1 尿酸對腎臟的直接損害作用
1.1.2 內皮細胞的損傷
1.1.3 誘導炎癥反應
1.1.4 RAS系統(tǒng)的激活
1.1.5 環(huán)氧合酶2 系統(tǒng)激活
1.2 痛風性腎病的早期診斷
1.3 臨床指標ACR、尿α1-微球蛋白檢測的臨床意義
2 現(xiàn)代醫(yī)學對痛風性腎病的治療
2.1 非藥物治療
2.2 藥物治療的研究進展
2.3 現(xiàn)代醫(yī)學治療痛風性腎病的不足
3 痛風湯治療痛風性腎病的理論依據(jù)
3.1 痛風性腎病的中醫(yī)認識
3.1.1 溯源
3.1.2 病因病機
3.1.3 治法治則
3.2 導師對痛風性腎病的認識
3.2.1 對發(fā)病機制的認識
3.2.2 方藥的組方
3.2.3 方解
4 結果分析與討論
4.1 臨床療效積分及臨床轉歸分析
4.2 中醫(yī)證候積分及中醫(yī)證候療效判定
4.3 痛風湯對痛風性腎病患者UA、24 小時尿尿酸的影響和可能機制分析
4.4 痛風湯對痛風性腎病腎小管功能的影響及可能機制分析
4.5 痛風湯對血脂的影響及分析
4.6 小結
5 不足與展望
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
文獻綜述
參考文獻
致謝
作者簡歷
本文編號:400826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ongyixuelunwen/4008267.html
上一篇:圍刺藥灸治療梨狀肌綜合征39例臨床觀察
下一篇:沒有了
下一篇:沒有了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