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筋針刺聯(lián)合化痰通絡解痙方治療腦卒中后痙攣性偏癱的臨床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11-01 18:37
目的探討經筋針刺聯(lián)合化痰通絡解痙方對腦卒中后痙攣性偏癱的治療效果。方法選擇2015年12月—2017年6月收治的80例腦卒中后痙攣性偏癱病人,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藥物及康復鍛煉,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口服化痰通絡解痙方及經筋針刺治療,連續(xù)治療1個月。比較兩組治療前后Fugl-Meyer運功功能(FMA)評分、Berg平衡量表(BBS)評分、Barthel生活能力指數(MBI)、血清血栓素A2(TXA2)、前列環(huán)素I2(PGI2)水平以及中醫(yī)證候積分,并評價臨床療效。結果兩組治療后FMA、MBI、BBS評分均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血清TXA2水平降低,PGI2水平升高,且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半身不遂、舌僵語蹇、口舌歪斜、偏身異常、患肢僵硬等中醫(yī)證候積分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7.50%...
【文章頁數】:4 頁
【文章目錄】: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2 治療方法
1.3 觀察指標
1.4 療效評定標準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2 結 果
2.1 兩組運動、活動及平衡功能比較
2.2 兩組血清TXA2、PGI2水平比較
2.3 兩組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2.4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3 討 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經筋刺法結合加味芍藥甘草湯治療腦卒中后肢體痙攣的效果[J]. 劉未艾,岳增輝,付磊,戴思佳,陳建宏,賀新民. 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 2018(03)
[2]加味芍藥甘草湯結合康復訓練治療老年腦卒中偏癱的療效及對患者運動功能、生活質量的影響[J]. 韓冰.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8(05)
[3]經筋觸骨針法治療腦卒中后肩痛療效觀察[J]. 袁海光,劉智斌,馮衛(wèi)星. 中國針灸. 2017(10)
[4]缺血性腦卒中后二級預防藥物依從性現(xiàn)狀及對預后的影響[J]. 李文健,潘旭東,王靜,崔光利,馬愛軍. 中華神經科雜志. 2017 (03)
[5]經筋刺法與針至病所理論的關系[J]. 董寶強,林星星,王樹東,田輝,張志星,隋月嬌,張文靜,宋杰. 中醫(yī)雜志. 2017(03)
[6]針藥結合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臨床研究述評[J]. 李中,周德生,江元璋,胡華,葛金文. 世界中醫(yī)藥. 2016(09)
[7]具有中醫(yī)特色的缺血性中風病復發(fā)風險評估與早期預警系統(tǒng)的構建[J]. 沈曉明,謝雁鳴,馬云枝,韓寧,張寅,王永炎. 中醫(yī)雜志. 2016(17)
[8]雞血藤不同成分抗AA誘導的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實驗研究[J]. 尹小明,趙詩云,饒麗華,彭旦明,吳東風,伍柏青. 實驗與檢驗醫(yī)學. 2016(04)
[9]中西醫(yī)結合康復方案對腦卒中后偏癱患者運動功能、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 陳紅霞,楊志敬,潘銳煥,郭友華,詹樂昌,何銘鋒,李梅,王知非,詹杰,周明超. 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16(04)
[10]缺血性腦卒中中醫(yī)病因病機的層次關系[J]. 喻騰云,吳艷華,孫寒靜,江善明. 吉林中醫(yī)藥. 2016(04)
本文編號:3699896
【文章頁數】:4 頁
【文章目錄】: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2 治療方法
1.3 觀察指標
1.4 療效評定標準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2 結 果
2.1 兩組運動、活動及平衡功能比較
2.2 兩組血清TXA2、PGI2水平比較
2.3 兩組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2.4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3 討 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經筋刺法結合加味芍藥甘草湯治療腦卒中后肢體痙攣的效果[J]. 劉未艾,岳增輝,付磊,戴思佳,陳建宏,賀新民. 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 2018(03)
[2]加味芍藥甘草湯結合康復訓練治療老年腦卒中偏癱的療效及對患者運動功能、生活質量的影響[J]. 韓冰.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8(05)
[3]經筋觸骨針法治療腦卒中后肩痛療效觀察[J]. 袁海光,劉智斌,馮衛(wèi)星. 中國針灸. 2017(10)
[4]缺血性腦卒中后二級預防藥物依從性現(xiàn)狀及對預后的影響[J]. 李文健,潘旭東,王靜,崔光利,馬愛軍. 中華神經科雜志. 2017 (03)
[5]經筋刺法與針至病所理論的關系[J]. 董寶強,林星星,王樹東,田輝,張志星,隋月嬌,張文靜,宋杰. 中醫(yī)雜志. 2017(03)
[6]針藥結合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臨床研究述評[J]. 李中,周德生,江元璋,胡華,葛金文. 世界中醫(yī)藥. 2016(09)
[7]具有中醫(yī)特色的缺血性中風病復發(fā)風險評估與早期預警系統(tǒng)的構建[J]. 沈曉明,謝雁鳴,馬云枝,韓寧,張寅,王永炎. 中醫(yī)雜志. 2016(17)
[8]雞血藤不同成分抗AA誘導的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實驗研究[J]. 尹小明,趙詩云,饒麗華,彭旦明,吳東風,伍柏青. 實驗與檢驗醫(yī)學. 2016(04)
[9]中西醫(yī)結合康復方案對腦卒中后偏癱患者運動功能、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 陳紅霞,楊志敬,潘銳煥,郭友華,詹樂昌,何銘鋒,李梅,王知非,詹杰,周明超. 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16(04)
[10]缺血性腦卒中中醫(yī)病因病機的層次關系[J]. 喻騰云,吳艷華,孫寒靜,江善明. 吉林中醫(yī)藥. 2016(04)
本文編號:369989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ongyixuelunwen/369989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