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刺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椎間孔鏡術后殘余下肢麻木的臨床療效觀察
發(fā)布時間:2021-08-29 09:00
目的:觀察針刺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椎間孔鏡術后殘余下肢麻木的臨床療效,為臨床上指導治療椎間孔鏡術后殘余下肢麻木提供臨床依據(jù)和治療思路,提高腰椎間盤突出癥治療效果。方法:嚴格按照納入及排除標準收集2017年12月-2019年2月廈門市中醫(yī)院骨三科確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癥,并行經皮椎間孔鏡腰椎間盤髓核摘除術,術后殘余下肢麻木的患者60例,隨機分成針刺組(30例)和一般治療對照組(30例),對照組予口服甲鈷胺片:0.5mg/次,3次/天,連續(xù)服用25天。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針刺療法((1)予針刺阿是穴、委中、腎俞、大腸俞、承山、腰夾脊穴、環(huán)跳、懸鐘;(2)配穴:血瘀為主加膈俞、血海;寒邪為主加腰陽關;濕邪為主加陰陵泉、足三里;熱邪為主加大椎、曲池;(3)均采用平補平瀉的手法。),每天針刺治療1次,12天為1個針刺療程;針刺療程結束后休息1天,再進行第2個針刺療程治療。分別在治療前和治療后記錄患者患肢感覺情況(10g單尼龍絲檢查、壓力針刺覺檢查、麻木VAS評分),并作統(tǒng)計學分析,評估針刺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椎間孔鏡術后殘余下肢麻木的療效。結果:(1)治療前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分別在性別、年齡、病程、突...
【文章來源】:福建中醫(yī)藥大學福建省
【文章頁數(shù)】:4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臨床研究
1 研究對象
1.1 病例來源
1.2 診斷標準
1.3 納入標準
1.4 排除標準
1.5 剔除脫落標準
1.6 針刺不良反應處理的方案
2 研究方法
2.1 分組方法
2.2 治療方法
2.3 臨床療效觀察及判定
2.4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
結果分析
1 對照組和試驗組一般資料比較
1.1 對照組和試驗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腰椎間盤突出節(jié)段的比較
1.2 兩組治療前尼龍繩實驗、針刺實驗、麻木 VAS 評分指標比較
2 對照組和試驗組治療后各指標的差異比較
2.1 對照組和試驗組治療后尼龍繩實驗比較
2.2 對照組和試驗組治療后進行的針刺實驗比較
2.3 對照組和試驗組治療后進行的麻木VAS評分比較
3 安全性觀察
討論
1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概述
2 LDH的治療
2.1 非手術治療
2.2 手術治療
3 PELD手術方式
3.1 PELD的發(fā)展進程
3.2 PELD治療LDH的相對適應癥
3.3 PELD治療LDH的臨床療效
4 LDH術后麻木的認識
4.1 術后麻木發(fā)生的機理
4.2 中醫(yī)對LDH術后麻木的理解
5 術后殘余下肢麻木的常見治療方式
5.1 中醫(yī)治療
5.2 西醫(yī)治療
6 本課題結果分析與討論
6.1 病例構成的分析
6.2 尼龍繩實驗及針刺實驗的比較
6.3 麻木VAS評分的比較
6.4 總體評價
6.5 課題的討論
6.6 安全性分析
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
文獻綜述
參考文獻
致謝
作者簡歷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瞬時強電針結合腰椎側扳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下肢麻木31例[J]. 宋寶,李華東,李梅梅. 中國針灸. 2018(02)
[2]復方夏天無片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后期下肢麻木療效觀察[J]. 張帆,朱雪梅,王慶來,吳惠明,安漫紅,張里援,張魁賢. 新中醫(yī). 2017(09)
[3]針刺坐骨神經干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所致坐骨神經痛的療效觀察[J]. 邱玲,胡小麗,趙學宇,鄭旭,張吉,張敏,何流. 針刺研究. 2016(05)
[4]獨活寄生湯對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預后的影響[J]. 田琨. 中國中醫(yī)急癥. 2016(06)
[5]經皮椎間孔鏡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應用[J]. 楊五洲,曹奇,楊鐵軍,唐國軍,黃新云,陳小明,陳亮元,顏學亮,唐曉軍. 實用醫(yī)學雜志. 2016(04)
[6]口服獨活寄生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椎間孔鏡術后感覺異常[J]. 賈瓊,柴旭斌,鐘煒鈺. 中醫(yī)正骨. 2016(02)
[7]中醫(yī)藥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研究進展[J]. 吳小凱. 繼續(xù)醫(yī)學教育. 2015(06)
[8]腰椎間盤突出癥治療研究進展[J]. 朱國文. 浙江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15(05)
[9]空心椎弓根螺釘置入結合小切口后路腰椎融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J]. 李承果,何二興,凌欽杰.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14(35)
[10]骶髂關節(jié)紊亂與腰椎間盤退變之間相關性的流行病學研究與生物力學分析[J]. 師寧寧,沈國權,何水勇,郭汝寶. 中國骨傷. 2014(07)
博士論文
[1]針刺腰部夾脊穴配合太溪、涌泉穴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引起的下肢麻木臨床研究[D]. 林育德.山東中醫(yī)藥大學 2016
碩士論文
[1]加味補陽還五湯對于提高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療效的臨床觀察[D]. 許曉光.福建中醫(yī)藥大學 2012
[2]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麻木癥狀的臨床研究[D]. 郭玉剛.廣州中醫(yī)藥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370339
【文章來源】:福建中醫(yī)藥大學福建省
【文章頁數(shù)】:4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臨床研究
1 研究對象
1.1 病例來源
1.2 診斷標準
1.3 納入標準
1.4 排除標準
1.5 剔除脫落標準
1.6 針刺不良反應處理的方案
2 研究方法
2.1 分組方法
2.2 治療方法
2.3 臨床療效觀察及判定
2.4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
結果分析
1 對照組和試驗組一般資料比較
1.1 對照組和試驗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腰椎間盤突出節(jié)段的比較
1.2 兩組治療前尼龍繩實驗、針刺實驗、麻木 VAS 評分指標比較
2 對照組和試驗組治療后各指標的差異比較
2.1 對照組和試驗組治療后尼龍繩實驗比較
2.2 對照組和試驗組治療后進行的針刺實驗比較
2.3 對照組和試驗組治療后進行的麻木VAS評分比較
3 安全性觀察
討論
1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概述
2 LDH的治療
2.1 非手術治療
2.2 手術治療
3 PELD手術方式
3.1 PELD的發(fā)展進程
3.2 PELD治療LDH的相對適應癥
3.3 PELD治療LDH的臨床療效
4 LDH術后麻木的認識
4.1 術后麻木發(fā)生的機理
4.2 中醫(yī)對LDH術后麻木的理解
5 術后殘余下肢麻木的常見治療方式
5.1 中醫(yī)治療
5.2 西醫(yī)治療
6 本課題結果分析與討論
6.1 病例構成的分析
6.2 尼龍繩實驗及針刺實驗的比較
6.3 麻木VAS評分的比較
6.4 總體評價
6.5 課題的討論
6.6 安全性分析
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
文獻綜述
參考文獻
致謝
作者簡歷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瞬時強電針結合腰椎側扳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下肢麻木31例[J]. 宋寶,李華東,李梅梅. 中國針灸. 2018(02)
[2]復方夏天無片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后期下肢麻木療效觀察[J]. 張帆,朱雪梅,王慶來,吳惠明,安漫紅,張里援,張魁賢. 新中醫(yī). 2017(09)
[3]針刺坐骨神經干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所致坐骨神經痛的療效觀察[J]. 邱玲,胡小麗,趙學宇,鄭旭,張吉,張敏,何流. 針刺研究. 2016(05)
[4]獨活寄生湯對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預后的影響[J]. 田琨. 中國中醫(yī)急癥. 2016(06)
[5]經皮椎間孔鏡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應用[J]. 楊五洲,曹奇,楊鐵軍,唐國軍,黃新云,陳小明,陳亮元,顏學亮,唐曉軍. 實用醫(yī)學雜志. 2016(04)
[6]口服獨活寄生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椎間孔鏡術后感覺異常[J]. 賈瓊,柴旭斌,鐘煒鈺. 中醫(yī)正骨. 2016(02)
[7]中醫(yī)藥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研究進展[J]. 吳小凱. 繼續(xù)醫(yī)學教育. 2015(06)
[8]腰椎間盤突出癥治療研究進展[J]. 朱國文. 浙江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15(05)
[9]空心椎弓根螺釘置入結合小切口后路腰椎融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J]. 李承果,何二興,凌欽杰.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14(35)
[10]骶髂關節(jié)紊亂與腰椎間盤退變之間相關性的流行病學研究與生物力學分析[J]. 師寧寧,沈國權,何水勇,郭汝寶. 中國骨傷. 2014(07)
博士論文
[1]針刺腰部夾脊穴配合太溪、涌泉穴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引起的下肢麻木臨床研究[D]. 林育德.山東中醫(yī)藥大學 2016
碩士論文
[1]加味補陽還五湯對于提高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療效的臨床觀察[D]. 許曉光.福建中醫(yī)藥大學 2012
[2]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麻木癥狀的臨床研究[D]. 郭玉剛.廣州中醫(yī)藥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37033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ongyixuelunwen/337033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