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針引氣歸元法治療氣血虛弱型產(chǎn)后缺乳臨床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4-26 03:36
目的:觀察腹針引氣歸元法在臨床中治療氣血虛弱型產(chǎn)后缺乳的療效。方法:選取70例符合納入標準的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治療組各35例。對照組予常規(guī)干預,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腹針引氣歸元穴組,配合天樞、大橫、滑肉門、氣旁、氣穴。對2組進行缺乳觀察評價,觀察治療前后乳汁分泌量、乳房充盈度及人工補授乳量的積分變化。結果:經(jīng)過治療,治療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泌乳量評分較前改善,治療組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2組乳房充盈度評分較前改善,治療組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2組人工補授乳量較前下降,治療組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腹針引氣歸元法治療氣血虛弱型產(chǎn)后缺乳可改善乳汁分泌、乳房充盈度。
【文章來源】:新中醫(yī). 2020,52(15)
【文章頁數(shù)】:3 頁
【文章目錄】: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1.2 診斷標準
1.3 納入標準
1.4 排除標準
1.5 剔除標準
2 治療方法
2.1 對照組
2.2 治療組
3 觀察指標與統(tǒng)計學方法
3.1 觀察指標
3.2 統(tǒng)計學方法
4 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4.1 療效標準
4.2 2組臨床療效比較
4.3 2組泌乳量評分比較
4.4 2組乳房充盈度評分比較
4.5 2組人工補授乳量比較
5 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產(chǎn)后護理干預對孕婦產(chǎn)后乳汁分泌的促進作用[J]. 陸彥.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17)
[2]中藥催乳方治療氣血虛弱型產(chǎn)后缺乳的臨床研究[J]. 王青,劉燕,扈玉婷. 陜西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17(06)
[3]腹針引氣歸元法治療缺血性中風機制探析[J]. 吳薇,黃文婷,招遠祺,孫景波. 新中醫(yī). 2014(03)
[4]腹針治療乳腺增生臨床療效觀察[J]. 呂暉,周煒,李然偉,曹麗娟,李書為. 中國針灸. 2013(09)
[5]剖宮產(chǎn)后缺乳的中醫(yī)藥治療近況[J]. 徐雙,夏親華. 云南中醫(yī)中藥雜志. 2012(02)
[6]近十年中西醫(yī)對產(chǎn)后缺乳的認識及治療進展[J]. 卞丹妮,夏親華. 湖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11(02)
[7]針刺配合腹針治療乳腺增生病53例[J]. 李一新. 上海針灸雜志. 2010(02)
本文編號:3160653
【文章來源】:新中醫(yī). 2020,52(15)
【文章頁數(shù)】:3 頁
【文章目錄】: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1.2 診斷標準
1.3 納入標準
1.4 排除標準
1.5 剔除標準
2 治療方法
2.1 對照組
2.2 治療組
3 觀察指標與統(tǒng)計學方法
3.1 觀察指標
3.2 統(tǒng)計學方法
4 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4.1 療效標準
4.2 2組臨床療效比較
4.3 2組泌乳量評分比較
4.4 2組乳房充盈度評分比較
4.5 2組人工補授乳量比較
5 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產(chǎn)后護理干預對孕婦產(chǎn)后乳汁分泌的促進作用[J]. 陸彥.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17)
[2]中藥催乳方治療氣血虛弱型產(chǎn)后缺乳的臨床研究[J]. 王青,劉燕,扈玉婷. 陜西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17(06)
[3]腹針引氣歸元法治療缺血性中風機制探析[J]. 吳薇,黃文婷,招遠祺,孫景波. 新中醫(yī). 2014(03)
[4]腹針治療乳腺增生臨床療效觀察[J]. 呂暉,周煒,李然偉,曹麗娟,李書為. 中國針灸. 2013(09)
[5]剖宮產(chǎn)后缺乳的中醫(yī)藥治療近況[J]. 徐雙,夏親華. 云南中醫(yī)中藥雜志. 2012(02)
[6]近十年中西醫(yī)對產(chǎn)后缺乳的認識及治療進展[J]. 卞丹妮,夏親華. 湖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11(02)
[7]針刺配合腹針治療乳腺增生病53例[J]. 李一新. 上海針灸雜志. 2010(02)
本文編號:316065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ongyixuelunwen/316065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