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龍逆萎湯聯(lián)合穴位埋線治療肝胃氣滯型非HP感染慢性非萎縮性胃炎療效及安全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4-12 11:11
目的:觀察柴龍逆萎湯聯(lián)合穴位埋線治療肝胃氣滯型非HP感染的慢性非萎縮性胃炎療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將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年收治的100例肝胃氣滯型非HP感染的慢性非萎縮性胃炎以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對照組,對照組患者(50例)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觀察組患者(50例)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聯(lián)合柴龍逆萎湯及穴位埋線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療效、治療前后中醫(yī)癥狀變化及胃蛋白酶原Ⅰ(PGⅠ)及胃蛋白酶Ⅱ(PGⅡ)水平、PGⅠ/PGⅡ、血清白細胞介素-32(IL-32)、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GRP)、人表皮生長因子(EGF)水平變化、治療不良反應情況、萎縮性胃炎發(fā)生率及6個月疾病復發(fā)率。結果:觀察組治療有效率(98.00%)高于對照組(84.00%)(P<0.05);治療前,兩組中醫(yī)癥狀積分、PGⅠ、PGⅡ、PGⅠ/PGⅡ、IL-32、CGRP、EGF等指標均相當(P>0.05),治療后兩組中醫(yī)癥狀積分、PGⅠ、PGⅡ、PGⅠ/PGⅡ、IL-32、CGRP、EGF等指標均改善,觀察組中醫(yī)癥狀積分、PGⅠ、PGⅡ、PGⅠ/PGⅡ、IL-32、CGRP、EGF等指標優(yōu)于對照組(P<0.05...
【文章來源】:四川中醫(yī). 2020,38(08)
【文章頁數(shù)】:4 頁
【文章目錄】: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2 診斷標準
1.3 納入排除標準
1.4 治療方法
1.5 觀察指標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2 結 果
2.1 兩組療效比較
2.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癥狀積分變化比較
2.3 兩組治療前后PGⅠ、PGⅡ、PGⅠ/PGⅡ指標變化比較
2.4 兩組治療前后IL-32、CGRP、EGF指標變化比較
2.5 兩組不良反應、萎縮性胃炎發(fā)生率、疾病6個月復發(fā)率比較
3 討 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葉酸聯(lián)合維生素B12對HP陰性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臨床癥狀及組織學變化的影響研究[J]. 葉劍飛,林英. 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19(05)
[2]參夏二術湯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脾虛胃熱血瘀證)伴腸上皮化生的療效觀察[J]. 龔新益,宋芳,張勇. 四川中醫(yī). 2019(10)
[3]溫脾養(yǎng)胃湯對濁毒癥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中醫(yī)證候及胃鏡療效的影響[J]. 楊靜,郭虹憶,楊金國,楊鑄鋒,齊姍姍. 四川中醫(yī). 2019(10)
[4]益氣和胃膠囊聯(lián)合瑞巴派特治療慢性非萎縮性胃炎的臨床研究[J]. 覃輝,何禮安,陳新亮. 現(xiàn)代藥物與臨床. 2019(08)
[5]慢性非萎縮性胃炎與慢性萎縮性胃炎證候、證素分布規(guī)律文獻研究[J]. 黃遠程,黃超原,梁懷楓,潘靜琳,李培武,劉鳳斌. 中醫(yī)雜志. 2019(16)
[6]穴位埋線配合質(zhì)子泵抑制劑治療慢性非萎縮性胃炎的療效觀察[J]. 劉倩,李永娟,趙俊精,劉國通,韓敘,劉永香. 世界中醫(yī)藥. 2019(07)
[7]加味附子理中湯治療脾腎陽虛型慢性非萎縮性胃炎療效觀察[J]. 徐訓貞,林艷. 山西中醫(yī). 2019(07)
[8]脅腹寧顆粒對慢性非萎縮性胃炎大鼠NF-κB信號轉(zhuǎn)導通路的影響[J]. 李婷,張宇,張兆鵬,孫文靜,冷炎,劉鐵軍.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9(11)
[9]針刺聯(lián)合穴位埋線治療脾胃虛弱型慢性萎縮性胃炎臨床觀察[J]. 陳婕,唐純志,關鳳儀. 西部中醫(yī)藥. 2019(04)
[10]中醫(yī)對幽門螺桿菌陽性慢性非萎縮性胃炎的認識及治療[J]. 賴英哲,王靜濱,戈焰,邱健行. 中醫(yī)學報. 2019(04)
碩士論文
[1]調(diào)中開郁湯治療慢性非萎縮性胃炎肝郁脾虛兼濕熱證的臨床研究[D]. 王媛.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 2018
[2]四合胃痛飲治療慢性非萎縮性胃炎(肝郁氣滯型)臨床觀察[D]. 于悅.河南中醫(yī)藥大學 2018
[3]柴胡疏肝散合清中湯治療慢性非萎縮性胃炎(肝胃不和兼濕熱證)的臨床研究[D]. 秦雪婷.長春中醫(yī)藥大學 2018
本文編號:3133198
【文章來源】:四川中醫(yī). 2020,38(08)
【文章頁數(shù)】:4 頁
【文章目錄】: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2 診斷標準
1.3 納入排除標準
1.4 治療方法
1.5 觀察指標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2 結 果
2.1 兩組療效比較
2.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癥狀積分變化比較
2.3 兩組治療前后PGⅠ、PGⅡ、PGⅠ/PGⅡ指標變化比較
2.4 兩組治療前后IL-32、CGRP、EGF指標變化比較
2.5 兩組不良反應、萎縮性胃炎發(fā)生率、疾病6個月復發(fā)率比較
3 討 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葉酸聯(lián)合維生素B12對HP陰性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臨床癥狀及組織學變化的影響研究[J]. 葉劍飛,林英. 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19(05)
[2]參夏二術湯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脾虛胃熱血瘀證)伴腸上皮化生的療效觀察[J]. 龔新益,宋芳,張勇. 四川中醫(yī). 2019(10)
[3]溫脾養(yǎng)胃湯對濁毒癥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中醫(yī)證候及胃鏡療效的影響[J]. 楊靜,郭虹憶,楊金國,楊鑄鋒,齊姍姍. 四川中醫(yī). 2019(10)
[4]益氣和胃膠囊聯(lián)合瑞巴派特治療慢性非萎縮性胃炎的臨床研究[J]. 覃輝,何禮安,陳新亮. 現(xiàn)代藥物與臨床. 2019(08)
[5]慢性非萎縮性胃炎與慢性萎縮性胃炎證候、證素分布規(guī)律文獻研究[J]. 黃遠程,黃超原,梁懷楓,潘靜琳,李培武,劉鳳斌. 中醫(yī)雜志. 2019(16)
[6]穴位埋線配合質(zhì)子泵抑制劑治療慢性非萎縮性胃炎的療效觀察[J]. 劉倩,李永娟,趙俊精,劉國通,韓敘,劉永香. 世界中醫(yī)藥. 2019(07)
[7]加味附子理中湯治療脾腎陽虛型慢性非萎縮性胃炎療效觀察[J]. 徐訓貞,林艷. 山西中醫(yī). 2019(07)
[8]脅腹寧顆粒對慢性非萎縮性胃炎大鼠NF-κB信號轉(zhuǎn)導通路的影響[J]. 李婷,張宇,張兆鵬,孫文靜,冷炎,劉鐵軍.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9(11)
[9]針刺聯(lián)合穴位埋線治療脾胃虛弱型慢性萎縮性胃炎臨床觀察[J]. 陳婕,唐純志,關鳳儀. 西部中醫(yī)藥. 2019(04)
[10]中醫(yī)對幽門螺桿菌陽性慢性非萎縮性胃炎的認識及治療[J]. 賴英哲,王靜濱,戈焰,邱健行. 中醫(yī)學報. 2019(04)
碩士論文
[1]調(diào)中開郁湯治療慢性非萎縮性胃炎肝郁脾虛兼濕熱證的臨床研究[D]. 王媛.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 2018
[2]四合胃痛飲治療慢性非萎縮性胃炎(肝郁氣滯型)臨床觀察[D]. 于悅.河南中醫(yī)藥大學 2018
[3]柴胡疏肝散合清中湯治療慢性非萎縮性胃炎(肝胃不和兼濕熱證)的臨床研究[D]. 秦雪婷.長春中醫(yī)藥大學 2018
本文編號:313319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ongyixuelunwen/313319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