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ATP2a1、OATP2b1研究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與濕濁的關系
發(fā)布時間:2021-04-08 06:38
【目的】復制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觀察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組織中OATP2a1、OATP2b1的mRNA及蛋白表達的變化特點,探究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與濕濁的關系;通過觀測大鼠血液流變學相關指標,探究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是否存在濕濁同時伴有瘀血;該研究為臨床形成更為合理有效的中藥復方治法提供理論及實驗研究基礎!痉椒ā1.動物選擇與分組雄性SD大鼠80只按隨機數字法分為2組:正常組20只、模型組60只,8周末造模成功后,將模型組余下50只隨機分為模型組10只、陽性藥物對照組10只、健脾活血方低劑量組10只、健脾活血方中劑量組10只、健脾活血方高劑量組10只。2.模型制備正常組給予普通飼料喂養(yǎng),其余各組給予高脂飼料(88%普通飼料加10%豬油和2%膽固醇)喂養(yǎng),正常飲水,喂養(yǎng)時間為12周。3.分組給藥8周末造模成功后,正常組和模型組給予生理鹽水灌胃,陽性藥物對照組,低、中、高劑量組分別給予辛伐他汀及不同藥物濃度健脾活血方灌胃。正常組和模型組予生理鹽水灌胃,每天1次,持續(xù)4周。4.指標檢測肝組織石蠟切片蘇木精一伊紅(HE)染色(光鏡)、冰凍切片蘇丹Ⅲ染色(光鏡)觀察病理改變情況;基礎檢測:血...
【文章來源】:云南中醫(yī)藥大學云南省
【文章頁數】:7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正常組、模型組大氟2、4、6、日周體重(g)動態(tài)變化
注:與正常組比較,★:P<0.05;1.5.4 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 8 周末血清生化指標變化1.5.4.1 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 8 周末血清膽固醇、血清甘油三酯變化觀察第 8 周末,模型組大鼠血清膽固醇(mmol/L)、血清甘油三酯(mmol/L)較正常組大鼠明顯升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3,圖 3-1、圖 3-2)表 3 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 8 周末血清膽固醇(mmol/L)、血清甘油三酯(mmol/L)含量( X +S)組別 數量(n) 血清膽固醇(mmol/L) 血清甘油三酯(mmol/L)正常組 7 2.041±.141 0.580±0.187模型組 7 3.018±.141★1.748±0.769★
1.5.4.2 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 8 周末血清 AST、ALT 變化觀察第 8 周末,模型組大鼠血清 AST(u/L)、ALT(u/L)較正常組大鼠上升顯著,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4,圖 4-1、圖 4-2)表 4 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 8 周末血清 AST(u/L)、ALT(u/L)含量( X +S組別 數量(n) AST(u/L) ALT(u/L)正常組 7 95.142±6.440 33.428±6.972模型組 7 136.000±10.816★56.571±5.740★注:與正常組比較,★:P<0.05;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非酒精性脂肪肝發(fā)病機制和治療的研究進展[J]. 郭亮,湯其群. 生命科學. 2018(11)
[2]探討白芍的藥理作用及現代研究進展[J]. 李乃謙. 中醫(yī)臨床研究. 2017(20)
[3]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發(fā)病機制與流行病學的研究進展[J]. 娜日蘇,包納日斯.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6(03)
[4]脾虛濕困大鼠有機陰離子轉運肽2a1、2b1和4a1動態(tài)表達的探討:中醫(yī)濕濁轉運機理研究[J]. 楊璋斌,孫保國,項婷,陳肖霖,張詩軍,陳澤雄,師晶麗,任斌. 時珍國醫(yī)國藥. 2014(08)
[5]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研究進展[J]. 王素琴,黃緣. 世界華人消化雜志. 2014(23)
[6]從早期脂肪肝大鼠血液流變學變化探討脂肪肝與血瘀證的關系[J]. 張順貞,石安華,卞瑤,陳文慧. 江西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14(01)
[7]高脂及勞倦傷脾大鼠有機陰離子轉運肽oatp2b1 mRNA及蛋白表達研究[J]. 潘愛珍,董霄,張詩軍,項婷,陳澤雄,林佑武. 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13(07)
[8]非酒精性脂肪肝動物模型研究進展[J]. 李強,傅繼華. 實用中西醫(yī)結合臨床. 2013(03)
[9]脂肪肝相關危險因素的研究[J]. 曹男,林連捷,鄭長青,林艷,王東旭. 中國全科醫(yī)學. 2013(13)
[10]山藥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 孫洋,梅倫方. 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 2013(03)
碩士論文
[1]早期NAFLD大鼠血液流變學變化及與血瘀證關系的實驗研究[D]. 楊銀花.云南中醫(yī)學院 2015
[2]去脂軟肝方對早期脂肪肝大鼠血液流變干預作用的實驗研究[D]. 張順貞.云南中醫(yī)學院 2012
本文編號:3125051
【文章來源】:云南中醫(yī)藥大學云南省
【文章頁數】:7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正常組、模型組大氟2、4、6、日周體重(g)動態(tài)變化
注:與正常組比較,★:P<0.05;1.5.4 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 8 周末血清生化指標變化1.5.4.1 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 8 周末血清膽固醇、血清甘油三酯變化觀察第 8 周末,模型組大鼠血清膽固醇(mmol/L)、血清甘油三酯(mmol/L)較正常組大鼠明顯升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3,圖 3-1、圖 3-2)表 3 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 8 周末血清膽固醇(mmol/L)、血清甘油三酯(mmol/L)含量( X +S)組別 數量(n) 血清膽固醇(mmol/L) 血清甘油三酯(mmol/L)正常組 7 2.041±.141 0.580±0.187模型組 7 3.018±.141★1.748±0.769★
1.5.4.2 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 8 周末血清 AST、ALT 變化觀察第 8 周末,模型組大鼠血清 AST(u/L)、ALT(u/L)較正常組大鼠上升顯著,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4,圖 4-1、圖 4-2)表 4 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 8 周末血清 AST(u/L)、ALT(u/L)含量( X +S組別 數量(n) AST(u/L) ALT(u/L)正常組 7 95.142±6.440 33.428±6.972模型組 7 136.000±10.816★56.571±5.740★注:與正常組比較,★:P<0.05;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非酒精性脂肪肝發(fā)病機制和治療的研究進展[J]. 郭亮,湯其群. 生命科學. 2018(11)
[2]探討白芍的藥理作用及現代研究進展[J]. 李乃謙. 中醫(yī)臨床研究. 2017(20)
[3]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發(fā)病機制與流行病學的研究進展[J]. 娜日蘇,包納日斯.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6(03)
[4]脾虛濕困大鼠有機陰離子轉運肽2a1、2b1和4a1動態(tài)表達的探討:中醫(yī)濕濁轉運機理研究[J]. 楊璋斌,孫保國,項婷,陳肖霖,張詩軍,陳澤雄,師晶麗,任斌. 時珍國醫(yī)國藥. 2014(08)
[5]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研究進展[J]. 王素琴,黃緣. 世界華人消化雜志. 2014(23)
[6]從早期脂肪肝大鼠血液流變學變化探討脂肪肝與血瘀證的關系[J]. 張順貞,石安華,卞瑤,陳文慧. 江西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14(01)
[7]高脂及勞倦傷脾大鼠有機陰離子轉運肽oatp2b1 mRNA及蛋白表達研究[J]. 潘愛珍,董霄,張詩軍,項婷,陳澤雄,林佑武. 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13(07)
[8]非酒精性脂肪肝動物模型研究進展[J]. 李強,傅繼華. 實用中西醫(yī)結合臨床. 2013(03)
[9]脂肪肝相關危險因素的研究[J]. 曹男,林連捷,鄭長青,林艷,王東旭. 中國全科醫(yī)學. 2013(13)
[10]山藥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 孫洋,梅倫方. 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 2013(03)
碩士論文
[1]早期NAFLD大鼠血液流變學變化及與血瘀證關系的實驗研究[D]. 楊銀花.云南中醫(yī)學院 2015
[2]去脂軟肝方對早期脂肪肝大鼠血液流變干預作用的實驗研究[D]. 張順貞.云南中醫(yī)學院 2012
本文編號:312505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ongyixuelunwen/312505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